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作者】 刘永波
【机构】 新疆兵团第六师五家渠第三中学
【正文】 【摘 要】 初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认真组织教学,历史课堂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历史教学;新课程;教师;学生
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历史教学效果。初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认真组织教学,历史课堂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学
阅读就是教师课前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在抑制状态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学习的。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将这种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我在教学中经常采取创设情景设疑导学法,即选择一定的媒体组合,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转化为问题的情景,一方面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动机,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勤思、善问的学习习惯,学会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心理和课堂气氛同时活跃起来。例如,在讲世界史《新航路开辟》这课时,我设问:“西欧人为什么要到东方来?”学生回答后,再播放组合媒体,引导学生看《十四世纪欧亚主要商路》图,学生发现西欧与亚洲的往来通商早已有三条路可走。学生提出:“为什么还要开辟新航路呢?”我不是及时作答,而是指导学生看书独立思考,并对有困难学生个别辅导,得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二、观察释疑,启发引导
精讲就是教师在讲授时,突出一个“精”字。即学生通览教材,经过一番思索后,教师“精讲”。其主要目的是要用精练的语言,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把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学生对教师的教,以及教学内容既能接受,也不厌烦,但是,由于对教师的教法摸得很透,就会产生“他一定会用老一套方法来教的想法”。然后就平静地在那里等待,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当采取学生意想不到的方法,打破这种平静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活跃起来。例如:在讲述《秦汉时期的文化》时,学生对张衡的地动仪结构精妙无双难以理解,我采用组合媒体进行演示它测定地震方位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当地动仪上小龙嘴里的一只铜球落入一只蛤蟆的嘴里时,“叮当”一声,学生不禁拍手称奇。学生在这种情景交融的状态中,对地动仪的精妙就一目了然,无须再言。这种妙不可言的表现魅力是传统的课堂讲解所不及的。它足以打破学生心理的平静状态,使课堂活跃起来。然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讲解,问:地动仪的准确度怎样呢?公元132年一天,地动仪朝西的龙嘴吐出铜球,三天后陇西快马来报,那里发生地震。陇西在洛阳西500多公里,方向准确无误。再点明它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动仪。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对地动仪的认识不但深刻,而且完成了从兴奋状态向理性的升华。同时形成了学习持久的动力。
三、激活思维,展开讨论
在历史教学中,议论就是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尚未弄懂的问题的疑点提出来,师生一同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方法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维,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也可以概括几种不同看法,然后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应的课外读物,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让学生在课外寻求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及时点拨,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从各层面寻求答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心理方面常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让他们在新鲜事物的尝试中,增强自信心。从教学的方面讲,这种新鲜的刺激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了力,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行实践。这样做不但能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而且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激活学生思维的讨论法,使学生在对新问题的讨论中,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达到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
四、师生互动,交互练习
学生在经过“读讲议”几个过程,获得了新知识、新概念,为了巩固这些知识,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包括课外练习题),要求学生及时完成的,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宜。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克服求同思维定势,突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界限,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和新观点。另一方面,为了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上师生一起分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开放性的例题,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寻找问题的答案。为学生的课后练习扫除障碍,并希望通过“练”,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当堂掌握,当堂巩固和当堂理解知识的目的,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任何人都希望别人把自己有能力,并且能某项工作的人。中小学生甚之。如果教师能够把握学生这种要求和愿望,及时地创造机会和条件,满足学生的愿望和要求,鼓励和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靠近个人的“最近发展区”,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由此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也会更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媒体组合设计的优势,采用师生互动与人机交互的练习法。
总之,学生能否从“有效的历史教学”中有所收益,关键还有看教师能否有效的控制课堂。课本知识记忆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因为离开知识的所谓能力培养只能是空谈。历史教师若是能使学生从枯燥、沉闷的认知、记忆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与智慧,在历史学习的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在历史学习中既得到知识,也得到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这样的学习不但有助于学生获得课堂和课本中的历史知识,也有助于学生获得课堂和课本以外的历史知识,还有助于学生学到获取各种历史知识的不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是极为有利的,从而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历史教学;新课程;教师;学生
