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创设情境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作者】 农秀芬
【机构】 广西那坡县龙合镇定业村完全小学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想方设法创设有效情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之一。古往今来,数学向两种情形延伸发展,第一种注重实用,为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而研究数学;第二种注重数学知识的突破与积累,专门为解决数学知识的内部矛盾而发展数学,然后才用之于实践。学生学习数学有应用线索和理论线索,对应于这两条线索,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和教学情境。有效的情境创设,对催生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大有裨益,可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探求学习规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情不启,不悱不发”。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作为开场锣鼓,主要目的在于设疑引趣,即通过创设一个为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或教学情境,为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创造最佳条件。通过引发新旧知识或新旧问题的矛盾冲突,让学生置身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两难境地中,然后在渴望解决问题心理的驱使下主动地投入学习,以最大的努力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情境设计是否恰当,对数学课堂教学顺利展开关系极大,恰当精巧的情境创设有助于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出来,对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益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这篇论文以抛砖引玉为目的,探讨如何有效创设情境,以此为重要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期待大方之家参与探究讨论,以便共同提高。
数学其实是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产物,人类从自然和生活中总结出数学规律之后,又用数学去为生活服务。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对生活知识的总结过程,以及利用书本知识去优化生活的过程,两种过程都能使学生获得长进。数学的发展史告诉我们,数学的发展趋势无外乎两种情形,第一种为生产、生活的需要而研究数学问题;第二种注重数学知识的突破与积累,专门为研究数学的内在规律,然后才用之于实践。因此,学生学习数学也有两条线索可循,第一条叫做应用线索,第二条叫做理论线索。对应于这两条线索,教学过程中就有两类情境,第一种就是生活情境,第二种则是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从这个两方面入手。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第一种策略是“制造冲突”,也就是让新旧知识或新旧问题产生冲突,而且冲突是难以调和的,鼓动学生开动脑筋绞尽脑汁去解决,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当新旧知识、问题形成了冲突,利用旧的办法无法圆满解决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顺势鼓动学生拿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解决问题充满想象和期待。例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写出3个2、5 个2乃至9个2相加的答案,学生会很快就写出来。但是,接下来教师把难度逐步加大,再让学生写出100 个2、1000个2乃至10000个2相加,让学生抓耳挠腮犯难起来,逼迫学生去探讨新的解题思路。“这么长的算式,什么时候才算完啊?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即使算完也难于保证结果是正确的。”学生们在这样的犯难中,就会有人想出妙招。或者是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教师趁机传授新知识,学生就会很好奇,听得很认真,操作起来就会迫不及待。当利用新方法确定更精巧地解决问题之后,学生都会非常兴奋,对新方法记忆深刻,这样我们期待的教学效果就出来了。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第二种策略是“鼓励质疑”。课堂教学本来就是用来质疑和解决疑问的,而不是用来听教师灌输知识的。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容易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在学习苏教版第十二册《确定位置》时,老师出示第50页例1的情境图后,提问:一艘轮船在正北方向航行,你能说出灯塔1和灯塔2分别在轮船的什么方向吗?有好多同学很快地通过学过的知识(东北、西北)来描述灯塔1和灯塔2的位置。师提示: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以为这么提示后,学生对本节课的方位(方向)应该没什么难度了,可意想不到的是部分同学描述的方向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说北东方向,因为北偏东嘛简称北东方向,而南偏东方向又说是东偏南。这样说的同学,还以为自己的“创意”会得到同学的赞许和老师的表扬,殊不知引来了同学们满脸的疑惑。这时候,教师不忙着肯定或否定,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找出问题在哪里,为什么这样说对或者不对。最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全班同学知道测量偏向的度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基本达到了。通过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第三种策略是“利用错误”。课堂上是免不了出错的,出错并非完全是坏事,只要教师利用得当,错误就会成为有用甚至用处极大的教学资源。一旦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错误,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这种错误充分暴露,先让学生陷入百思不得其解的境地,产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然后再引导学生去寻求正确的答案。
