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初探

【作者】 俞玲玲

【机构】 萧山区朝晖初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议题式教学是现如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一种教学模式之一,较之传统教学模式,议题式教学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活动体验,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为例,对议题式教学的认知、有效实施展开阐述。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

  2022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设置议题,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课程内容部分的教学提示中明确提出了35个议题。议题式教学作为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多种教学方式中的一种,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效进行议题式教学?本文以八上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一课为例,予以初步探索研究。
  一、议题式教学初识
  1.何为议题式教学
  议题式教学,是指以活动形式呈现的、承载学科内容的教学整体,它以真实的社会生活为背景,以具有知识性、功能性、开放性、思辨性、综合性的探究话题为抓手,以结构化的学科内容为依托,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学生参与课堂合作探究、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换言之,就是将具体的学科知识蕴涵于一个真实的社会话题中,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下,根据议题线索展开各类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在实践、体验、合作中坚定正确的价值取向,提升核心素养。
  2.议题与主题、话题、问题
  议题是一个教学整体,它的构成包含主题、话题和问题。主题是话题所承载的教材内容课题,强调的是价值引领;话题是教学情境,是切入议题式教学的新闻热点或社会生活探讨点;问题是驱动思维的方式和工具,是为剖析话题呈现主题而设置的探究性设问。主题、话题、问题相互融合,共同驱动议题式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议题式教学课例呈现——以《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为例
  教学目标:知道责任的含义、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明白要对自己负责,也要为他人负责;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社会负责的人心存感激的意识。
  议题:重度脑瘫儿培养成哈佛才子——一位母亲的责任。
  话题:邹翃燕,一位单亲妈妈,在漫长艰辛的育儿道路上,不言放弃,把重度脑瘫的儿子培养成哈佛才子。
  主题: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问题:穿擦于教学活动中的系列化、递进式的组合设问。
  新课导入:播放综艺节目《妈妈咪呀》,单亲妈妈邹翃燕讲述如何把重度脑瘫的儿子培养成哈佛才子的一段视频导入。
  此环节在于抛出话题性的社会热点事件,呈现议题“重度脑瘫儿培养成哈佛才子——一位母亲的责任”,依托邹翃燕育儿的话题,来探究学习有关责任的知识。
  教学环节一:认识责任(PPT:就算全世界放弃你,妈妈也不会放弃你。)
  子议题一:邹翃燕的角色是什么?责任来源于哪里?
  通过此环节的你说我说,知道责任的含义和来源,责任来自法律的规定、公民的身份、传统的习俗等。
  教学环节二:寻找责任(PPT:那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呢?)
  子议题二:我们的角色和责任是什么?
  通过此环节的角色扮演,公交车上你的角色是什么?承担的责任是什么?电影院里你的角色是什么?承担的责任是什么?……落实本课的重点——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教学环节三:践行责任(PPT:我想做高中后教育,去帮助更多的孩子!)
  子议题三:邹翃燕在退休后,想要创业做高中后教育,帮助更多的孩子,在邹翃燕身上,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敬重和学习?
  子议题四:对比妈妈的付出,你如何评价爸爸的行为?如果你是爸爸或者妈妈,你会做何选择?
  通过此环节的对比探究:妈妈不仅做到了一个母亲的责任,而且在退休后,关爱社会,承担起了对社会的责任。通过对比探究和情感体验,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增强责任意识。
  后续学习:课后分组查找身边有关履行责任的感人小故事,并相互交流。
  作为本节课议题探讨的延续,学生对责任小故事的查找,也是对本课内容的提升,通过更多的案例交流,学生不仅懂得“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也更懂得自己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一节完整的议题式教学课,议题是主线,本课一切教学环节的展开都紧紧围绕“重度脑瘫儿培养成哈佛才子——一位母亲的责任”这条主线;话题是载体,对“单亲妈妈邹翃燕把脑瘫儿子培养成哈佛才子”的责任剖析,承载起本节课学习的教材内容;主题是内涵,所有的探讨结果都指向本课教学的主题“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问题是纽带,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是话题剖析和主题学习有机结合,从而保证整个议题教学的高效达成。
  三、议题式教学优化策略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提出“教育即生活”。议题式教学必须源于现实生活,通过优化有价值议题,精心挑选生动话题,巧妙设置高质量问题,并通过教师巧妙的引导和多样化的评价,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科技能,提升核心素养。
  (一)优化议题,开启议学之门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以提高初中生道德与法治素养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议题不是摆设,更不是赶时髦的点缀品,一个有价值的议题是为一定教学目标服务的,它能开启议学之门,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所以如何选择一个有价值的议题,应该考虑它的知识性、激励性、和开放性。即议题要能呈现教材要传授的课程知识(知识性),要对学生起到价值引领作用(激励性),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围绕议题进行探究,展开思维碰撞(开放性)。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一课以“重度脑瘫儿培养成哈佛才子——一位母亲的责任”为议题,紧扣社会热点事件,把一个重度脑瘫的孩子培养到哈佛才子的巨大差异对比,学生深受感染,有话可说,具备了开放性的特点;从妈妈的从不放弃孩子和创业做高中后教育到爸爸的逃避责任,学生进行深度探究,从感性到理性,从表面到深层,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具备了激励性的特点;这样的探讨研究,又能体现本课的课程教学内容,具备了知识性的特点。议题的确定,兼顾知识性、激励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承载起广阔的探究空间。
  (二)精选话题,搭建议学之台
