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携手新课程,加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作者】 丁国珍
【机构】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玉兴镇中心小学校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与素质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呼应,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全面、综合和创新发展的原则。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接受性和学习能力,做为小学语文教师,应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趋势,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对学生思想、情趣和心理正确引导,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新课程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一直被赞为塑造心灵的工程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素质教育做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课题,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方位多侧面的教学方法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想学”,“学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开放性教学,给学生一片新的天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突破教材的束缚,联系生活和实际,开放小学语文课堂,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因素,给与学生充分想象和思考的独立空间,让学生自由的学、思、疑、问,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其一是要开放教学过程,加强课内外有机结合,补充大量的课外阅读内容,拓展知识,开阔视野。
其二是要开放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融合,真正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三是要开放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语文教学是母语的教育,让学生熟知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背景及生活方式,语文的学习不止局限在课堂上,社会的氛围,家庭的熏陶,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都在发挥着教育的功能,如学了课文中的名人故事以后,我让学生课外去调查家乡的名人佚事,并在课堂上交流,能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去认知人和事,从中得到感悟和启发。
二、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呼吁“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教师应杜绝千文一法,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使学生“知”、“能”并举,发挥个性、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和创新能力。
其一是赋予学生自主权,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坚毅、智慧、积极、敏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做到三讲三不讲,即重点精讲、难点细讲、疑点多讲;学生已经懂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可以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能学会的不讲。
其二是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合作学习体现了学习的开放性和民主性,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和情感融洽,合作交流的主体应当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小组合作、自由合作、全班合作等。
其三是鼓励学生探究性学习。教师应创造融洽的教学氛围,树立信心,正确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学生发散性和创新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追根到底和别出心裁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紧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课文,体会文章中语言的质朴,优美的意境,以及饱满的真情,让学生各抒已见,畅谈自己的领悟和感触;再分组进行讨论,接着每组汇报交流,全班评议;最后再让学生主动探究,引出文章深刻的寓意,让学生在课外通过多种方式去实践,或查阅搜集材料,或学写解说词,或学做导游,锻炼“查阅”、“习作”、和“交际”能力,并由此引申探究出环保教育的意义。
三、均衡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叶圣陶在《语文教育书简》中说:“此学科,听、说、读、写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因为读书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变将减损。”听、说、读、写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我们要努力转变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重“读写”轻“听说”的弊端,采取正确的方法引导,训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其一是“听”“说”结合,教会我们的学生学会倾听,经常与学生谈论新闻,开展快速问答,辩论抢答等活动,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学生听到广播和看过新闻后能复述其内容,发表意见时能条理清晰,交谈时能态度自然,准确表达。充分体现和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
其二是“说”“读”结合,说读是指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研读,把握重点,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能条理清楚,详略得当的和同学交流切磋,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其三是“读”,阅读就像知识的源泉,能给人以智慧和创造力,我们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指导和推荐优秀书籍,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文字的意韵,语言的意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使阅读鉴赏的过程成为提高学生自身文化、气质、人格修养的过程。
其四是“读“写”结合,我们应该注意读和写相结合,读是领悟,写是表达,读是吸收,写是倾诉,二者相互促进的同时也使听、说落到实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时,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平时的听、说、读中,多积累、多思考、多观察、多想象,灵活运用素材,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使字字有情,句句有理,生动形象,新颖别致。
结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国人的心。我们要携手新课程,把素质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理想和信念,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创造能力、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人。
【关键词】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新课程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一直被赞为塑造心灵的工程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素质教育做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课题,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方位多侧面的教学方法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想学”,“学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开放性教学,给学生一片新的天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突破教材的束缚,联系生活和实际,开放小学语文课堂,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因素,给与学生充分想象和思考的独立空间,让学生自由的学、思、疑、问,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其一是要开放教学过程,加强课内外有机结合,补充大量的课外阅读内容,拓展知识,开阔视野。
其二是要开放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融合,真正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三是要开放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语文教学是母语的教育,让学生熟知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背景及生活方式,语文的学习不止局限在课堂上,社会的氛围,家庭的熏陶,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都在发挥着教育的功能,如学了课文中的名人故事以后,我让学生课外去调查家乡的名人佚事,并在课堂上交流,能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去认知人和事,从中得到感悟和启发。
二、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呼吁“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教师应杜绝千文一法,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使学生“知”、“能”并举,发挥个性、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和创新能力。
其一是赋予学生自主权,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坚毅、智慧、积极、敏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做到三讲三不讲,即重点精讲、难点细讲、疑点多讲;学生已经懂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可以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能学会的不讲。
其二是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合作学习体现了学习的开放性和民主性,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和情感融洽,合作交流的主体应当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小组合作、自由合作、全班合作等。
其三是鼓励学生探究性学习。教师应创造融洽的教学氛围,树立信心,正确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学生发散性和创新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追根到底和别出心裁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紧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课文,体会文章中语言的质朴,优美的意境,以及饱满的真情,让学生各抒已见,畅谈自己的领悟和感触;再分组进行讨论,接着每组汇报交流,全班评议;最后再让学生主动探究,引出文章深刻的寓意,让学生在课外通过多种方式去实践,或查阅搜集材料,或学写解说词,或学做导游,锻炼“查阅”、“习作”、和“交际”能力,并由此引申探究出环保教育的意义。
三、均衡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叶圣陶在《语文教育书简》中说:“此学科,听、说、读、写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因为读书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变将减损。”听、说、读、写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我们要努力转变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重“读写”轻“听说”的弊端,采取正确的方法引导,训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其一是“听”“说”结合,教会我们的学生学会倾听,经常与学生谈论新闻,开展快速问答,辩论抢答等活动,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学生听到广播和看过新闻后能复述其内容,发表意见时能条理清晰,交谈时能态度自然,准确表达。充分体现和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
其二是“说”“读”结合,说读是指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研读,把握重点,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能条理清楚,详略得当的和同学交流切磋,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其三是“读”,阅读就像知识的源泉,能给人以智慧和创造力,我们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指导和推荐优秀书籍,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文字的意韵,语言的意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使阅读鉴赏的过程成为提高学生自身文化、气质、人格修养的过程。
其四是“读“写”结合,我们应该注意读和写相结合,读是领悟,写是表达,读是吸收,写是倾诉,二者相互促进的同时也使听、说落到实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时,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平时的听、说、读中,多积累、多思考、多观察、多想象,灵活运用素材,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使字字有情,句句有理,生动形象,新颖别致。
结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国人的心。我们要携手新课程,把素质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理想和信念,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创造能力、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