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阶段利用碎片时间开班会的实践探究
【作者】 刘 乐
【机构】 岳阳市冷水铺小学
【正文】 小学阶段,开班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较好的帮助班主任完成学生的思想教育,班级管理。通常情况下,班会课的安排。在时间上有相对固定的,比如说,每周一次的在升国旗仪式以后举行主题班会。也有相对机动的临时性安排,比如说,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生了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的偶发性事件。前者基于学校少先队在每周、每个月,甚至每学期伊始对整个学校的班级思想教育有提前的计划,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通常都是与学校升旗仪式的主题相同或相关联。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能够为学校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常规性,典型性的思想教育问题。然而,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还会出现许多偶发性的,非典型性的思想教育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根据班级的需要,甚至班上某位同学的特殊情况机动的安排班会课。班会课要开,正常的教学课又不能耽误。这就促使了班主任们利用班级的碎片时间有效的开好班会。其实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小学阶段利用碎片式的时间开班会,还有如下几个原因:
其一,班级管理工作无大事。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比如说今天地没扫干净,明天有同学借东西不还,后天有人给别人取小号等等。小事利用小时间(也就是碎片式时间)解决更合适。
其二,班级管理工作无小事。因为常人眼中的小事,在某位学生身上是了不得的大事。它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并且小事的积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就会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大问题。利用碎片时间开班会能做到班级小事不拖。
其三,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还小,忘性大。学生行为习惯上的小问题会反复发生,相对应的需要班主任反复的纠正和引导。碎片时间短,数量却多,作为班主任适时的抓取可以利用的碎片时间,在问题出现前预防,出现时解决,出现后与学生分析探讨。多重巩固,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其四,正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尚小,对外界突然发生的各种小事情都格外的敏感,注意力随时都被分散。当时避而不谈,过后再抽时间大张旗鼓开专题班会讨论,说不定学生早已把当时的小事情忘之脑后,这时候的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费时费力,效果却不佳。如果能在事情发生以后,能马上就事论事的对学生进行直观性的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就能在学生心里留下相对比较深刻的印象,促使学生马上行动,使其行为上的偏差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学生年龄小、忘性大的问题。
另外,抓住班级中反复的,多数同学都会出现的问题开好微班会。如果班会中提到的行为习惯问题在班级当中大多数同学都存在,学生就会在接收到信息之后对号入座。再辅之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就更容易听进去。抓多不抓少,能让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效率更高。比如说,进入四年级以后。班级当中,不少学生利用早读时间抄作业。开始还是极个别同学偷偷摸摸的抄。后来蔓延到不少同学光明正大的相互抄。即使是课代表制止,同学都不听劝阻。班主任经过调查了解清楚情况以后,就可以利用早读的时间开一个微班会。抓大放小,抓急放缓。班级生活当中影响恶劣,伤害学生身体及心理的问题优先抓。安全问题无小事,安全问题一旦错过就是遗憾。比如说,学生在自由活动时间,爬走楼上或楼梯间的栏杆。这种时候,即使是借用学生下课的时间也少不了一堂班会。
