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开展路径
【作者】 陈 巧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幸福小学
【正文】 【摘 要】 得益于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在实现学生减角增效的同时,为劳动教育的有效渗透与实施提供良好塑机,而要想在双减背景下发挥出劳动教育的最大价值与成效,需在明确掌握学生发展特点与要求的前提下,借助科学对策来促进劳动教育有效开展,以双减政策实施为契机实现对劳动教育理念的贯穿,以校园作为主阵地来促进劳动教育价值与作用体现。
【关键词】 价值;双减;小学
素质教育理念下劳动教育开展愈发受到学校与教师的重视,作为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与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劳动教育实施水平与学校立德树人目标实现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但受到时间局限,认知不到位等方面的影响,导致部分学校劳动教育开展仍停留于表面形式,对学生劳动素养与技能水平的培养造成限制。而得益于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为劳动教育的优化开展创设理想条件。因此,探讨如何在双减背景下强化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对助力学生劳动素养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小学劳动教育实施价值
小学阶段劳动教育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现阶段劳动教育实施强调以实践活动作为主要形式,可引导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培养团结友爱,甘于奉献,互帮互助等良好品质,端正学生对劳动学习的态度,有助于促进学生劳动意志的有效树立,二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以良好的体魄为前提,而缺乏锻炼则是导致学生体质较差,体弱多病的主要因素,借助劳动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实践劳作活动为契机来强化学生身体锻炼,在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锤炼意志、锻炼体魄,进而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一)更新理念,促劳动教育多样化开展
1.劳动教育渗透生活元素
要想在双减政策下发挥出劳动教育的功能与价值,需以学生实际生活为本源进行劳动教育优化,确保劳动教育活动开展能够契合学生实际生活,以往学校教育过程中,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被学业占据,学生参与劳动的时间较少。鉴于此,可依据学生发展需求,将社会,家庭生活元素融入到劳动课程中,引导学生在劳动参与过程中加强生活体验。首先,对于劳动课程的设置需符合生活化要求,即在充分考虚现实生活的前提下,在课程内容中有机融合生活场景,以公共服务,社会实践等形式来强化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亲身体验。其次,需立足多样化角度来构建劳动课程组织形式,依据对学生个性特点的分析,可采用集中+分散,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参与劳动课程的积极性。同时,需保证实践活动的设计能够为学生预留充足的反思、合作空间,实现以劳动活动为媒介来强化学生劳动技能掌握。
2.劳动课程融合游戏元素
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与学生心理特性的把控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所以需在充分把握学生天性特点的前提下,通过对劳动课程形式的创新来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鉴于此,教师可将游戏元素融入到劳动课程中,在深入分析小学生个性特点、能力基础的前提下优化课程形式,并结合劳动课程主题的分析,组织开展主题式劳动游戏,进而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劳动活动的同时,实现以“我要学”理念来取代传统“要我学”的思想,在寓教于乐过程中提升劳动教育成效。
(二)凸显学校主阵地,营造劳动氛围
1.建构显性课程
一是促进学科教学与劳动课程有机结合,各学科知识学习是学生小学阶段的基础任务,而将劳动教育理念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可实现在加深学生知识内化的同时,为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多元化途径。鉴于此,可结合实际需求的分析,在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等课程中进行劳动元素的全面挖掘,通过对学科知识教学与勒劳节俭,艰苦奋斗等劳动主题元素的结合,可在学科教学中强化学生劳动品质与精神的培养,若学校条件允许,可联动资深教师,领域专家共同探讨研究,设置如“劳动+技术教育”的课程,带领学生在问题发掘、探索、解决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与劳动品质。
二是促进学校文化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双减背景下,要想进一步促进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可视情况进行学校文化建设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例如将劳动教育渗透于学校“怡美”文化建设中,基于对“怡美”课程体系的设置,立足大课堂视角,采取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志愿服务等形式来创新劳动教育活动,实现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强化学生劳动观念与精神的树立。
2.挖掘隐性劳动教育资源
学校除设置契合学生发展的劳动教育课程之外,可结合学生素质发展目标的分析,以劳动教育为主题进行校园内实景的打造,如结合某一实践主题打造实践基地,通过对活动场域的针对性提供来提升劳动教育成效。另外,学校可将校园制度,构筑物墙面卫生等作为除性劳动教育资源,例如学校可以劳动教育为主题,设置劳动文化标牌、长廊、宣传栏等,或者是设害“荣誉岗位”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环境卫生,秩序维护,绿化养护等方面的管理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积极性。基于对隐性劳动教育资源的有效挖掘,实现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培养学生劳动品质与精神。
(三)培训教师,着力解决“谁来开设”的问题
1.学科教师,劳动教育主要来源
应对所有教师进行劳动教育观念、劳动技能方面的培训,鼓励在劳动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学科教师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或专职教师。如:在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方面,我们在区域内开展“劳动教育教师展示课”活动。展示主题由教师自选,展示内容由教师自主设计。教师抽签上课,互相点评。
2.学生家长,劳动教育首任“导师”
学生接受劳动教育除了在学校,更多的是在家里,在菜园里、走廊上、田地里。学校要密切联系家长、配合家长、指导家长,转变家长劳动教育观念,让家长做孩子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协助者,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家长应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布置劳动任务,和孩子各司其职,共同完成,并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在协同劳动的过程中,家长要关注孩子劳动的细节,做好安全防护。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实施为小学劳动教育开展创造更为理想的前提条件,鉴于此,学校需在明确劳动教育实施必要性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劳动教育的全面化,深入化开展,进而在加强学生劳动素质与品质培养的同时,最大化发挥出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效能与作用。
参考文献:
[1]包兰.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落地路径探析[J].科学咨询,2011.
