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低段与中段习作衔接对策研究

【作者】 吕 娜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幸福小学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小学教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连贯性。但是小学阶段语文低年级写话与中年级习作之间,缺乏连贯性,在过渡阶段中学生缺乏科学性的指导,难以适应学习环境与学习要求的转变。鉴于此,新課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实现低段写话与中段习作的自然过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克服教材以及教学观念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引导学生实现从低年级写话合理过渡到中段习作,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以及写作要求。
  【关键词】 衔接;现状;对策

  就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来看,仍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现代化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中段习作的衔接工作,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维特点,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训练,使学生进行全面发展,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中,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及时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小学语文低段写话与中段习作衔接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教师对小学低段写话与中段习作衔接意识较为薄弱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落后,是影响小学语文低段写作和中段习作衔接工作的重要因素,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所教学的年级上,加之小学低年级课堂主要是以带领学生认字、识字为主,忽视了写话教学的重要性,写话训练相对较少,这种教学方式极不利于学生习作的学习。从学生方面来看,一方面学生年龄较小,对社会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导致写作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在中段接触写作时,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使小学写作教学效率难以提升。
  (二)教师教学方式不够与时俱进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了兴趣,进而产生抵触心理。加之,课堂重理论轻实践现象较为严重,大部分教师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学生被动跟随教师思路进行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思维受到阻碍,降低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
  (三)教师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自身的身心变化,了解学生在学习写作时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进而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这一点。
  二、小学语文低段写话与中段习作衔接对策
  (一)加强教师对小学低段写话与中段习作衔接的意识
  在当今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能将小学低段写话教学与中段习作教学相衔接,应加强教师自身的衔接意识。首先,在教学理念方面,应革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个体发展为前提,将写话教学与写作教学衔接,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进而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学校应定期开展培训工作,组织各个年级语文教师的研讨,在此过程中,教师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借鉴,不断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方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要结合教学现状,改善传统小学语文写话教学与习作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以此实现高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1]。其次,教学方式方面,信息技术的到来为人们获取知识开辟了更多的途径,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方式,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完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体系。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原动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效率。因此,在开展小学写话和习作衔接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自新课改以来,我国的教学方式已经呈现多元化特点,如小组合作学习、游戏教学、项目教学等,并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多元化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在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生本性。在当今教学背景下,强调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构建更多的自主学习平台,使其成为课堂学习真正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2)贴合性。教学内容应贴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将课内内容适当地延伸和拓展,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的影响,个体发展需求产生差异,因此,学生学习能力也大不相同。在以往教学时,教师使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开展小学低段写话与中段习作衔接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站在学生角度进行考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第一,很多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在学习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其体会到收获成功的喜悦。第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课堂内容往往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实际教学中,应加大问题难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低年级阶段,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学习简单的造句,将不同的词汇连成句子。低年级阶段到中年级阶段时,让学生掌握长句子和复杂句子的写作。中年级阶段时,掌握长篇写作技巧,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做好衔接学习,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兼顾了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改善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低年级写话与中段写作衔接工作中,首先,应从教师本身入手,运用有效的方式,革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加强教师的衔接意识,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效率。其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更好地参与到知识学习中。最后,尊重个体差异,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维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兼顾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學习效率,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静.小学低段写话与中段习作教学的衔接[J].文学教育,2010.
  [2]柳琴.语文衔接教学五法[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