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李华丽

【机构】 广西北流市塘岸镇蟠龙小学



【正文】  【摘 要】 创新思维是带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高速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教学材料十分有限,个人理解能力较差,如何在相关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成了十分严峻的教育问题。本文以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为论述点,简要探讨在相关教学活动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创新思维包含着创造力,允许学生在旧的教学框架中发现新的知识,实现个人知识储备的有机提升;另一方面,在应用创新思维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以创新思维为起点,完成创造力培养、语文知识的积累、自我教育等相关工作,全面提升语文学习水平。
  一、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价值
  1. 为多种学习能力的联动提供基础平台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育被视为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积累经验的过程。与传统的教学科目相比,语文课程中不仅包含着文化知识、语文应用技巧等具体教学技能,更包含人文意识、情感感知能力等多种抽象意识的表达,在抽象与具体有机结合的情况下,语文教育向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低年级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接触并加以应用的教学材料十分有限,个人认知能力尚未完全发展,短时间导入大量的教学目标可能会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造成适得其反的不良效果。
  要展现语文教育的深刻价值,就要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而创新思维的出现则为学生的未来能力发展与素质发展提供了契机——在新时代的教学理论下,创新能力包含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等重要内容,在导入创新思维之后,学生能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发现新的问题,并在解决教学问题之后得出新的结果,与教师的单方面输入教学相比,创新思维为学生提供了自我思考的空间,允许学生围绕自我意识进行对应的探索;在创造性思维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将已掌握的知识全面结合,充分发挥相关教学活动的优越性,依靠多元知识联动延长教学周期,真正使相关教学知识“物尽其用”。
  2. 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在低年级教学环节,受到未来发展潜力、家庭教育环境、学生早期学习意识等因素的综合限制,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个体之间会产生极为明显的差异性,这些差异将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挖掘自己的潜能,并全面体现个人的成长价值。但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个人发展依然受到教师的影响,对于年纪尚小、尚未形成完备的认知理念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导无异于“金科玉律”。但在一对多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并不能对所有学生投入足够的关注,一旦出现教学疏忽,学生的未来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创新思维的导入将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盘”重新交到了学生手上,与传统的教学观念相比,在导入创新思维之后,学生会不再满足于教师所给出的既有知识体系,而是对着更为复杂的方向进行深入探索,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我学习框架中不断循环,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在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之后,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评价发现自身的长处,重新定义个人能力,与教师引导的教学方式相比,在创新思维的引领下,学生能够进入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选定更适合自身的成长方案。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
  1. 深挖教学价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吸收多少知识、积累多少经验,其最终学习成果直接受到教师教学活动的限制,但在现阶段的教学任务中,部分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认识与理解是比较肤浅的——在课程设计环节,大部分教师会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差、配合意识不强等问题,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部分教师会选择简化教学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度虽然得以保障,但学生的自我意识无法展现出来,面对难度过低的学习内容,学生很容易会失去学习兴趣。
  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积极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展现教材内容的教学优势、认知优势,将其转化为教育优势,帮学生实现能力与意识的双重提升,利用课堂问答、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推动教学活动有机发展。以一年级下册教材内容《小公鸡和小鸭子》的相关教学为例,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之后,应为学生预留自主提问、自主回答的机会,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主发挥的环境下,学生可能会提出“小公鸡为什么要下水”“小公鸡为什么不能下水”“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什么关系”等较为浅显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科学知识、文化常识与日常交流等多个角度入手,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并围绕教学材料开展互动,如情景剧模拟等。通过调整教学观念,教师能够发现教材内容的探究价值,引导学生以更高的积极性参与到后续的学习活动中。
  2. 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引导学生摆脱“逆来顺受”的学习思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相关能力,帮助学生在“无”中看见“有”,以此达到恍然大悟的教学效果。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引入预习、课堂交流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细化教学知识,实现放大教学问题、展现教学成果的教育目的,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一年级下册教材《小壁虎借尾巴》的相关教学为例,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布置教学任务: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问题。在受到教师的强制力约束之后,学生会参与阅读任务,并根据文章题目、文章内容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不同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小壁虎最终借到尾巴了吗?在学生完成提问任务之后,教师可将学生的问题收集起来,并在班级内进行传递交换,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学习问题,对于一些较为浅显的问题,学生会自觉利用课本内容查找相关知识,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学生会利用日常知识积累、求助家长等方式寻找答案,在多元交流的学习背景之下,学生能够与周围环境建立高校互动,并寻找到可用的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知识的联动性。
  3. 帮助学生想象,全面调动创新思维
  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依靠合理的想象、天马行空的幻想,学生能够发现既有知识与理想世界之间的桥梁,重新定义并使用自身所拥有的教学知识。对于年纪尚小的小学生来说,其想象力更为丰富,观察力也比较敏锐,教师可利用图片知识、视频教学等多种手段导入教学材料,为学生创造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以一年级下册教材《要下雨了》的相关教学为例,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图片材料进行观察——燕子低飞、鱼儿出水,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反常”的现象?此时,学生会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这些“反常行为”进行畅想——是为了觅食,是为了玩,是为了跳舞等,此时,教师可导入基于课文内容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下雨”与“鱼儿出水”“燕子低飞”之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掌握想象的精髓,在想象的引领下,学生将不再拘泥于眼前的事物,对外界环境投入更高的关注,从多个角度提升个人的思维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是带动学生意识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积极开放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资源导入、问题导入、合理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其能够发现不同,解决问题,全面提升个人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