【关键词】 价值;双减;小学
素质教育理念下劳动教育开展愈发受到学校与教师的重视,作为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与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劳动教育实施水平与学校立德树人目标实现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但受到时间局限,认知不到位等方面的影响,导致部分学校劳动教育开展仍停留于表面形式,对学生劳动素养与技能水平的培养造成限制。而得益于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为劳动教育的优化开展创设理想条件。因此,探讨如何在双减背景下强化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对助力学生劳动素养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小学劳动教育实施价值
小学阶段劳动教育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现阶段劳动教育实施强调以实践活动作为主要形式,可引导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培养团结友爱,甘于奉献,互帮互助等良好品质,端正学生对劳动学习的态度,有助于促进学生劳动意志的有效树立,二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以良好的体魄为前提,而缺乏锻炼则是导致学生体质较差,体弱多病的主要因素,借助劳动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实践劳作活动为契机来强化学生身体锻炼,在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锤炼意志、锻炼体魄,进而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一)更新理念,促劳动教育多样化开展
1.劳动教育渗透生活元素
要想在双减政策下发挥出劳动教育的功能与价值,需以学生实际生活为本源进行劳动教育优化,确保劳动教育活动开展能够契合学生实际生活,以往学校教育过程中,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被学业占据,学生参与劳动的时间较少。鉴于此,可依据学生发展需求,将社会,家庭生活元素融入到劳动课程中,引导学生在劳动参与过程中加强生活体验。首先,对于劳动课程的设置需符合生活化要求,即在充分考虚现实生活的前提下,在课程内容中有机融合生活场景,以公共服务,社会实践等形式来强化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亲身体验。其次,需立足多样化角度来构建劳动课程组织形式,依据对学生个性特点的分析,可采用集中+分散,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参与劳动课程的积极性。同时,需保证实践活动的设计能够为学生预留充足的反思、合作空间,实现以劳动活动为媒介来强化学生劳动技能掌握。
2.劳动课程融合游戏元素
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与学生心理特性的把控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所以需在充分把握学生天性特点的前提下,通过对劳动课程形式的创新来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鉴于此,教师可将游戏元素融入到劳动课程中,在深入分析小学生个性特点、能力基础的前提下优化课程形式,并结合劳动课程主题的分析,组织开展主题式劳动游戏,进而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劳动活动的同时,实现以“我要学”理念来取代传统“要我学”的思想,在寓教于乐过程中提升劳动教育成效。
(二)凸显学校主阵地,营造劳动氛围
1.建构显性课程
一是促进学科教学与劳动课程有机结合,各学科知识学习是学生小学阶段的基础任务,而将劳动教育理念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可实现在加深学生知识内化的同时,为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多元化途径。鉴于此,可结合实际需求的分析,在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等课程中进行劳动元素的全面挖掘,通过对学科知识教学与勒劳节俭,艰苦奋斗等劳动主题元素的结合,可在学科教学中强化学生劳动品质与精神的培养,若学校条件允许,可联动资深教师,领域专家共同探讨研究,设置如“劳动+技术教育”的课程,带领学生在问题发掘、探索、解决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与劳动品质。
二是促进学校文化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双减背景下,要想进一步促进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可视情况进行学校文化建设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例如将劳动教育渗透于学校“怡美”文化建设中,基于对“怡美”课程体系的设置,立足大课堂视角,采取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志愿服务等形式来创新劳动教育活动,实现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强化学生劳动观念与精神的树立。
2.挖掘隐性劳动教育资源
学校除设置契合学生发展的劳动教育课程之外,可结合学生素质发展目标的分析,以劳动教育为主题进行校园内实景的打造,如结合某一实践主题打造实践基地,通过对活动场域的针对性提供来提升劳动教育成效。另外,学校可将校园制度,构筑物墙面卫生等作为除性劳动教育资源,例如学校可以劳动教育为主题,设置劳动文化标牌、长廊、宣传栏等,或者是设害“荣誉岗位”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环境卫生,秩序维护,绿化养护等方面的管理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积极性。基于对隐性劳动教育资源的有效挖掘,实现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培养学生劳动品质与精神。
(三)培训教师,着力解决“谁来开设”的问题
1.学科教师,劳动教育主要来源
应对所有教师进行劳动教育观念、劳动技能方面的培训,鼓励在劳动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学科教师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或专职教师。如:在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方面,我们在区域内开展“劳动教育教师展示课”活动。展示主题由教师自选,展示内容由教师自主设计。教师抽签上课,互相点评。
2.学生家长,劳动教育首任“导师”
学生接受劳动教育除了在学校,更多的是在家里,在菜园里、走廊上、田地里。学校要密切联系家长、配合家长、指导家长,转变家长劳动教育观念,让家长做孩子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协助者,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家长应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布置劳动任务,和孩子各司其职,共同完成,并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在协同劳动的过程中,家长要关注孩子劳动的细节,做好安全防护。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实施为小学劳动教育开展创造更为理想的前提条件,鉴于此,学校需在明确劳动教育实施必要性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劳动教育的全面化,深入化开展,进而在加强学生劳动素质与品质培养的同时,最大化发挥出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效能与作用。
参考文献:
[1]包兰.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落地路径探析[J].科学咨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