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探究
【作者】 赵 敏
【机构】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第五中学
【正文】 通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会有这样的疑问:“讲了这么多遍怎么还是回答不上?”或是有这样的无奈:“这并不是我要的答案!”,或是有这样的反思:“我问的有这么难吗?”,亦或者有这样的尴尬:“为什么你们从来不举手?”从中暴露出了一个关键的语文课堂教学疑惑,就是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从中仔细探究,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背后总有许多教学中的问题,如学情分析不够充分、备课不够完善、课堂驾驭能力不足等。那怎样才能合理地设计问题,利用问题提高教学效果,真正达到高效课堂呢?通过几年的课堂观察和教学实验,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问题的意义
从传统意义上说,问题是指要求回答或解答的题目。鲁迅在《三闲集?怎么写》中说到“写什么是一个问题,怎么写又是一个问题。”,可见“问题”贯穿于人生的方方面面,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问题意识是提升思维能力的关键,是打开学习之门的金钥匙。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这更是指明培养问题意识不仅是让孩子不断汲取知识的有效手段,更是让孩子们全方位成长的必备条件。而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如何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则是语文教学需要注重的核心问题。以“问题”来审视小学语文课堂,我们可以将整堂课看做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教学环节的设计脉络自然清晰了许多。
二、启发——发现问题
在百家争鸣大语文时代来临之际,众多教学理念加持之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不断被打破重构,而启发式教学的理念一直以来被一众教育名师所亲睐,它主张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设计随处可见,但具体操作却大相径庭,譬如在揭题导入时教师常会提到这样的问题“看到这个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为什么叫这个题目”等,而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们往往显得一头雾水,或不知所云,或回答的天马行空脱离预设。通过多个教学班级比对发现,没有进行过常规的思维训练,学生很难发现问题,更别提提出问题。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常规的思维能力训练,并做好充分的学情分析,在不断的演练中让学生形成一种初步的问题意识,养成善于观察并思考的习惯,再进行类似的启发,才能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可尝试换位思考,《论语》中曾子说到“吾日三省吾身”,这是一种高度的自我审视,在教师的行动中也可仿照养成一种“问人先问己”的习惯,只有让自己明白的问题,才能抛给学生。而这样适合儿童学情的启发,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三、鼓励——提出问题
对教师而言,课堂提问具有对所学知识的求证性,对学生的启发性,对心有旁骛的学生有警戒性,对课堂气氛有调节性。而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将是一次学习能力的升华。笔者针对小学生提问行为做了调查,发现学生喜欢提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根据之前的提问经验得出的问题。二是和自己平时生活相关的问题。三是引起极大兴趣的问题。四是平时思考过的问题。五是揣摩老师思路得出的问题。在课堂中,应对学生的上述问题,教师的处理方式显得有些单一,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预设太深,而应对学生提出的偏离预设的问题总是用力纠正,对学生揣摩教师思路得出的问题大为赞赏,这样极其容易形成定式思维,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在课堂中不应太执着于自己的预设,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勇气。在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时,应及时给予鼓励,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这样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课堂中教师提问应避免出现流于形式、范围太广、题干不明、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如“对不对?”“是不是”等。建议设问时思路要清,预设要广,要问得合理,提出有针对性、有建设性、有衔接递进性的问题,并做到适时追问、即时点评。
四、引导——分析问题
在几种新兴的教学理念中,对于分析问题也有不同的追求,情景教学法通过各种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启发式教学善于启动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做出分析;而后茶馆式教学是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反复分析,找到方法。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愉快的状态,他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他接受外面信号的速度就会非常快捷。无论哪种教学理念牵引,作为一名教师,课堂上必须注意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让学生时刻处于一种轻松自如的情绪中,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思维,都会得到最好的发挥。自然在这样的氛围中,加以引导,分析问题的过程便会轻松许多,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建议适时追问,多问一个“为什么?”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永恒动力。
五、评价——解决问题
对课堂中的问题作出了充分分析,那么解决的过程便会信手拈来,问题有了答案,但这个过程并不圆满,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应做到即时评价,为这个问题画上圆满的句号。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常见的评价存在诸多问题: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贴小红花、发小奖品等没有规律;教师评价语言匮乏,过于笼统;教师评价脱离了学生角色,显得不够真诚等。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会让课堂显得苍白乏味。如何有效地进行评价呢?建议应做到知识评价、过程评价和情感评价三维一体,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从而丰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促进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互动,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比如,有针对性的知识能力评价:你的声音、读音准确,还能融入自己的情感,让人感觉好像你就是课文中的那个小女孩。有建设性的过程评价:你在考虑这个问题时采用了很符合文中小主人的角度,这点很棒,如果你能换个角度,如从自身出发考虑一下会更好。有爱的情感评价:从你的回答中,老师发现你真是个善良的小男孩,老师为你感到骄傲!教无定法,小学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唯有找到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欣赏每一个孩子,倾听他们的内心,用自己足够的真诚回馈他们,以“问”激趣,促成语文课堂教学探究式教学,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让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都开出最美的花,让孩子们沉浸在问题的艺术中,点亮课堂,点亮人生。