主题鲜明,求精求实。微班会主题讲究“靶向治疗”。有人曾笑称,班主任是婆婆嘴。只要面对学生恨不得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一一提醒学生。不是说所提的问题在班级当中不存在。也不是说所提的问题在班级当中不重要。考虑到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年龄小的问题,分心快,不容易在对话当中找到重点。一旦主题混乱,学生就会像无头苍蝇找不到北。到头来任何问题都没有听清楚,也就达不到行为指引的作用。碎片时间里,班主任一定要控制住自己,只讲一件事,只做一个行为引导。准备充分,有理有据。微班会也要有备而来。泛泛而谈只能让学生耳朵起茧,还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达到教育效果。一次微班会,虽然是就事论事,但一定要有理有据,有直观分析又有情感渲染。让学生口服心服,才会在行为上水到渠成。与课堂结合,一举多得。微班会与各类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一举多得。一堂课的三维目标当中,有一条是思想与情感价值观目标。一旦微班会主题与教学内容相契合,就不要错失良机。良好的结合,既能让课堂本身得到升华,还能让思想教育,行为引导在潜移默化当中完成。当然严禁生搬硬凑,思想道德教育不是方便老师,而是感动学生。
尊重学生,征得学生的同意。碎片式时间从何而来,在前面就说到了“借用”一词。从课堂几分钟借,特别是从课后学生休息的几分钟借。借钱真得学生的同意,有借还要有还,才能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还不能经常借,一旦借用适当的时候还要给予学生以补偿。这就涉及到不少班主任的思维误区。认为是为学生好,是在给学生做思想道德教育。就不能怪要耽误学生的一点休息时间。毕竟老师也是在耽误自己的休息时间。孰不知教育的受众始终是学生,最终还是需要学生从心理上认可。学生从一开始就在认为你耽误了他的时间,那认可度,往往会大打折扣。吃力不讨好,还真是得不偿失。方式多样,时间随机。一节微班会致力于解决一件小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只要能解决问题,班会的程序不重要,方式的选择更是多变。可以是常规的讲解、讨论、呼吁。还可以是表演、体验、实验等等。比如说给三年级的同学举行题为“爱护课桌椅”的班会。因为是三年级的学生,其中的道理已经讲过无数次。每一次讨论,学生都能够说的头头是道。可是就是有一部分同学说得到,做不到。特别是进入三年级以后,学生开始使用水性笔。课桌一旦被破坏还原起来,也很困难。那么这一次的微班会,基本上省略了给学生讲道理的时间。直接让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纸和笔,脱离课桌,悬空写字。学生很快发现没有课桌的帮助,哪怕是简单的写一个自己的名字,都变得很困难。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式体验,让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课桌对自己的重要性。再辅助放映提前录制好的关于课桌椅的自白:“我是一张小朋友的课桌椅,我原本非常乐意为他服务。可是小朋友一点都不爱惜我,把我浑身都弄得脏兮兮的,尖锐的笔尖和刀尖还在我身上留下了去不掉的伤痕。如今我已不再愿意乐意为他服务,我要离开他……”一面是学生学习生活离不开课桌椅,另一方面是课桌椅想要离开。两相对比,学生马上既清楚又深刻的明白,保护课桌椅,不乱涂乱画乱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班会课的效果就达到了,碎片式的时间也很好的得到了利用。
其一,班级管理工作无大事。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比如说今天地没扫干净,明天有同学借东西不还,后天有人给别人取小号等等。小事利用小时间(也就是碎片式时间)解决更合适。
其二,班级管理工作无小事。因为常人眼中的小事,在某位学生身上是了不得的大事。它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并且小事的积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就会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大问题。利用碎片时间开班会能做到班级小事不拖。
其三,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还小,忘性大。学生行为习惯上的小问题会反复发生,相对应的需要班主任反复的纠正和引导。碎片时间短,数量却多,作为班主任适时的抓取可以利用的碎片时间,在问题出现前预防,出现时解决,出现后与学生分析探讨。多重巩固,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其四,正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尚小,对外界突然发生的各种小事情都格外的敏感,注意力随时都被分散。当时避而不谈,过后再抽时间大张旗鼓开专题班会讨论,说不定学生早已把当时的小事情忘之脑后,这时候的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费时费力,效果却不佳。如果能在事情发生以后,能马上就事论事的对学生进行直观性的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就能在学生心里留下相对比较深刻的印象,促使学生马上行动,使其行为上的偏差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学生年龄小、忘性大的问题。
