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科多样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
【作者】 焦 莉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八中学
【正文】 【摘 要】 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教育教学领域也在不断突破。近些年来,我国全面出台了双减政策,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可以实现快乐轻松学习,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就需要突破过往的限制,真正的将多样化作业设计进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带给学生新的学习体验,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完成作业主动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双减”背景;初中生物学科;多样作业设计
对于教师而言,主要的职责和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并立足于时代发展要求,培养出满足现下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在初中学科教学过程中,虽然在中考方面占比相对较小,而且课时也并不够多,但是在作业设计方面,要想更好的满足双减政策要求,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双减要求,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各种多样化的作业设计进来,最大化的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还要避免学生存在反感的情绪,这样就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一、设计体验作业
对于体验作业而言,通俗的来讲,就是学生需要亲身实践和体验感悟,并且实现自我思维发散的一个过程,在这样的作业实施背景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实现全面巩固和深化,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深入挖掘,更可以站在新的发展高度,引导学生利用生物思维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解决现实问题。
在生物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身体就是生物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而促进学生利用好自己的身体资源,通过多方面的亲身体验,提高生物素养。例如,在对“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一课教学而言,主要就是以人口中的唾液为变量依据,进而进行对照实验。在整个课堂教学完毕之后,教师就可以设置这样的体验式作业:首先,就是每一位学生在放学回家之后,都将晚饭换成馒头,保证馒头无糖,然后在咀嚼的过程中,去体会是否有甜味;其次,就是让学生在亲身体会的背景下,设计对照试验,学生应在口腔中咀嚼没有加糖的馒头到五分钟以上,又或者是在嚼碎之后在口腔中不动停留五分钟以上,让学生对是否有甜味进行体会。与此同时,还要求学生进行漱口,然后利用灯亮的馒头块嚼碎,然后在口腔中停留五分钟以上,对其中的味道进行感悟和体验。通过这样的对比实验,可以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唾液本身对于淀粉消化的作用,同时在学生的脑海中深化记忆。而且在这样的作业设计背景下,学生可以从过往的题海战术中挣脱出来,并在感受快乐的前提下,去完成作业,实现生物知识的深化掌握。
二、设计分层作业
在一个班级之中,包含了非常多的学生,不同的学生在生物学习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一些,基础要深厚一些,有的学生则基础薄弱,且学习能力一般,还有一部分学生在生物学习方面非常差,可以说是一窍不通。那么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就不能像过去一样,千篇一律的设计同一种类型的作业,这既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还会给一部分学生造成严重的学习负担,与双减政策背道而驰。所以,教师必须要将分层作业布置进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举例来讲,教师在对光合作用这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最低层次的学生,则可以将偏向基础知识考察的作业设计进来,即要求学生写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反应式,也可以将一些基础性的习题列举出来,但是要保证习题量的适宜性,不可过多;其次,就是中等层次的学生而言,则需要在考察基础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初步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然后设置比前一个层次难度稍微提高的习题,也是要控制好习题的量;最后,就是对最高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增加作业的难度,侧重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在必要的情况下,将一些实验拓展类的习题设计进来,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促进该层次学生的能力提升。通过分层次作业的设计,可以很好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所有学生可以实现齐头并进成长,获取更大的突破,而且还不会让学生觉得学习负担过大,学习难度过大,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掌握生物知识,实现可持续发展。
又如,在“遗传物质”作业设计时,生物教师要结合考核内容、基础知识、初中生个体差异等设置分级的作业内容,让初中生在理解“肺炎双球菌”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初中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ABC3类,A类学生:在熟悉了课程的基础知识后,可以通过笔记记忆、思维导图等方式巩固基础,拓展生物学习思维,优化初中生生物逻辑意识培养效果,进而进行深层知识的拓展学习活动。B类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基本的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内容,训练学生,逐步提高作业的困难程度。C类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结合生活设计作业
对于初中生物学科而言,其本身就具备较强的专业性,而且大部分知识的来源方向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就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将生活化作业设计进来,让学生从自己最为熟悉的生活角度去完成作业,这样既可以满足双减政策要求,又(下转第92页)(上接第93页)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步提升上来。仍然是以光合作用这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对太阳光的颜色变化和气温的变化对于光合作用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和而探究,也可以结合不同季节进一步探究和分析。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的生物素养全面提升上来。
又如,在对初中生物《动物细胞》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想,积极发掘“动物细胞”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根据《动物细胞》的教学特色和《动物细胞》的教学内容,指导同学们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并指导他们进行猜想,从而使他们的生物学思考得到更好的发挥。在此基础上,生物教师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了初中生在课堂上的经验,使《动物细胞》的组成结构、生物特性等知识能够得到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最后,生物教师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从而使初中生了解《动物细胞》的组织特征,为初中生全面、全面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切实考虑到当下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较重的情况,将一些趣味性和生活化以及体验式的作业设计进来,突破过往的作业局限,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生物知识,实现生物素养的全面提升。与此同时,教师在设计多样化作业的过程中,应始终立足于学生的学,将减负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作业设计进来,并整合多方面内容,不断创新,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齐婷婷.“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作业的优化策略——以“种子的萌发”一课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22,No.127(07):99-102+114.
