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张丽琴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考院实验小学
【正文】 【摘 要】 爱因斯坦曾这样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的。”动手操作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至关重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动手操作更是必不可少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需要引导小学生注意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以理性的方式感受到数学的真谛,感悟到数学原理的本质所在。
【关键词】 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与孩子们的天性相契合,能够锻炼孩子的思维拓展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在教学中增加动手操作内容,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成为出色的学习者、生活者、践行者。
一、动手操作,提升兴趣
小学生年龄尚小,对新鲜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学习时也容易分散精力。此外,数学知识枯燥乏味,容易让小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实际情况来看,动手操作依然是教学中的短板。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一直沿袭灌输教学模式,轻视了动手操作教学,由此限制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无法正常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引入一些动手操作内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
二、动手操作,寓学于乐
“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源于贺拉斯(古罗马诗人),他在《诗艺》中说,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忙。他的观点阐述了教育的本质,而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能够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快乐,在活动双手之余,锻炼了大脑,并提升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比如,在学习“等式”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播放有关“跷跷板”的小视频,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重量相等的两个人,才能让跷跷板处于平衡状态”,接下来,可以引入“买菜”小游戏。
师:今天我准备了很多食材,大家可以过来选购,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名“老板”负责卖菜,其余人则扮演顾客,借助天平来称菜。
生1:我想买3kg白菜。
生2:老板,我要买2kg土豆。
生3:我家今天包饺子,我想买2斤猪肉。
此时,“老板”需要调整砝码来保持天平的平衡,最后查看总重量。在挑选、称重、调整过程中,让学生们懂得平衡(等式)的原理。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枯燥的隐性知识变为显性知识,课堂氛围也变得非常愉快。通过实践,大家能开动脑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动手操作,促进理解
小学生“不擅长”逻辑思维,他们更习惯具象事物,更“擅长”思考一些形象的东西。此时,引入动手操作内容能解放他们的大脑,抽象的事物也变得更直观,更能快速发现事物的本质,比如:在学习体积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给学习小组布置如下学习任务:
师:同学们,现在每个组有8块相同的正方体。那么,借助这些正方体,大家能摆放出多少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呢?好,现在大家就可以尝试摆放一下,可以一边摆放一边讨论。
师:好的,现在哪个组完成了,可以给大家展示讲解一下!
A组:我们组将这8个正方体摞起来变成1个正方体,分两组(每组各4块)摆放出2个长方体。
B组:我们组摆放了1个大的正方体。
C组:我们将8个小正方体分开来,有8个正方体。
在解决这类问题之初,大家会因为缺乏立体概念而迷茫。但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却发现竟然有若干种组合方法。正是在动手操作中,小学生对于正方体有了直观的理解,并能快速区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不同之处。这种操作学习过程,会让小学生记忆深刻,一旦遇到同类问题,就会在大脑中映射出这次课程的内容。
四、动手操作,躬行实践
躬行实践,赋予创新勇气,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起点和信号。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一切变革的先导。我们一直在讲“知行合一”,也是在不断强调“行”的重要性。否则,我们的学习将会成为纸上谈兵,无法为我们所用,更不利于社会的稳步发展。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实践的过程,不断创新的过程,不断检验的过程。小学生需要健康全面的发展,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作为教师,则要为他们创造出更多成长的机会,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让他们时刻怀有创新意识,对所有事物怀有质疑精神,比如,在讲解“圆柱体侧面积”相关知识点时,我们可以事先准备大小不一的圆柱体(包装盒、纸盒等),然后开展如下方面的教学内容:
师:同学们,现在各组都有一个漂亮的圆柱体,虽然大小不一,但是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大家说一下,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很多同学会仔细观察,却不敢动手“肢解”这个圆柱体。此时,教师要鼓励大家大胆操作,学生们就会拆开这个圆柱体,马上发现这个圆柱体是由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和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组成的。
师:同学们,你们手里拿的圆柱体侧面是什么形状的,可以用尺子量一下。然后,大家想一下,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该怎么计算呢?
