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认真研究课外习题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 刘 夏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小学
【正文】 【摘 要】 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在课后习题的设置上,也是相对于以往的教材的设置页出现了很多变化,不再仅仅关注学生对于文本知识的积累,而是更加侧重对于课本背后的人文、核心素养等方面的积累。这是培养学生养成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有助于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最终全面发展。本文以阅读教学为例,探讨用好课后习题,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 课后习题;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纪小,识字数量有限,对学生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课后习题是检验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认真分析课后习题的设计意图,按照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分层落实语文要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通过语文课后练习,确定语文教学目标
语文课后练习往往是根据课文相关内容设计,课后练习的答案往往隐藏在课文教材中。课后练习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从而把握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的时候,语文教师要根据课后练习的内容确定语文教学的目标,并将这种教学目标应用在语文阅读教学环节。
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的时候,课后练习题包括朗诵、讲故事、造句、写字等内容。
第一题是分角色朗读,这部分课后练习题目是通过朗诵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根据新课程标准,二年级学生必须读出不同句子的不同语气,分角色朗读,并带着自己的理解去朗读课文。根据这一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让学生认识课文中的生词,并对文章大意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感。
第二题是将小蝌蚪长大的过程按照顺序连起来,并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这一道练习题主要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生长发育过程,并能概括文章大意。这是考察学生对课文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将课后练习与课文内容链接起来,让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并在阅读过程中提炼文章的内容。这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让学生朗读课文后,初步体会到课文的大意,并提取课文中的重要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作出一定的分析判断。
第三题和第四题主要是帮助学生积累字词,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学会用字词造句,也就是提高语文文字的运用能力。《小蝌蚪找妈妈》的课后练习题目,可以让学生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并按照课后练习的设计意图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正确把握文本信息,强化阅读技能
阅读是一个比较感性的过程,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不同的体验。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取到文中的有效信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教材中蕴含的语文信息内容比较丰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何提取到有效信息是阅读的关键。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中《我是什么》有一道题目是让学生朗读课文,说说“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妈妈睡了》说一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这两道题目主要是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我是水”,“我”会变成水蒸气、云、雨、雪。
睡梦中的妈妈拥有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以及红润的脸。这些课后练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提取文章的关键信息。还有一些课后练习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在《一封信》中学生阅读课文后,让学生认真读一读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这道题目主要就是考查学生是否了解文章大意,并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阅读环节,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还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大家可以相互谈论自己的看法,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发散学生的思维。教材文本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素材内容,结合语文课后练习题目的要求,让学生正确提取语文教材文本的关键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
3、通过语文课后练习,拓展学生语文思维
语文课后练习中不仅包括语文文本素材内容,还包括一些基本生活常识和通识内容。学生在完成课后练习的时候,不仅可以重新温习学习的内容,而且还可以学习到一些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习到一些课文外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比如在学习《寒号鸟》这篇课文以后,课文后面布置了这样一道题目:想一想你周围或者身边有没有类似寒号鸟和喜鹊的人,给同学们讲一讲他的故事。这样的语文课后练习题目,不仅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提炼,总结出喜鹊和寒号鸟这样的人的特点,而且学生要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找一找身边这样的人物。这样的语文课后练习,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情,并进行总结,发现每一个人的特点。
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课后练习的价值,并学会正确使用这些课后练习素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身边有没有一些让人感动的故事和人,自己家乡有什么样的新变化?日常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并将这些素材积累下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统编教材在编写的时候严格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单元内容编排,从浅入深、从易到难地设计课后练习题目。语文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到语文课后练习的价值,深入挖掘语文课后练习题目的意图, 并将语文课后练习题目融合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课后练习成为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增强语文能力的载体,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课后习题;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纪小,识字数量有限,对学生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课后习题是检验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认真分析课后习题的设计意图,按照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分层落实语文要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通过语文课后练习,确定语文教学目标
语文课后练习往往是根据课文相关内容设计,课后练习的答案往往隐藏在课文教材中。课后练习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从而把握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的时候,语文教师要根据课后练习的内容确定语文教学的目标,并将这种教学目标应用在语文阅读教学环节。
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的时候,课后练习题包括朗诵、讲故事、造句、写字等内容。
第一题是分角色朗读,这部分课后练习题目是通过朗诵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根据新课程标准,二年级学生必须读出不同句子的不同语气,分角色朗读,并带着自己的理解去朗读课文。根据这一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让学生认识课文中的生词,并对文章大意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感。
第二题是将小蝌蚪长大的过程按照顺序连起来,并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这一道练习题主要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生长发育过程,并能概括文章大意。这是考察学生对课文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将课后练习与课文内容链接起来,让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并在阅读过程中提炼文章的内容。这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让学生朗读课文后,初步体会到课文的大意,并提取课文中的重要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作出一定的分析判断。
第三题和第四题主要是帮助学生积累字词,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学会用字词造句,也就是提高语文文字的运用能力。《小蝌蚪找妈妈》的课后练习题目,可以让学生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并按照课后练习的设计意图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正确把握文本信息,强化阅读技能
阅读是一个比较感性的过程,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不同的体验。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取到文中的有效信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教材中蕴含的语文信息内容比较丰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何提取到有效信息是阅读的关键。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中《我是什么》有一道题目是让学生朗读课文,说说“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妈妈睡了》说一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这两道题目主要是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我是水”,“我”会变成水蒸气、云、雨、雪。
睡梦中的妈妈拥有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以及红润的脸。这些课后练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提取文章的关键信息。还有一些课后练习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在《一封信》中学生阅读课文后,让学生认真读一读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这道题目主要就是考查学生是否了解文章大意,并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阅读环节,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还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大家可以相互谈论自己的看法,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发散学生的思维。教材文本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素材内容,结合语文课后练习题目的要求,让学生正确提取语文教材文本的关键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
3、通过语文课后练习,拓展学生语文思维
语文课后练习中不仅包括语文文本素材内容,还包括一些基本生活常识和通识内容。学生在完成课后练习的时候,不仅可以重新温习学习的内容,而且还可以学习到一些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习到一些课文外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比如在学习《寒号鸟》这篇课文以后,课文后面布置了这样一道题目:想一想你周围或者身边有没有类似寒号鸟和喜鹊的人,给同学们讲一讲他的故事。这样的语文课后练习题目,不仅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提炼,总结出喜鹊和寒号鸟这样的人的特点,而且学生要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找一找身边这样的人物。这样的语文课后练习,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情,并进行总结,发现每一个人的特点。
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课后练习的价值,并学会正确使用这些课后练习素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身边有没有一些让人感动的故事和人,自己家乡有什么样的新变化?日常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并将这些素材积累下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统编教材在编写的时候严格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单元内容编排,从浅入深、从易到难地设计课后练习题目。语文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到语文课后练习的价值,深入挖掘语文课后练习题目的意图, 并将语文课后练习题目融合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课后练习成为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增强语文能力的载体,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