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历史教学效果。初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认真组织教学,历史课堂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学
阅读就是教师课前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在抑制状态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学习的。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将这种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我在教学中经常采取创设情景设疑导学法,即选择一定的媒体组合,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转化为问题的情景,一方面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动机,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勤思、善问的学习习惯,学会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心理和课堂气氛同时活跃起来。例如,在讲世界史《新航路开辟》这课时,我设问:“西欧人为什么要到东方来?”学生回答后,再播放组合媒体,引导学生看《十四世纪欧亚主要商路》图,学生发现西欧与亚洲的往来通商早已有三条路可走。学生提出:“为什么还要开辟新航路呢?”我不是及时作答,而是指导学生看书独立思考,并对有困难学生个别辅导,得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二、观察释疑,启发引导
精讲就是教师在讲授时,突出一个“精”字。即学生通览教材,经过一番思索后,教师“精讲”。其主要目的是要用精练的语言,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把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学生对教师的教,以及教学内容既能接受,也不厌烦,但是,由于对教师的教法摸得很透,就会产生“他一定会用老一套方法来教的想法”。然后就平静地在那里等待,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当采取学生意想不到的方法,打破这种平静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活跃起来。例如:在讲述《秦汉时期的文化》时,学生对张衡的地动仪结构精妙无双难以理解,我采用组合媒体进行演示它测定地震方位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当地动仪上小龙嘴里的一只铜球落入一只蛤蟆的嘴里时,“叮当”一声,学生不禁拍手称奇。学生在这种情景交融的状态中,对地动仪的精妙就一目了然,无须再言。这种妙不可言的表现魅力是传统的课堂讲解所不及的。它足以打破学生心理的平静状态,使课堂活跃起来。然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讲解,问:地动仪的准确度怎样呢?公元132年一天,地动仪朝西的龙嘴吐出铜球,三天后陇西快马来报,那里发生地震。陇西在洛阳西500多公里,方向准确无误。再点明它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动仪。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对地动仪的认识不但深刻,而且完成了从兴奋状态向理性的升华。同时形成了学习持久的动力。
三、激活思维,展开讨论
在历史教学中,议论就是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尚未弄懂的问题的疑点提出来,师生一同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方法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维,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也可以概括几种不同看法,然后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应的课外读物,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让学生在课外寻求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及时点拨,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从各层面寻求答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心理方面常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让他们在新鲜事物的尝试中,增强自信心。从教学的方面讲,这种新鲜的刺激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了力,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行实践。这样做不但能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而且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激活学生思维的讨论法,使学生在对新问题的讨论中,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达到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
四、师生互动,交互练习
学生在经过“读讲议”几个过程,获得了新知识、新概念,为了巩固这些知识,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包括课外练习题),要求学生及时完成的,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宜。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克服求同思维定势,突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界限,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和新观点。另一方面,为了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上师生一起分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开放性的例题,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寻找问题的答案。为学生的课后练习扫除障碍,并希望通过“练”,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当堂掌握,当堂巩固和当堂理解知识的目的,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任何人都希望别人把自己有能力,并且能某项工作的人。中小学生甚之。如果教师能够把握学生这种要求和愿望,及时地创造机会和条件,满足学生的愿望和要求,鼓励和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靠近个人的“最近发展区”,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由此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也会更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媒体组合设计的优势,采用师生互动与人机交互的练习法。
总之,学生能否从“有效的历史教学”中有所收益,关键还有看教师能否有效的控制课堂。课本知识记忆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因为离开知识的所谓能力培养只能是空谈。历史教师若是能使学生从枯燥、沉闷的认知、记忆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与智慧,在历史学习的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在历史学习中既得到知识,也得到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这样的学习不但有助于学生获得课堂和课本中的历史知识,也有助于学生获得课堂和课本以外的历史知识,还有助于学生学到获取各种历史知识的不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是极为有利的,从而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