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提问优化研究

【作者】 马 兰

【机构】 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



【正文】  【摘 要】 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此阶段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对学生今后发展而言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初中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课本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致力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道德品质培养,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有效提高,并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课堂提问现状,采取科学的手段优化课堂提问环节,借助有效提问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知识,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优化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具有核心素养的人。这离不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其中,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的现状与对策进行探讨。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力。道德与法治课堂从基本的行为态度着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理解社会,由此就能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养成良好的探索知识和学习技能的能力,从而激发出他们良好的学习力,让他们更积极主动地追求知识,探索生活乐趣。其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认同感。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体现了道德品质方面的知识,还容纳了国与家、生活与社会的相关规范,让学生从社会生活角度去理解相关制度和规定,这样就能促使他们更准确地理解道德与法律,继而建立良好的责任意识,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从而提升社会认同感,产生良好的行为。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提问现状
  2.1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被削弱
  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紧密配合。初中生正处于追求个人成长和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偏好各有差异。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形式过于统一,使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上课时心不在焉,面对课堂活动和学习任务消极应付,不积极参与。讲台上老师讲老师的,讲台下学生学学生的,教和学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作用,课堂效率自然也大打折扣。学生面对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很少能够做到积极回答、认真思考,课堂专注力较低,不能充分吸收老师所教授的知识。
  2.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素养仍需不断提升
  新课标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来积极面对新时代的挑战。高效课堂构建理念涉及课程内容的设置、课程标准的设定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努力学习和适应新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许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设置课程目标和课堂任务时,过分注重分数,忽略了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的需要,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3教学手段单一,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不浓
  核心素养背景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趣味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就当前的教学现状来讲,部分教师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采用的教学手段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比如教师口头向学生讲授教材中的道德与法治概念,鲜少创设生动具象的多媒体情境,或是关联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生活话题等,学生理解教材知识的难度大,同时也会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枯燥、沉闷的不良印象,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文化基础的夯实和自主发展。
  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提问优化
  3.1强化学生问题意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为了引导学生能更加自觉地参与到问题思考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初中生来说,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问题意识,才会更加主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会自己根据学习情况来提出问题。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如果由于某些原因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应该在课堂上用适当的语言向教师说明或者向教师提出自己存在的疑问,让教师帮助自己解答。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思考情况及问题意识,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高质量的处理,促进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对初中生来说,他们本身具有相对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来提出问题,这既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用道德与法治知识来处理生活问题。事实上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充分肯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有的学生针对法治社会建设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建设法治社会?建设法治社会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学生之所以会提出这些问题,与他本身的法治意识比较差、对法治不太了解有极大关联。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首先要给予肯定,让学生感觉自己提出的问题得到了教师的重视,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合理的回答,并结合视频、图片等方式,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进而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3.2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
  教师是课堂提问的指挥家,为了保证课堂提问的顺利进行,教师还需要注重自身专业水平、提问能力的提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情况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推进状况,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又与课堂提问情况有较大关联,新时期教师应跟紧时代步伐,强化自身的课堂提问水平,优化问题设计、提问流程。教师之间也需要加强交流,相互分享课堂提问技巧,针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改进,便于教师在课堂上更加高质量地进行提问。在平常教师还需要大量广泛地阅读书籍,尤其是德育、教学方法、教学理论、提问等方面的书籍,充分了解先进的研究成果,对自身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优化调整,丰富自身对课堂提问的理论认识,以此促进教师课堂提问能力的提升。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教师之间也可以相互针对某个理论进行交流,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尝试用于实践中,用实践论证理论知识,以此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处理课堂提问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总结,以应对课堂提问中出现的各种新的挑战。因为课堂提问的技巧是随机应变,实际的功夫在课外。这也印证了“课上十分钟,课外十年功”那句话。因此,教师平时要养成学习、总结、反思的习惯,逐步积累、提高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刘永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发挥提问的最大价值[J].吉林教育,2021(18):2-3.
  [2]李志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的探究[J].学周刊,2022(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