另外,抓住班级中反复的,多数同学都会出现的问题开好微班会。如果班会中提到的行为习惯问题在班级当中大多数同学都存在,学生就会在接收到信息之后对号入座。再辅之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就更容易听进去。抓多不抓少,能让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效率更高。比如说,进入四年级以后。班级当中,不少学生利用早读时间抄作业。开始还是极个别同学偷偷摸摸的抄。后来蔓延到不少同学光明正大的相互抄。即使是课代表制止,同学都不听劝阻。班主任经过调查了解清楚情况以后,就可以利用早读的时间开一个微班会。抓大放小,抓急放缓。班级生活当中影响恶劣,伤害学生身体及心理的问题优先抓。安全问题无小事,安全问题一旦错过就是遗憾。比如说,学生在自由活动时间,爬走楼上或楼梯间的栏杆。这种时候,即使是借用学生下课的时间也少不了一堂班会。
主题鲜明,求精求实。微班会主题讲究“靶向治疗”。有人曾笑称,班主任是婆婆嘴。只要面对学生恨不得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一一提醒学生。不是说所提的问题在班级当中不存在。也不是说所提的问题在班级当中不重要。考虑到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年龄小的问题,分心快,不容易在对话当中找到重点。一旦主题混乱,学生就会像无头苍蝇找不到北。到头来任何问题都没有听清楚,也就达不到行为指引的作用。碎片时间里,班主任一定要控制住自己,只讲一件事,只做一个行为引导。准备充分,有理有据。微班会也要有备而来。泛泛而谈只能让学生耳朵起茧,还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达到教育效果。一次微班会,虽然是就事论事,但一定要有理有据,有直观分析又有情感渲染。让学生口服心服,才会在行为上水到渠成。与课堂结合,一举多得。微班会与各类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一举多得。一堂课的三维目标当中,有一条是思想与情感价值观目标。一旦微班会主题与教学内容相契合,就不要错失良机。良好的结合,既能让课堂本身得到升华,还能让思想教育,行为引导在潜移默化当中完成。当然严禁生搬硬凑,思想道德教育不是方便老师,而是感动学生。
尊重学生,征得学生的同意。碎片式时间从何而来,在前面就说到了“借用”一词。从课堂几分钟借,特别是从课后学生休息的几分钟借。借钱真得学生的同意,有借还要有还,才能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还不能经常借,一旦借用适当的时候还要给予学生以补偿。这就涉及到不少班主任的思维误区。认为是为学生好,是在给学生做思想道德教育。就不能怪要耽误学生的一点休息时间。毕竟老师也是在耽误自己的休息时间。孰不知教育的受众始终是学生,最终还是需要学生从心理上认可。学生从一开始就在认为你耽误了他的时间,那认可度,往往会大打折扣。吃力不讨好,还真是得不偿失。方式多样,时间随机。一节微班会致力于解决一件小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只要能解决问题,班会的程序不重要,方式的选择更是多变。可以是常规的讲解、讨论、呼吁。还可以是表演、体验、实验等等。比如说给三年级的同学举行题为“爱护课桌椅”的班会。因为是三年级的学生,其中的道理已经讲过无数次。每一次讨论,学生都能够说的头头是道。可是就是有一部分同学说得到,做不到。特别是进入三年级以后,学生开始使用水性笔。课桌一旦被破坏还原起来,也很困难。那么这一次的微班会,基本上省略了给学生讲道理的时间。直接让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纸和笔,脱离课桌,悬空写字。学生很快发现没有课桌的帮助,哪怕是简单的写一个自己的名字,都变得很困难。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式体验,让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课桌对自己的重要性。再辅助放映提前录制好的关于课桌椅的自白:“我是一张小朋友的课桌椅,我原本非常乐意为他服务。可是小朋友一点都不爱惜我,把我浑身都弄得脏兮兮的,尖锐的笔尖和刀尖还在我身上留下了去不掉的伤痕。如今我已不再愿意乐意为他服务,我要离开他……”一面是学生学习生活离不开课桌椅,另一方面是课桌椅想要离开。两相对比,学生马上既清楚又深刻的明白,保护课桌椅,不乱涂乱画乱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班会课的效果就达到了,碎片式的时间也很好的得到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