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探析

【作者】 1.周 霞 2.徐建东

【机构】 1.浙江省龙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2.浙江省龙泉市绿谷教育集团



【正文】【摘 要】 数学实践性作业是指教师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的以实践性、创造性的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参与为主要特点,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作业形式。精心设计合理的小学数学实践作业,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展思维,建构数学知识,对于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

  那教师又要如何创设数学实践性作业,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和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便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理解、运用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呢?
  一、关注学生学情,精心设计实践作业
  在设计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时,老师们既要顾及全体学生的普遍水平,又要全面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不同数学学习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等级的作业,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在学习二年级“认识图形”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画一画,数一数”的游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不同的图形,并数一数这些图形中分别有几个正方形、长方形或有几个角……因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不同,设计的题目也可以各不相同。教师再组织学生对全组同学设计的题目进行整理,挑战。这样学生自己出题,自主选择题目进行挑战的作业一定会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关注学科整合,合理设计实践作业
  当前,课程整合已成为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思路,老师在设计作业时,要针对学习内容的要求把不同学科课程的知识进行合理整合,最大程度地实现知识的整合性。如在学习了北师大版一下数学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之后,可以设计将数学与美术课程整合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认识了常见的平面图形后,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利用这些特征进行简单的拼图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对称”思想,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在剪、拼图形的实践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最终发展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又如在复习二下的《铅笔有多长》这课后,当学生理解了分米和毫米这两个不同的长度单位后,可以设计估一估,量一量自己书桌、数学书、铅笔等物品长度的活动,并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将数学课程与语文教学融合起来。当然,还可把数学作业的内容分别与劳动与技能、自然科学等课程相互融合,丰富实践作业的内容形式。让数学作业具备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的课后作业注入新的活力。
  三、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设计形式多样
  1.调查类实践作业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有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联系,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活动,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如在学习“认识小数”之前,可以布置孩子进入商店调查一些熟悉物品的价钱,如:一支铅笔、一个书包、一把尺子、一瓶牛奶等,并将所调查到的这些物品的价格记录下来。课上,在学生交流调查物品的过程中,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体会这些小数表示的意义。同时还可以借助比较这些物品价格的过程,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游戏类实践作业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阶段,学生普遍喜欢做游戏。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兴趣需要的数学实践性作业,满足学生爱玩的天性,进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如一年级学习“100以内加减”时,有不少教师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会采用大量机械的训练方式,但这样大量重复的练习可能导致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口算卡片,每天回家和家长或者身边的好朋友玩“口算小游戏”,一人出“牌”,对方口答。限时十分钟,答对多的一方获得胜。这样将计算练习活动转变成一个实践性的小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思考数学知识,学生会更加专心完成活动任务,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操作类实践作业
  动手实践操作能够有助于学习者更好的了解和把握数学知识,对于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设计操作类实践作业,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主动积极地参与知识的习得过程。如:在二年级学习了《测量》单元后可以设计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自己的一步长、手臂长、腰一周的长度,爸爸妈妈的身高,家里摆放的冰箱、课桌、椅子的高度等,还可以测量并记录自己四次立定跳远的成绩。让学生在这样具体的操作测量过程中建立“厘米”“米”等不同的长度单位概念,学会选择和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促进估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增进对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感悟。
  4.应用类实践作业
  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了“千克、克、吨”后,可设计这样的实践作业:估一估,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几本数学书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自己的书包大约有多重?一个成年人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一般电梯的限重是1吨,估一估限重几个成年人?通过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知识的同时,在实践中思考和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设计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合理融合。从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出发,设计形式多样的实践作业,确保实践性作业和生活紧密融合。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数学品质,在富有活力、充满个性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
  [2]马玉萍《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几点思考》
  [3]武郑秀《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
  [4]尹传超《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