教学整数乘法的分配律在小数乘法中运用时,有部分同学这样计算:2.8×2.5+7.2×2.5=(2.8+7.2)×(2.5+2.5)=50,看似很快的把这道计算题进行了简算,实则已经出现了科学上的错误,但是,有些同学就是这么计算的。作为老师,我们能把出现这样错误的同学狠批吗?我们不就是从基本的方案着手:假如不用简便算(下转第59页)(上接第60页)法,结果是多少呢?然后再进一步明确乘法的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样不断的引导、启发,既让同学们自己发现错误,自己去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上,老师要具有包容心,能宽恕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任何错误,更要利用学生的错误,引发同学们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也让大家避免今后再犯这样的错误。当然,在这过程中,老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出错而马上否定,而应加以点拨,给予启发。小学生处在人生成长的起始阶段,他们需要不断的探索、磨练、错误和失败,百折不挠最终才能变得聪明起来。在探究数学知识过程中,老师既要有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的良好心态,还要有一双独具的识别人才的“慧眼”。要有独特的视角,知道如何把学生的错误转换成优质的教学资源,善于“变废为宝”,把学生的错误变身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宝贵的资源,能够从错误中挖掘潜在的价值。学生一个小小的无心之过,因为教师处理得当,却让学生“因错得福”、受益终生,不愧是一种创举。
在小学生的认知中,数学是深奥抽象的,很难被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将教学情境转化为生活情境,利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来领悟数学问题,亦即将教学情境生活化。数学从生活中来,最后又为生活服务,生活才是数学永不枯竭的源泉。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善于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提到课题中的平面图形,大可不必讲书本上的,而应该以现实生活中的平面图形为例子。例如,将学校的平面图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从整个校园的平面图中小块的平面图,看看学生能够找出多少种,学生大致会找到球场、跑道、乒乓球台、花圃、沙坑等等,进而发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圆形和扇形等等,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把它们名称一个一个地在屏幕上展示出来。随后,教师告诉学生某个平面图占地大小、多少就是这个平面图的面积,这样就把平面图面积的概念揭示出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以具体可感、学生常见的图形为例,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而易举就明确各种基本平面图形的形状特点。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宽松的学习氛围,以利于鼓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更积极地探索数学知识,为学好数学打下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探求学习规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情不启,不悱不发”。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作为开场锣鼓,主要目的在于设疑引趣,即通过创设一个为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或教学情境,为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创造最佳条件。通过引发新旧知识或新旧问题的矛盾冲突,让学生置身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两难境地中,然后在渴望解决问题心理的驱使下主动地投入学习,以最大的努力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情境设计是否恰当,对数学课堂教学顺利展开关系极大,恰当精巧的情境创设有助于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出来,对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益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这篇论文以抛砖引玉为目的,探讨如何有效创设情境,以此为重要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期待大方之家参与探究讨论,以便共同提高。
数学其实是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产物,人类从自然和生活中总结出数学规律之后,又用数学去为生活服务。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对生活知识的总结过程,以及利用书本知识去优化生活的过程,两种过程都能使学生获得长进。数学的发展史告诉我们,数学的发展趋势无外乎两种情形,第一种为生产、生活的需要而研究数学问题;第二种注重数学知识的突破与积累,专门为研究数学的内在规律,然后才用之于实践。因此,学生学习数学也有两条线索可循,第一条叫做应用线索,第二条叫做理论线索。对应于这两条线索,教学过程中就有两类情境,第一种就是生活情境,第二种则是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从这个两方面入手。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第一种策略是“制造冲突”,也就是让新旧知识或新旧问题产生冲突,而且冲突是难以调和的,鼓动学生开动脑筋绞尽脑汁去解决,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当新旧知识、问题形成了冲突,利用旧的办法无法圆满解决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顺势鼓动学生拿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解决问题充满想象和期待。