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将德育融入小学语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 池灿华

【机构】 广西北流市塘岸镇六和小学



【正文】  【摘 要】 当前随着新课标的推出,提高学生道德意识成为了重要的教学目标,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材中包含了优美有趣的文章,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同时结合具体的内容实施有效的授课办法,使小学生既可以高效理解语文知识,也能够体会“德育”内容,让学生的语文能力与道德品质同时提升。
  【关键词】 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授课形式

  小学生处于个人发展的初始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而在语文课堂中,学生阅读优美的文章有助于优化自己的思想品质,不过语文知识具有较大的逻辑性,学生无法快速体会其中的真谛,因此教师要通过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授课,对学生开展高质量的“德育”教育,借助文章的故事与人物引导学生的思想,使小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一、小学语文课堂实施德育教育的原则
  首先,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拥有大量的语文知识,而且在课文中也有着许多人生道理,对教师开展“德育”教育有着极大帮助,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应当利用更加“直观性”的方式实施授课,通过不同的教学工具将语文知识与德育内容直观立体的呈现到学生们的面前,让学生非常轻松的了解德育内容,以此使学生可以有效改善自己的思想道德。
  其次,在教材中,德育知识都是“隐藏”在课文中,对学生的理解将会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德育知识”及学生特点安排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提高授课的活跃性与实践性,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语文及思想,可以带动学生展开自我反思,并且高效的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借助实践化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和德育的效率。
  最后,语文教师要培养小学生思考“德育”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更加频繁的思考,因此为了实现这一工作目标,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具有“引导性”的手段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让学生针对文章、语文知识以及具体问题展开系统的思考,一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语文效率,优化他们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在反复思考中,让学生意识到正确的道德品质,帮助小学生健康的成长与生活。
  二、小学语文课堂实施德育教育的方式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授课内容
  当前“多媒体”教学是最为直观的一种方式,他可以将文字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有效的降低了学生学习时的难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的帮助,将语文课文中的故事内容、作者背景、相关人物事迹“具现化”,通过更为生动立体的手段让学生全面体会其中的“德育”知识。在备课的时候,教师需要借助网络工具搜索和下载相应的内容,通过图像、影视片段等方式将课文中的各个细节表现出来,而当正式授课时,教师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课件,同时将语文知识详细的讲解给学生,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加轻松的体会文章,并且在直观的课堂中,让学生加深对“德育”的理解,以此改善学生的思想。
  例如在教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中下载“真实开国大典影像”,同时收集有关“革命先烈”的相关事迹,当授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开国大典”影片以及相关课件,让学生们能够直观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在观看影片和课件的时候,学生将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让学生更加敬爱自己的祖国,促使学生产生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结合语文课文开展活动教学
  语文教师应当激发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可以更加认真主动的对语文和德育进行思考,有效提高语文教师德育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模式时,可以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点来安排授课,通过“活动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语文课本大部分都是‘故事类’文章,这些文章作者利用人、事件以及物品来抒发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因此语文教师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文章的人物与故事,这样不仅有效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了小学生的动力,而且在演绎时,学生将对人物和事情进行思考,使学生可以感受到良好的品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熏陶,以此改善小学生的思想品德。
  例如在教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时。在课堂中,教师先帮助学生归纳人物以及相关的事件,而后学生们将蔺相如、廉颇、秦王、赵王等角色自行分配好,并且设计对话台词,最后教师让学生来到台前表演。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更加投入的研究文章及思想,而且在表演的时候,学生们可以体会到人物的个性特点,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熏陶,帮助小学生产生不畏强权、无私奉献等思想。
  (三)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
  现如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素质,小学的语文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因此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主研究教材中的语文知识和文章内容。教师考虑到学生个人能力比较有限,在实际授课时,教师提前将学生科学的划分为“语文德育研究小组”,让学生在多人的帮助下理解语文知识与德育内容,同时结合教材文章安排具有引导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提高研究学习的针对性。这样学生们可以自由自主的学习,通过合作讨论加深对语文知识以及课文思想的认知,不仅提高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而且还是学生了解更多的德育内容,以此让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
  例如在教授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时,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先对学生抛出问题情境,比如“大家分享一下,生活中母亲如何表现对自己的关爱?”,而后让学生在“德育讨论组”当中进行研究,学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与课文内容来全面探究。这样学生能够自由的发表观点,而且在分享的时候,学生们将深刻体会到“母亲的关爱”,不仅更加理解文章的内容与思想,而且还让学生产生尊敬父母的思想品质。
  结束语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科目的优势,通过直观化、实践活动化以及自由自主化的教学模式展开“德育教育”,让学生们可以轻松的理解语文中蕴含的思想意识,并且通过实践和自主研究的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加有效的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小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瑜.将德育教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J].文渊(小学版),2021(5):2466.
  [2]吴岚.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J].互动软件,2021(7):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