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聚焦“生活素材”,促进数学核心素养落地
【作者】 吴瑛瑛
【机构】 新疆阿克苏市天杭实验学校
【正文】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师需深入解读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本质内涵,通过各种各样生活素材的课堂渗透和融合教学,推动学生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空间观念、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不断提升学生数学学科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
【关键词】 生活素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加强生活素材渗透应用,打造生活气息浓厚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普遍共识。在注重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塑造的教育背景下,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数学课堂学习体验,助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成为小学数学学科生活化教学面临的全新课题。教师加强数学学科教学相关的生活素材开发整合,积极探索生活化教学手段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对接点,从以下几方面调整优化数学课堂生活教学策略,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数学抽象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情境教学模式,能够为数学知识呈现搭建良好的探究学习场景,增强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代入感,激活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兴趣。特别是生活情境的有效创设,可以把更多生活气息浓厚的教学素材与数学知识融合到一起,使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的知识学习,极大的提升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教师从生活问题、生活实例等素材入手,寻找这些生活资源和数学知识教学的联系性,依托生活情境,启发学生从这些具象化的学习场景中挖掘、提炼其中的数学本质,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教师创设生活情境时,要善于用学生的视角筛选情境创设切点,用更具趣味性的素材选择,带动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积极性。教学《角的分类及画角》小节知识时,为强化学生锐角、直角、钝角三个数学概念的认知理解,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直观呈现多组生活照片素材,组织学生观察这些图片物品包含多少角、这些角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领学生抽象出其他中的数学信息,初步感知角的三种分类。随着课堂教学深入,教师利用好学生从生活图片中抽象出的这些角的素材,依托这些抽象学习成果,加深学生锐角、直角、钝角三个概念的学习印象。
小学生对于与已有认知经验相切合的新知教学活动接受程度较高,能够以较好的学习状态投入到新知探索学习中。教师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用生活图片作为展示素材,启发学生从这些实物当中抽象出各种不同的“角”,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角的对比分析,自主发现锐角、直角、钝角分别存在哪些异同点,推动学生数学认知表象建构,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二、对接生活原型,形塑数学建模思维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数学建模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对现实事物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数学方法构建模型的能力,是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更高层次要求。生活当中的数学原型教学素材属于隐性教学资源,需要教师的深入剖析与挖掘,教师从数学建模思维本质出发,立足生活素材的特殊性,设计针对性的思维引导策略,引领学生利用数学视角分析和审视这些生活素材内容,和学生一起历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数学建模、求解及验证的完成建模学习过程,形塑学生数学建模思维。
数学模型建构主要体现在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对接生活元素,设计一些实际应用题,为学生数学建模思维养成提供有力支撑。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相关知识时,小数的加减运算对学生来说是较为枯燥的,反复、枯燥的训练模式不仅会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还无益于学生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教师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融入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下,结合超市购物场景,投放购买各种价格为小数的商品,计算总价格;结账时,根据付款金额计算找零金额等实际问题,让学生提炼出这些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构建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模型,完成题目的正确列式和解答。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教师要用开放性教学视角整合这些素材内容。超市购物是小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教师以此切入设计数学问题,能够较为有效的拉近学生与数学学科学习的距离,消除学生数学模型建构、数学问题分析的畏难心理,相较于抽象的提问方式,可以收到更好的训练效果,也更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应用能力的协同发展。
三、展示生活实物,辅助空间观念养成
几何图形类知识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依托数学学科优势,在这些直观性较强的知识内容教学中,展示多种生活实物及生活场景,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直观体验,历练学生直观感知、空间想象的思维能力,辅助学生空间观念养成。教师要紧密围绕空间类数学知识的教学要点,创新各种辅助性生活素材的投放方式,借助信息技术、场景布设等方式,将这些生活教学资源与几何图形类知识特点融合到一起,推动学生数学新知准确生成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多维度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师要加强数学教材编排内容的深度剖析,配合学生课堂学习会遇到的重点、难点,选择合适的生活场景展开辅助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小节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东、南、西、北、东南、西北、东北、西南共八个方向的辨别和应用。单从空间位置展开课堂演绎,难免会让课堂教学变得空洞,让学生得到“似是而非”的模糊性理解。教师以校园场景为依托,系统整理学校中足球场、食堂、教学楼、篮球场等关键场所的实物图片,借助3D教学软件,带领学生在课堂中“走”遍学校,并在“走”的过程中渗透八个方向的知识讲解,实现数学课堂的寓教于乐。
信息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路径。教师要更新数学课堂教学理念,运用好各种先进的信息教学软件和设备,最大化体现信息教学优势。该课例中,教师把校园作为生活化教学的主要场景,用3D教学软件,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知八个方向的方位变化,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八个方向的相对位置,为之后相关章节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对强化学生数学学习认知体验、推动学生数学能力成长、形塑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有着积极意义。教师加强生活化教学手段的创新优化,借助创设生活情境、对接生活原型、展示生活实物、布设生活实践等教学方式,推动学生数学抽象能力、数学建模思维、数学空间观念、数据分析意识等几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郑小英.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数学大世界,2021(01):54-55.
