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作者】 黄 鹤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小学



【正文】  【摘 要】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历时最长,课时最多,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方法,形成阅读实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精神世界,造就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凡是好态度和好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结合教学实际,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应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为之后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阅读习惯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如:1、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2、学会边读边思考,尝试做批注。3、借助工具书来辅助阅读。4、勤学勤思,多提问多交流。5、好词好句勤动笔多摘抄。想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仅仅只局限于提出要求,重在落实和坚持。所以,在习惯的养成和落实中,我们应该做到多督促,多检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过程,一旦习惯养成,在后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上大有益处。
  二、培养阅读能力必须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1、学会有效的阅读预习
  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在课前预习时,我们就应该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所要求,比如说在预习时,可以采用课前阅读四步法进行:第一步、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进行识字。第二步、再读课文、把句子和段落读熟练,尝试概括文章大意。第三步、精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梳理课文脉络,找到文章精彩片段或语句,发掘描写手法,修辞语句,借助关键字词感受人物形象。第四步、读思结合,根据自己的朗读感受,尝试带有感情的去阅读,并读出对人物的理解,对课文主旨的体会。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课前预习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语文教材中《忆读书》这一课中,就体现了预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将教学效果最大化的体现出来,也为课堂中提高阅读能力,创造了前提条件。
  2、精读课文中落实阅读方法的教学
  部编版的语文教材,三年级至六年级的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主题和语文要素,此次新教材的编写,也体现出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以及引导两个显著的教学方式的变化,不仅要落实课后阅读,同时要进行单元整合整体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抓住本单元主题,可以通过多种阅读教学方法来体现语文要素,比如说: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等等。要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在课堂上通过对本单元的精读课文的教学,落实不同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方法和技巧,提高其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堂中落实阅读能力的培养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浓厚阅读兴趣
  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因此,在上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精心设计生动有趣,具有吸引力的课前导语,才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导入过程中,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增添趣味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中,就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小壁虎的了解,调动课堂氛围,然后再用动画的形式出示一只可爱的小壁虎,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它的特点,相互交流,再利用动画展示,去掉小壁虎的尾巴,向学生提问:“多么可爱的小壁虎呀,却不小心弄丢了尾巴,这该怎么办?谁能帮它借一个尾巴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瞧一瞧看一看吧!”就能激发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兴趣。
  2、明确阅读目的,做到边读边想
  在阅读开始前,应提前设置好阅读目标,低段学生可以由老师精心设计并引导,中高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初读的体会自行确定阅读目标。只有带着问题去阅读,才能进一步的提高阅读能力。但在阅读目标的设置上,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进行阶梯式设计。如课堂中常用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找出文章精彩片段,寻找描写文章主要人物或故事情节的段落,整体感知人物形象等等。最后,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为学生创设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如朗读竞赛、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为学习课文内容和养成阅读习惯奠定良好基础。
  四、课堂外注重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
  教材中,课外延伸扩展的内容不再少数。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白什么书应该精读,什么书应该泛读,教材内的课文应该怎么去读,课外读物应该怎么去读。如何有效进行课内外阅读结合,就应进行主题阅读的教学。比如在学习了家国情怀主题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推荐《雷锋的故事》一书,借助课堂上学生对雷锋的敬佩之情,引导他们在课外继续向雷锋学习,激发阅读兴趣。再比如,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可以借助学生对主人公悲惨遭遇的同情和理解,去引导学生在课外继续阅读类似的经典童话,感受童话的魅力。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和阅读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说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师生共读活动,好书推荐活动等等各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内动力,提高阅读兴趣,从而进一步让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培养浓厚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掌握正确阅读方法,对于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增强学生阅读的趣味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有意识的把阅读教学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同时进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