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有效性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
【作者】 蔡幼丹
【机构】 福建省漳州市第五中学
【正文】 【摘 要】 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在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文言文阅读需要方法支持,学生学法储备相对不足,教师注重学法指导,无疑能够创造更多学习契机。特别是文言文现象的梳理和应用,对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有重要促进作用。教师围绕文言现象整合展开教程安排,学生结合传授方法展开阅读学习,其学习体验会更为真切,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有效指导;策略探析
文言文阅读有自身特点,学生阅读文言文存在不少困难,教师需要有学情调查意识,对学生文言文应用基础有一定了解,以便做出针对性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梳理文言现象、组织辨析活动、延伸应用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学习文言文存在不少误区,只是注重诵读和背诵,利用死记硬背的形式展开学习和理解,其学习体验比较肤浅,难以形成基础能力。教师对文言文阅读教学指导进行创新设计,推出更多学习方法,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辅助。
一、梳理文言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文言现象包括内容众多,学生文言现象知识储备普遍不高,教师对学生学情有充分了解,能够矫正教学设计方向。通假字、文言虚词、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都属于文言现象范畴,教师与学生一起展开梳理归结,能够为学生知识储备创造机会,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文言文要遇到许多困难,如果教师能够从激趣角度展开设计,结合文言现象梳理进行情境设计,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
如教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峡》,教师要求学生集体梳理文言现象,列出表格,如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互文、文言虚词、文言实词等。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始进入学习状态,对文本中的所有文言现象进行归类处理,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及时提出一些纠偏建议。如“盖竹柏影也”和“不以疾也”中的“也”字,前者解读为“是”,表判断语气,后者表语气,不译。经过一番操作,学生文言现象梳理顺利完成,教师要求学生借助文言现象解读文意,学生逐渐找到学习切点,在阅读讨论中完成认知内化。文言现象内容比较丰富,教师直接参与学生文言现象梳理操作,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促使学生自然建立阅读认知基础。学生文言阅读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对此有客观判断,从文言文现象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其目的是极为鲜明的,就是要在知识储备这个角度展开突破行动,让学生自然进入到阅读核心。
二、创新辨析活动,强化学生学习体验
教师组织学生进入阅读辨析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读写训练、话题辩论等学习经历,逐渐找到学习文言文的途径,能够顺利启动学生文言学习思维。学生对合作性学习比较有感觉,教师在文言现象梳理、文意解读、翻译阅读、读写结合等环节设计互动性学习任务,学生响应积极,其学习体验更为真切。文言文阅读有自身规律,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解析,结合学生阅读实际推出一些阅读活动,组织学生在广泛互动中建立学习共识。
学生文言语感大多不是很好,教师设计阅读活动要形成对接,这样才能提升学生阅读品质。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教师推出了合作探究学习任务:阅读文本内容时,很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将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展开交流活动。小组进行话题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半夜出游?文本结尾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学生进入互动学习环节,先期梳理性阅读,对遭遇问题进行对话交流,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话题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发言,课堂研学气氛活跃起来。教师适时干预,矫正学生理解偏差。一个文意梳理活动,一个话题讨论活动,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环节,学生回馈主动,互动积极,学习效果显著。教师针对学生阅读需要展开设计,组织学生借助集体力量扫除文字障碍,进行内容文意梳理,在广泛讨论中形成文言认知。
三、延伸应用维度,促进学生学习内化
阅读训练设计要贴近学生学力基础,教师对学生阅读内化情况做训练设计,组织学生借助多种信息渠道搜集课外文言信息素材,设计不同类型的训练任务,让学生展开自主合作研学行动,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品质。文言文应用主要体现在拓宽阅读方向,教师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文本,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能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理顺学生文言学习思维,在延伸阅读解析中成长学科核心能力。
教师设计训练题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接受实际,以提升学生文言应用能力。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这篇课文主要从“异水”“奇山”两个角度展开描写的,教师要求学生借助教辅材料,阅读文本内容,找出典型词语,对“异水”“奇山”突出特点进行重点梳理,逐渐感受作者设计用意。在具体分解中,学生逐渐找到多种感官参与的内容,教师设计课外阅读素材搜集任务,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搜集关于写山、写水的文言文,通过对比阅读感受文言语感。作者写水的奇特,从水色、水清、水急等几个方面展开设计,运用了一些修辞方法,如夸张和比喻,写法上也有独特表现。描写“奇山”时,主要突出一个“奇”字,关涉多种感官,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学生借助网络搜集信息,找到不少对接很强的文本内容,为延伸阅读学习提供丰富素材资源。经过多重阅读交流,学生文言语感得到历练。学生文言基础存在较大差距,教师要正视学生学习现实,以提升教学设计覆盖面,为更多学生带来良好学习环境。教师继续设计读写任务,让学生撰写读后感,学生回馈主动,课堂训练进入高效互动环节。
学生学习文言文普遍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教师针对性做出纠偏指导,势必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辅助。梳理文言现象、创新辨析活动、延伸应用维度,教师结合学生文言文学力基础展开设计和调度,推出多种阅读方法供学生选择,学生逐渐找到学习切点,其学习体验会逐渐丰富起来。文言文阅读不能只是诵读和背诵,还需要文言现象梳理和应用,在充分理解基础上展开探索性学习,以提升其文言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张松.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个性化阅读与教学效果分析[J].教师,2021(11):36-38.
[2]官文珠.核心教学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J].教育界,2021(09):75-78.