一、问题的意义
从传统意义上说,问题是指要求回答或解答的题目。鲁迅在《三闲集?怎么写》中说到“写什么是一个问题,怎么写又是一个问题。”,可见“问题”贯穿于人生的方方面面,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问题意识是提升思维能力的关键,是打开学习之门的金钥匙。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这更是指明培养问题意识不仅是让孩子不断汲取知识的有效手段,更是让孩子们全方位成长的必备条件。而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如何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则是语文教学需要注重的核心问题。以“问题”来审视小学语文课堂,我们可以将整堂课看做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教学环节的设计脉络自然清晰了许多。
二、启发——发现问题
在百家争鸣大语文时代来临之际,众多教学理念加持之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不断被打破重构,而启发式教学的理念一直以来被一众教育名师所亲睐,它主张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设计随处可见,但具体操作却大相径庭,譬如在揭题导入时教师常会提到这样的问题“看到这个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为什么叫这个题目”等,而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们往往显得一头雾水,或不知所云,或回答的天马行空脱离预设。通过多个教学班级比对发现,没有进行过常规的思维训练,学生很难发现问题,更别提提出问题。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常规的思维能力训练,并做好充分的学情分析,在不断的演练中让学生形成一种初步的问题意识,养成善于观察并思考的习惯,再进行类似的启发,才能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可尝试换位思考,《论语》中曾子说到“吾日三省吾身”,这是一种高度的自我审视,在教师的行动中也可仿照养成一种“问人先问己”的习惯,只有让自己明白的问题,才能抛给学生。而这样适合儿童学情的启发,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三、鼓励——提出问题
对教师而言,课堂提问具有对所学知识的求证性,对学生的启发性,对心有旁骛的学生有警戒性,对课堂气氛有调节性。而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将是一次学习能力的升华。笔者针对小学生提问行为做了调查,发现学生喜欢提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根据之前的提问经验得出的问题。二是和自己平时生活相关的问题。三是引起极大兴趣的问题。四是平时思考过的问题。五是揣摩老师思路得出的问题。在课堂中,应对学生的上述问题,教师的处理方式显得有些单一,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预设太深,而应对学生提出的偏离预设的问题总是用力纠正,对学生揣摩教师思路得出的问题大为赞赏,这样极其容易形成定式思维,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在课堂中不应太执着于自己的预设,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勇气。在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时,应及时给予鼓励,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这样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课堂中教师提问应避免出现流于形式、范围太广、题干不明、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如“对不对?”“是不是”等。建议设问时思路要清,预设要广,要问得合理,提出有针对性、有建设性、有衔接递进性的问题,并做到适时追问、即时点评。
四、引导——分析问题
在几种新兴的教学理念中,对于分析问题也有不同的追求,情景教学法通过各种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启发式教学善于启动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做出分析;而后茶馆式教学是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反复分析,找到方法。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愉快的状态,他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他接受外面信号的速度就会非常快捷。无论哪种教学理念牵引,作为一名教师,课堂上必须注意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让学生时刻处于一种轻松自如的情绪中,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思维,都会得到最好的发挥。自然在这样的氛围中,加以引导,分析问题的过程便会轻松许多,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建议适时追问,多问一个“为什么?”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永恒动力。
五、评价——解决问题
对课堂中的问题作出了充分分析,那么解决的过程便会信手拈来,问题有了答案,但这个过程并不圆满,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应做到即时评价,为这个问题画上圆满的句号。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常见的评价存在诸多问题: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贴小红花、发小奖品等没有规律;教师评价语言匮乏,过于笼统;教师评价脱离了学生角色,显得不够真诚等。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会让课堂显得苍白乏味。如何有效地进行评价呢?建议应做到知识评价、过程评价和情感评价三维一体,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从而丰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促进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互动,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比如,有针对性的知识能力评价:你的声音、读音准确,还能融入自己的情感,让人感觉好像你就是课文中的那个小女孩。有建设性的过程评价:你在考虑这个问题时采用了很符合文中小主人的角度,这点很棒,如果你能换个角度,如从自身出发考虑一下会更好。有爱的情感评价:从你的回答中,老师发现你真是个善良的小男孩,老师为你感到骄傲!教无定法,小学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唯有找到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欣赏每一个孩子,倾听他们的内心,用自己足够的真诚回馈他们,以“问”激趣,促成语文课堂教学探究式教学,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让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都开出最美的花,让孩子们沉浸在问题的艺术中,点亮课堂,点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