  大议题,小话题,议题探究需要以具体的话题为切入点和载体。在议题式教学中,话题是连接学科知识和生活实践的纽带,话题选择是议题式教学的关键,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关系,精选有效合理的议题,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1.话题有颜,引人入胜
  “颜”本意容貌、容颜,此处有话题新颖内涵丰富之意。
  “高颜值”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真实性,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不仅接“地气”,也要有“底气”。
  “高颜值”的话题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多表现为时政新闻、社会事件、身边热点等,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锻造学生的思维品质,课堂不仅要“有意思”,更要“有意义”。
  “高颜值”的话题要坚持正面导向,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道德修养,不仅要重视“教”,更要重视“育”。
  本课以单亲妈妈不言放弃,将脑瘫儿培养成哈佛才子的故事,不仅承载着责任这个教学内容,更以《妈妈咪呀》这个学生喜闻乐见的综艺节目形式呈现,而且兼具真实性、时代性和正面导向性的特征,以一个生活中的小话题为切入点,承托起“责任”这个大议题。
  2.话题可研,拨云见雾
  “研”本意磨细、研碎,此处有深入探究之意。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道德与法治课的目标达成不是纯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我们在选择话题时,必须让学生充分表达内心观点。教师要研读教材,研究话题,研思疑惑,把一些敏感的,涉及深层次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探究清楚探究透彻。
  有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邹翃燕虽然是不幸的,生了个脑瘫儿,但同时她也是幸运的,儿子终于成才了;如果正如医生预判的非瘫即傻,是不是像爸爸那样选择放弃更明智?这样一个尖锐敏感的回答,教师必须运用教学智慧,在思维碰撞中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教师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讲深、讲活、讲透,在明辨是非中有效解疑释惑,不断凝聚共识。
  3.话题能延,学以致用
  “延”本意展开、推迟,此处有拓展、衍生之意。
  话题要有延展性,打破课堂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可以课前针对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收集话题,也可在课后设计开放式任务式的作业,让话题不仅延伸到课堂外,成为社会实践的开始,实现社会内容教学化,教学内容社会化。
  本课布置后续学习,分组查找身边有关履行责任的感人小故事,并相互交流。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在分享交流过程中,情绪再次被感染,进一步渗透学会感恩,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的教学目标,达到情感的升华,使这种情感慢慢内化于心,并学以致用。
  (三)创设问题,架起议学之桥
  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推进器,引领教学有效开展。一般一课时教学内容设置一个议题,下面可以设置若干个小问题,作为“毛细血管”输送和渗透思维、细化议题。
  在“重度脑瘫儿培养成哈佛才子——一位母亲的责任”这个总议题下,以问题形式设了几个子议题,从旁观者的角度分析邹翃燕的角色和责任,到审视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再到实践对比,妈妈不仅关爱自己的孩子也关爱社会,爸爸却逃避责任,你如何评价?这样的问题设计,化远为近,化大为小,化枯燥为具体,化知识为实践,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将责任这个有点枯燥和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在观点。
  (四)巧妙引导,铺设议学之阶
  议题式教学重在“议”,要激发学生“议”的潜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教师引得精准,导的恰当,那么课堂才能更高效,学生才能处处领悟课堂学习的诸多好处。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小“意外”,往往是落实课堂重点难点知识,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契机,教师要注重课堂对话,及时抓住生成的问题。
  如《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一课在第三环节,如何评价爸爸的这种行为,有同学提出既然医生已经给孩子判了“死刑”,将来非瘫即傻,那爸爸放弃孩子也是情有可原。针对这样的声音,教师就要及时进行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多样评价,夯实议学之基
  1.评价主体多样化
  评价可以是自评,在自我反思基础上的自我认识;可以是同伴互评,学生在互评中既能提高聆听和观察的能力,又能在学习比较中优化素养结构;也可以是老师评价,老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对促进学生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还可以引入家长等其他主体的评价。
  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既能帮助教师更好的关注课堂,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智慧;又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反思自己,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2.评价语言多样化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发展,因此评价语言一般以鼓励、正面表扬为主,但要避免出现满堂的“好”、“很棒”等简单粗暴的评价词。这就要求老师要关注课堂,及时发现课堂出现的闪光点,在评价的时候能陈述其积极闪光的表现,让学生有发自内心的欢欣和满足感,从而更加明确前进的方向,促进学生成长。当然,在评价的时候也不要一味的以表扬为主,也要看到学生存在的不足,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
  3.评价角度多样化
  通过质和量的分析,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教学评价。以量表做为主要工具的量化评价,主要针对个体、小组,侧重的是用共性的指标来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质性评价,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从而更加深入发掘学生自身的发展潜力,使教学更深入、更推进,更有效培养核心素养,落实新的课程标准。
  四、结语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做为落实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通过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以议题为纽带,以话题为载体,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2]舒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3]郭亚琴:《议题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07);
  [4]王国芳:《发挥议题教学价值推动思政教学转型》,福建教育,20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