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民法典”融入高中政治课的思考——以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为例

【作者】 程康彪

【机构】 福建省三明市第九中学



【正文】  【摘 要】 “法治社会”是现代社会建设的核心理念,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推进中国法治社会建设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该法典编制秉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思想,涵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中政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尊法、守法、用法意识,部分教学内容取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学生法治思想、学法用法、法治参与意识的提升有着极强的导向作用。教师应立足高中政治教学,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内容,促进学生协调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政治;民法典;融入策略

  《民法典》的融入,能使高中政治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传承法治精神,让学生参与法治建设。政治教学中融入《民法典》有一定的必要性。结合教学的需求,笔者以《法律与生活》为例,具体论述《民法典》融入的策略,以发挥民法典对高中政治教学的辅助效能。
  一、合理选用《民法典》内容,拓展政治教学内容
  《民法典》融入高中政治教学,首先在内容上加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渗透了更多《民法典》的法律条文,有助于学生学习政治,体会《民法典》与政治教学内容的联系,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教师要甄选一些法律条文,拓展政治教学内容,注重《民法典》内容与政治教学内容的联系,加强《民法典》与高中政治教学的融合。以《法律与生活》的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为例,这节课论述了《民法典》的部分内容,凸显了《民法典》的重要地位及其意义。高中政治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围绕“民事权利与义务”“人身权利”等方面对引入的《民法典》中的法律条文进行补充说明,对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等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分析《民法典》中规定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将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与之融合,确保学生有效学习。
  二、教学引导融入《民法典》,坚定学生法治信仰
  教师有较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法律知识,可以成为《民法典》融入高中政治教学的“桥梁”,培养学生懂法、守法、用法的思维品质,降低法律条文的理解难度,便于学生吸收知识并转化知识,实现《民法典》的有效融入,切实发挥其应用效能,坚定学生的法治信仰。以《法律与生活》第三课“订约履约,诚信为本”的融入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民法典》中与“订约履约”相关的法律条文,熟悉合同文本,了解受法律保护的事项等。学生可能难以区来分买卖合同、赠与合同、租赁合同等,教师就要发挥教学引导效能,一方面,借助《民法典》的法律条文剖析合同的法律效能;另一方面,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对“守约履约,诚信为本”建立起整体认识,在日常做事中彰显契约精神,做到诚信为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坚定法治信仰。
  三、生活案例融入《民法典》,强化政治教学效能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民法典》的真实写照。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实际,从公民权利、法治建设、社会争议、婚姻家庭等方面筛选合适的案例,帮助学生联系《民法典》的内容,学习政治知识,培养用法意识,并渗透一些学生喜欢学、用得上的《民法典》内容,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用法能力,实现“学法、懂法、用法”三位一体政治学习,有效解决问题。以《法律与生活》第四课“权利行使,注意界限”为例,教师可以以线上购物为例:由于商品质量问题损害了当事人的正当权益,当事人对商品质量进行了评价,但采取了诽谤、敲诈等行为。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以上哪种行为属于正当维护?哪种行为已经侵犯了经营者权益?请联系《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进行具体辨析。学生认为,消费者对所购买的商品进行正当评价是符合他们合法权益的,但诽谤、敲诈行为则触犯了《民法典》的相关法律规定,应受到惩罚。学生通过这个生活案例对《民法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懂得如何行使自己的正当权利。
  四、自主探讨融入《民法典》,二次提升学习所得
  知识的学习不仅在于教师的传授,还在于学生的思考,《民法典》的融入亦是如此。学生要积极思考《民法典》的内容,探讨法律条文的本质内涵,反思自己行为,检查自己是否做到了“知行合一”,分析《民法典》学习的意义,甄选和掌握必要的知识,规范日常行为,避免出错。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民法典》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使学生成为守法模范,这是“以德育人,以法育人”的最好体现,可以彰显《民法典》的法治之美。以《法律与生活》第五课“家和万事兴”的融入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提出:小明父母离异,父母双方皆不愿意抚养小明,请问这种行为是否违反了《民法典》的相关法规。学生要联系《民法典》的内容以及教材知识来自主探讨问题,结合“父母双方皆不愿意抚养小明”的实例,联系《民法典》中对子女养育问题的相关法律条文,探讨“父母是否需承担抚养义务”这一问题。学生通过深入探讨后得出:父母离异仍需抚养小明。同时,学生也了解了《婚姻法》的相关内容。《民法典》融入高中政治教学,能使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明确法律法规要求,提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民法典》的融入,不仅丰富了政治教学内容,提升了政治教学质量,还培养了学生尊法、懂法、守法、用法等能力。学生能够明法理,有效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弘扬《民法典》“用之于民”的精神。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化身《民法典》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巧用生活案例,利用法律法规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讨法律法规,深化理解,促进学生发展,体现《民法典》对政治教学的促进作用,彰显法治魅力。
  参考文献:
  [1]黄雅明.从高中政治角度看民法典的编纂和立法过程[J].中学政史地,2021(12):2-4.
  [2]徐瑞鸿..将民法典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维向度[J].中学教学参考,2022(11):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