[3]刘婷.拓展阅读 以读带思—提升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途径探索[J].名师在线,2022(05):85-87.
[4]郑爱丽.还原文言生态 助力文言文学习—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2022(07):31-33.
[5]李雯.“文化润疆”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22(11):69-71.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有效指导;策略探析
文言文阅读有自身特点,学生阅读文言文存在不少困难,教师需要有学情调查意识,对学生文言文应用基础有一定了解,以便做出针对性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梳理文言现象、组织辨析活动、延伸应用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学习文言文存在不少误区,只是注重诵读和背诵,利用死记硬背的形式展开学习和理解,其学习体验比较肤浅,难以形成基础能力。教师对文言文阅读教学指导进行创新设计,推出更多学习方法,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辅助。
一、梳理文言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文言现象包括内容众多,学生文言现象知识储备普遍不高,教师对学生学情有充分了解,能够矫正教学设计方向。通假字、文言虚词、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都属于文言现象范畴,教师与学生一起展开梳理归结,能够为学生知识储备创造机会,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文言文要遇到许多困难,如果教师能够从激趣角度展开设计,结合文言现象梳理进行情境设计,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
如教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峡》,教师要求学生集体梳理文言现象,列出表格,如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互文、文言虚词、文言实词等。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始进入学习状态,对文本中的所有文言现象进行归类处理,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及时提出一些纠偏建议。如“盖竹柏影也”和“不以疾也”中的“也”字,前者解读为“是”,表判断语气,后者表语气,不译。经过一番操作,学生文言现象梳理顺利完成,教师要求学生借助文言现象解读文意,学生逐渐找到学习切点,在阅读讨论中完成认知内化。文言现象内容比较丰富,教师直接参与学生文言现象梳理操作,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促使学生自然建立阅读认知基础。学生文言阅读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对此有客观判断,从文言文现象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其目的是极为鲜明的,就是要在知识储备这个角度展开突破行动,让学生自然进入到阅读核心。
二、创新辨析活动,强化学生学习体验
教师组织学生进入阅读辨析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读写训练、话题辩论等学习经历,逐渐找到学习文言文的途径,能够顺利启动学生文言学习思维。学生对合作性学习比较有感觉,教师在文言现象梳理、文意解读、翻译阅读、读写结合等环节设计互动性学习任务,学生响应积极,其学习体验更为真切。文言文阅读有自身规律,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解析,结合学生阅读实际推出一些阅读活动,组织学生在广泛互动中建立学习共识。
学生文言语感大多不是很好,教师设计阅读活动要形成对接,这样才能提升学生阅读品质。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教师推出了合作探究学习任务:阅读文本内容时,很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将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展开交流活动。小组进行话题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半夜出游?文本结尾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学生进入互动学习环节,先期梳理性阅读,对遭遇问题进行对话交流,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话题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发言,课堂研学气氛活跃起来。教师适时干预,矫正学生理解偏差。一个文意梳理活动,一个话题讨论活动,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环节,学生回馈主动,互动积极,学习效果显著。教师针对学生阅读需要展开设计,组织学生借助集体力量扫除文字障碍,进行内容文意梳理,在广泛讨论中形成文言认知。
三、延伸应用维度,促进学生学习内化
阅读训练设计要贴近学生学力基础,教师对学生阅读内化情况做训练设计,组织学生借助多种信息渠道搜集课外文言信息素材,设计不同类型的训练任务,让学生展开自主合作研学行动,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品质。文言文应用主要体现在拓宽阅读方向,教师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文本,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能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理顺学生文言学习思维,在延伸阅读解析中成长学科核心能力。
教师设计训练题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接受实际,以提升学生文言应用能力。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这篇课文主要从“异水”“奇山”两个角度展开描写的,教师要求学生借助教辅材料,阅读文本内容,找出典型词语,对“异水”“奇山”突出特点进行重点梳理,逐渐感受作者设计用意。在具体分解中,学生逐渐找到多种感官参与的内容,教师设计课外阅读素材搜集任务,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搜集关于写山、写水的文言文,通过对比阅读感受文言语感。作者写水的奇特,从水色、水清、水急等几个方面展开设计,运用了一些修辞方法,如夸张和比喻,写法上也有独特表现。描写“奇山”时,主要突出一个“奇”字,关涉多种感官,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学生借助网络搜集信息,找到不少对接很强的文本内容,为延伸阅读学习提供丰富素材资源。经过多重阅读交流,学生文言语感得到历练。学生文言基础存在较大差距,教师要正视学生学习现实,以提升教学设计覆盖面,为更多学生带来良好学习环境。教师继续设计读写任务,让学生撰写读后感,学生回馈主动,课堂训练进入高效互动环节。
学生学习文言文普遍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教师针对性做出纠偏指导,势必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辅助。梳理文言现象、创新辨析活动、延伸应用维度,教师结合学生文言文学力基础展开设计和调度,推出多种阅读方法供学生选择,学生逐渐找到学习切点,其学习体验会逐渐丰富起来。文言文阅读不能只是诵读和背诵,还需要文言现象梳理和应用,在充分理解基础上展开探索性学习,以提升其文言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张松.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个性化阅读与教学效果分析[J].教师,2021(11):36-38.
[2]官文珠.核心教学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J].教育界,2021(09):75-78.
[3]刘婷.拓展阅读 以读带思—提升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途径探索[J].名师在线,2022(05):85-87.
[4]郑爱丽.还原文言生态 助力文言文学习—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2022(07):31-33.
[5]李雯.“文化润疆”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22(1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