生1:先算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
生2:再算出圆形的面积。
生3:要将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2个圆形面积。
通过大家的分析和补充,能快速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接下来,可以让学生们动手,自己制作一个圆柱体(或圆锥体),在圆柱体的基础上,尝试如何算出圆锥体的面积。通过此次动手操作,学生们能够理解并记牢圆柱体的面积公式。然后通过自己的动手和推理,还掌握了圆锥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这将有助于小学生学习物体的体积公式。这些数学活动凸显了躬亲实践的特点,能帮助小学生快速解决各种难题,叩开数学殿堂的大门,在开拓中不断进取。
总结
综上所述,动手操作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对于学科教育也大有裨益。数学知识需要借助抽象的逻辑思维来归纳总结,更需要空间想象力完成模拟,而动手操作是触碰这些知识的最佳路径。教师要研究好教材,做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真正做到“于乐中学,于学中乐”。
【关键词】 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与孩子们的天性相契合,能够锻炼孩子的思维拓展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在教学中增加动手操作内容,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成为出色的学习者、生活者、践行者。
一、动手操作,提升兴趣
小学生年龄尚小,对新鲜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学习时也容易分散精力。此外,数学知识枯燥乏味,容易让小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实际情况来看,动手操作依然是教学中的短板。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一直沿袭灌输教学模式,轻视了动手操作教学,由此限制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无法正常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引入一些动手操作内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
二、动手操作,寓学于乐
“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源于贺拉斯(古罗马诗人),他在《诗艺》中说,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忙。他的观点阐述了教育的本质,而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能够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快乐,在活动双手之余,锻炼了大脑,并提升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比如,在学习“等式”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播放有关“跷跷板”的小视频,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重量相等的两个人,才能让跷跷板处于平衡状态”,接下来,可以引入“买菜”小游戏。
师:今天我准备了很多食材,大家可以过来选购,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名“老板”负责卖菜,其余人则扮演顾客,借助天平来称菜。
生1:我想买3kg白菜。
生2:老板,我要买2kg土豆。
生3:我家今天包饺子,我想买2斤猪肉。
此时,“老板”需要调整砝码来保持天平的平衡,最后查看总重量。在挑选、称重、调整过程中,让学生们懂得平衡(等式)的原理。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枯燥的隐性知识变为显性知识,课堂氛围也变得非常愉快。通过实践,大家能开动脑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动手操作,促进理解
小学生“不擅长”逻辑思维,他们更习惯具象事物,更“擅长”思考一些形象的东西。此时,引入动手操作内容能解放他们的大脑,抽象的事物也变得更直观,更能快速发现事物的本质,比如:在学习体积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给学习小组布置如下学习任务:
师:同学们,现在每个组有8块相同的正方体。那么,借助这些正方体,大家能摆放出多少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呢?好,现在大家就可以尝试摆放一下,可以一边摆放一边讨论。
师:好的,现在哪个组完成了,可以给大家展示讲解一下!
A组:我们组将这8个正方体摞起来变成1个正方体,分两组(每组各4块)摆放出2个长方体。
B组:我们组摆放了1个大的正方体。
C组:我们将8个小正方体分开来,有8个正方体。
在解决这类问题之初,大家会因为缺乏立体概念而迷茫。但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却发现竟然有若干种组合方法。正是在动手操作中,小学生对于正方体有了直观的理解,并能快速区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不同之处。这种操作学习过程,会让小学生记忆深刻,一旦遇到同类问题,就会在大脑中映射出这次课程的内容。
四、动手操作,躬行实践
躬行实践,赋予创新勇气,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起点和信号。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一切变革的先导。我们一直在讲“知行合一”,也是在不断强调“行”的重要性。否则,我们的学习将会成为纸上谈兵,无法为我们所用,更不利于社会的稳步发展。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实践的过程,不断创新的过程,不断检验的过程。小学生需要健康全面的发展,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作为教师,则要为他们创造出更多成长的机会,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让他们时刻怀有创新意识,对所有事物怀有质疑精神,比如,在讲解“圆柱体侧面积”相关知识点时,我们可以事先准备大小不一的圆柱体(包装盒、纸盒等),然后开展如下方面的教学内容:
师:同学们,现在各组都有一个漂亮的圆柱体,虽然大小不一,但是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大家说一下,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很多同学会仔细观察,却不敢动手“肢解”这个圆柱体。此时,教师要鼓励大家大胆操作,学生们就会拆开这个圆柱体,马上发现这个圆柱体是由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和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组成的。
师:同学们,你们手里拿的圆柱体侧面是什么形状的,可以用尺子量一下。然后,大家想一下,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该怎么计算呢?
生1:先算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
生2:再算出圆形的面积。
生3:要将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2个圆形面积。
通过大家的分析和补充,能快速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接下来,可以让学生们动手,自己制作一个圆柱体(或圆锥体),在圆柱体的基础上,尝试如何算出圆锥体的面积。通过此次动手操作,学生们能够理解并记牢圆柱体的面积公式。然后通过自己的动手和推理,还掌握了圆锥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这将有助于小学生学习物体的体积公式。这些数学活动凸显了躬亲实践的特点,能帮助小学生快速解决各种难题,叩开数学殿堂的大门,在开拓中不断进取。
总结
综上所述,动手操作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对于学科教育也大有裨益。数学知识需要借助抽象的逻辑思维来归纳总结,更需要空间想象力完成模拟,而动手操作是触碰这些知识的最佳路径。教师要研究好教材,做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真正做到“于乐中学,于学中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