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从古诗词中探寻古人的生态理念和智慧
【作者】 杨梅红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第二中学
【正文】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灵魂,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词所传承的理念、展现的精神和文化审美,已根植于华夏儿女心中,成为民族集体的价值判断和精神追求。其中反映生态之美、关爱自然、敬畏自然的作品篇目众多,底蕴深厚闪耀着古代先贤的生态智慧。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古诗词中所体现的生态理念和生态智慧值得我们珍视和学习。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中多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在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中,这样的春天景物,曾经像空气与水-样,冬去春来,风花雪月,四季轮回地来到,与人不断心灵沟通,伴随我们走过数千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今天,静思的生活早已远去,古人诗句中的美,成了当今人的诗与远方。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描绘了明月青松,山泉清流,浣女喧闹,渔舟晚归的情景。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倾慕和对恬静生活的追求,也同样反映出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
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描绘出了水暖沙温、燕子翩飞、鸳鸯慵睡的大好春光图景;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了北方边塞的辽阔与苍茫;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写出了江南春天的明媚与绚丽。美丽风景描绘中我们感受到诗人特别钟情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李商隐看到一些达官贵人饕餮终日,恣意破坏竹林生态,便写下了“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寸心”(《初食笋呈座中》),表达了对嫩弱春笋的惋惜。白居易”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杨柳枝词八首之七》),劝诫人们不要攀折柳枝,对一草一木的悲怜情怀跃然纸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 亮《诫子书》)的格言将爱物惜用、勤俭节约作为了中华传统美德;不小网捕鱼、不射夜宿之鸟、不竭泽而渔、不毁林而猎的古训,体现了对自然取之有时、取之有度朴素睿智的环保理念。透过这些诗句,我们看到古人始终对自然存有感恩之情,对生命存有敬畏之心,体现出一种惜生爱物、泛爱亲仁的思想。
回望中华民族,因为有那些熠熠生辉的华彩诗章留存,漫长的朝代更迭便不再单调,放眼生活中,处处生机盎然,中华文明愈显璀璨。今天我们在谈论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时,不妨先从古诗词中领略自然之美,学习古人生态智慧,并由此生发出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责任意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中多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在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中,这样的春天景物,曾经像空气与水-样,冬去春来,风花雪月,四季轮回地来到,与人不断心灵沟通,伴随我们走过数千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今天,静思的生活早已远去,古人诗句中的美,成了当今人的诗与远方。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描绘了明月青松,山泉清流,浣女喧闹,渔舟晚归的情景。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倾慕和对恬静生活的追求,也同样反映出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
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描绘出了水暖沙温、燕子翩飞、鸳鸯慵睡的大好春光图景;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了北方边塞的辽阔与苍茫;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写出了江南春天的明媚与绚丽。美丽风景描绘中我们感受到诗人特别钟情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李商隐看到一些达官贵人饕餮终日,恣意破坏竹林生态,便写下了“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寸心”(《初食笋呈座中》),表达了对嫩弱春笋的惋惜。白居易”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杨柳枝词八首之七》),劝诫人们不要攀折柳枝,对一草一木的悲怜情怀跃然纸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 亮《诫子书》)的格言将爱物惜用、勤俭节约作为了中华传统美德;不小网捕鱼、不射夜宿之鸟、不竭泽而渔、不毁林而猎的古训,体现了对自然取之有时、取之有度朴素睿智的环保理念。透过这些诗句,我们看到古人始终对自然存有感恩之情,对生命存有敬畏之心,体现出一种惜生爱物、泛爱亲仁的思想。
回望中华民族,因为有那些熠熠生辉的华彩诗章留存,漫长的朝代更迭便不再单调,放眼生活中,处处生机盎然,中华文明愈显璀璨。今天我们在谈论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时,不妨先从古诗词中领略自然之美,学习古人生态智慧,并由此生发出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