[2]吕碧霞.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04):99-100.
【关键词】 生活素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加强生活素材渗透应用,打造生活气息浓厚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普遍共识。在注重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塑造的教育背景下,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数学课堂学习体验,助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成为小学数学学科生活化教学面临的全新课题。教师加强数学学科教学相关的生活素材开发整合,积极探索生活化教学手段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对接点,从以下几方面调整优化数学课堂生活教学策略,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数学抽象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情境教学模式,能够为数学知识呈现搭建良好的探究学习场景,增强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代入感,激活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兴趣。特别是生活情境的有效创设,可以把更多生活气息浓厚的教学素材与数学知识融合到一起,使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的知识学习,极大的提升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教师从生活问题、生活实例等素材入手,寻找这些生活资源和数学知识教学的联系性,依托生活情境,启发学生从这些具象化的学习场景中挖掘、提炼其中的数学本质,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教师创设生活情境时,要善于用学生的视角筛选情境创设切点,用更具趣味性的素材选择,带动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积极性。教学《角的分类及画角》小节知识时,为强化学生锐角、直角、钝角三个数学概念的认知理解,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直观呈现多组生活照片素材,组织学生观察这些图片物品包含多少角、这些角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领学生抽象出其他中的数学信息,初步感知角的三种分类。随着课堂教学深入,教师利用好学生从生活图片中抽象出的这些角的素材,依托这些抽象学习成果,加深学生锐角、直角、钝角三个概念的学习印象。
小学生对于与已有认知经验相切合的新知教学活动接受程度较高,能够以较好的学习状态投入到新知探索学习中。教师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用生活图片作为展示素材,启发学生从这些实物当中抽象出各种不同的“角”,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角的对比分析,自主发现锐角、直角、钝角分别存在哪些异同点,推动学生数学认知表象建构,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二、对接生活原型,形塑数学建模思维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数学建模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对现实事物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数学方法构建模型的能力,是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更高层次要求。生活当中的数学原型教学素材属于隐性教学资源,需要教师的深入剖析与挖掘,教师从数学建模思维本质出发,立足生活素材的特殊性,设计针对性的思维引导策略,引领学生利用数学视角分析和审视这些生活素材内容,和学生一起历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数学建模、求解及验证的完成建模学习过程,形塑学生数学建模思维。
数学模型建构主要体现在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对接生活元素,设计一些实际应用题,为学生数学建模思维养成提供有力支撑。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相关知识时,小数的加减运算对学生来说是较为枯燥的,反复、枯燥的训练模式不仅会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还无益于学生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教师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融入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下,结合超市购物场景,投放购买各种价格为小数的商品,计算总价格;结账时,根据付款金额计算找零金额等实际问题,让学生提炼出这些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构建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模型,完成题目的正确列式和解答。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教师要用开放性教学视角整合这些素材内容。超市购物是小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教师以此切入设计数学问题,能够较为有效的拉近学生与数学学科学习的距离,消除学生数学模型建构、数学问题分析的畏难心理,相较于抽象的提问方式,可以收到更好的训练效果,也更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应用能力的协同发展。
三、展示生活实物,辅助空间观念养成
几何图形类知识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依托数学学科优势,在这些直观性较强的知识内容教学中,展示多种生活实物及生活场景,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直观体验,历练学生直观感知、空间想象的思维能力,辅助学生空间观念养成。教师要紧密围绕空间类数学知识的教学要点,创新各种辅助性生活素材的投放方式,借助信息技术、场景布设等方式,将这些生活教学资源与几何图形类知识特点融合到一起,推动学生数学新知准确生成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多维度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师要加强数学教材编排内容的深度剖析,配合学生课堂学习会遇到的重点、难点,选择合适的生活场景展开辅助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小节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东、南、西、北、东南、西北、东北、西南共八个方向的辨别和应用。单从空间位置展开课堂演绎,难免会让课堂教学变得空洞,让学生得到“似是而非”的模糊性理解。教师以校园场景为依托,系统整理学校中足球场、食堂、教学楼、篮球场等关键场所的实物图片,借助3D教学软件,带领学生在课堂中“走”遍学校,并在“走”的过程中渗透八个方向的知识讲解,实现数学课堂的寓教于乐。
信息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路径。教师要更新数学课堂教学理念,运用好各种先进的信息教学软件和设备,最大化体现信息教学优势。该课例中,教师把校园作为生活化教学的主要场景,用3D教学软件,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知八个方向的方位变化,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八个方向的相对位置,为之后相关章节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对强化学生数学学习认知体验、推动学生数学能力成长、形塑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有着积极意义。教师加强生活化教学手段的创新优化,借助创设生活情境、对接生活原型、展示生活实物、布设生活实践等教学方式,推动学生数学抽象能力、数学建模思维、数学空间观念、数据分析意识等几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郑小英.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数学大世界,2021(01):54-55.
[2]吕碧霞.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04):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