例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写出3个2、5 个2乃至9个2相加的答案,学生会很快就写出来。但是,接下来教师把难度逐步加大,再让学生写出100 个2、1000个2乃至10000个2相加,让学生抓耳挠腮犯难起来,逼迫学生去探讨新的解题思路。“这么长的算式,什么时候才算完啊?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即使算完也难于保证结果是正确的。”学生们在这样的犯难中,就会有人想出妙招。或者是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教师趁机传授新知识,学生就会很好奇,听得很认真,操作起来就会迫不及待。当利用新方法确定更精巧地解决问题之后,学生都会非常兴奋,对新方法记忆深刻,这样我们期待的教学效果就出来了。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第二种策略是“鼓励质疑”。课堂教学本来就是用来质疑和解决疑问的,而不是用来听教师灌输知识的。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容易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在学习苏教版第十二册《确定位置》时,老师出示第50页例1的情境图后,提问:一艘轮船在正北方向航行,你能说出灯塔1和灯塔2分别在轮船的什么方向吗?有好多同学很快地通过学过的知识(东北、西北)来描述灯塔1和灯塔2的位置。师提示: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以为这么提示后,学生对本节课的方位(方向)应该没什么难度了,可意想不到的是部分同学描述的方向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说北东方向,因为北偏东嘛简称北东方向,而南偏东方向又说是东偏南。这样说的同学,还以为自己的“创意”会得到同学的赞许和老师的表扬,殊不知引来了同学们满脸的疑惑。这时候,教师不忙着肯定或否定,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找出问题在哪里,为什么这样说对或者不对。最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全班同学知道测量偏向的度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基本达到了。通过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第三种策略是“利用错误”。课堂上是免不了出错的,出错并非完全是坏事,只要教师利用得当,错误就会成为有用甚至用处极大的教学资源。一旦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错误,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这种错误充分暴露,先让学生陷入百思不得其解的境地,产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然后再引导学生去寻求正确的答案。
教学整数乘法的分配律在小数乘法中运用时,有部分同学这样计算:2.8×2.5+7.2×2.5=(2.8+7.2)×(2.5+2.5)=50,看似很快的把这道计算题进行了简算,实则已经出现了科学上的错误,但是,有些同学就是这么计算的。作为老师,我们能把出现这样错误的同学狠批吗?我们不就是从基本的方案着手:假如不用简便算(下转第59页)(上接第60页)法,结果是多少呢?然后再进一步明确乘法的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样不断的引导、启发,既让同学们自己发现错误,自己去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上,老师要具有包容心,能宽恕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任何错误,更要利用学生的错误,引发同学们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也让大家避免今后再犯这样的错误。当然,在这过程中,老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出错而马上否定,而应加以点拨,给予启发。小学生处在人生成长的起始阶段,他们需要不断的探索、磨练、错误和失败,百折不挠最终才能变得聪明起来。在探究数学知识过程中,老师既要有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的良好心态,还要有一双独具的识别人才的“慧眼”。要有独特的视角,知道如何把学生的错误转换成优质的教学资源,善于“变废为宝”,把学生的错误变身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宝贵的资源,能够从错误中挖掘潜在的价值。学生一个小小的无心之过,因为教师处理得当,却让学生“因错得福”、受益终生,不愧是一种创举。
在小学生的认知中,数学是深奥抽象的,很难被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将教学情境转化为生活情境,利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来领悟数学问题,亦即将教学情境生活化。数学从生活中来,最后又为生活服务,生活才是数学永不枯竭的源泉。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善于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提到课题中的平面图形,大可不必讲书本上的,而应该以现实生活中的平面图形为例子。例如,将学校的平面图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从整个校园的平面图中小块的平面图,看看学生能够找出多少种,学生大致会找到球场、跑道、乒乓球台、花圃、沙坑等等,进而发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圆形和扇形等等,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把它们名称一个一个地在屏幕上展示出来。随后,教师告诉学生某个平面图占地大小、多少就是这个平面图的面积,这样就把平面图面积的概念揭示出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以具体可感、学生常见的图形为例,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而易举就明确各种基本平面图形的形状特点。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宽松的学习氛围,以利于鼓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更积极地探索数学知识,为学好数学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