[2]沈益明,陈秋香.“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科多样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J].中学生物学,2022,38(07):61-63.
[3]鲁航.“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学科线上作业设计研究[J].中学生物学,2022,38(07):63-65.
【关键词】 “双减”背景;初中生物学科;多样作业设计
对于教师而言,主要的职责和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并立足于时代发展要求,培养出满足现下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在初中学科教学过程中,虽然在中考方面占比相对较小,而且课时也并不够多,但是在作业设计方面,要想更好的满足双减政策要求,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双减要求,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各种多样化的作业设计进来,最大化的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还要避免学生存在反感的情绪,这样就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一、设计体验作业
对于体验作业而言,通俗的来讲,就是学生需要亲身实践和体验感悟,并且实现自我思维发散的一个过程,在这样的作业实施背景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实现全面巩固和深化,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深入挖掘,更可以站在新的发展高度,引导学生利用生物思维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解决现实问题。
在生物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身体就是生物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而促进学生利用好自己的身体资源,通过多方面的亲身体验,提高生物素养。例如,在对“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一课教学而言,主要就是以人口中的唾液为变量依据,进而进行对照实验。在整个课堂教学完毕之后,教师就可以设置这样的体验式作业:首先,就是每一位学生在放学回家之后,都将晚饭换成馒头,保证馒头无糖,然后在咀嚼的过程中,去体会是否有甜味;其次,就是让学生在亲身体会的背景下,设计对照试验,学生应在口腔中咀嚼没有加糖的馒头到五分钟以上,又或者是在嚼碎之后在口腔中不动停留五分钟以上,让学生对是否有甜味进行体会。与此同时,还要求学生进行漱口,然后利用灯亮的馒头块嚼碎,然后在口腔中停留五分钟以上,对其中的味道进行感悟和体验。通过这样的对比实验,可以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唾液本身对于淀粉消化的作用,同时在学生的脑海中深化记忆。而且在这样的作业设计背景下,学生可以从过往的题海战术中挣脱出来,并在感受快乐的前提下,去完成作业,实现生物知识的深化掌握。
二、设计分层作业
在一个班级之中,包含了非常多的学生,不同的学生在生物学习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一些,基础要深厚一些,有的学生则基础薄弱,且学习能力一般,还有一部分学生在生物学习方面非常差,可以说是一窍不通。那么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就不能像过去一样,千篇一律的设计同一种类型的作业,这既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还会给一部分学生造成严重的学习负担,与双减政策背道而驰。所以,教师必须要将分层作业布置进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举例来讲,教师在对光合作用这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最低层次的学生,则可以将偏向基础知识考察的作业设计进来,即要求学生写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反应式,也可以将一些基础性的习题列举出来,但是要保证习题量的适宜性,不可过多;其次,就是中等层次的学生而言,则需要在考察基础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初步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然后设置比前一个层次难度稍微提高的习题,也是要控制好习题的量;最后,就是对最高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增加作业的难度,侧重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在必要的情况下,将一些实验拓展类的习题设计进来,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促进该层次学生的能力提升。通过分层次作业的设计,可以很好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所有学生可以实现齐头并进成长,获取更大的突破,而且还不会让学生觉得学习负担过大,学习难度过大,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掌握生物知识,实现可持续发展。
又如,在“遗传物质”作业设计时,生物教师要结合考核内容、基础知识、初中生个体差异等设置分级的作业内容,让初中生在理解“肺炎双球菌”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初中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ABC3类,A类学生:在熟悉了课程的基础知识后,可以通过笔记记忆、思维导图等方式巩固基础,拓展生物学习思维,优化初中生生物逻辑意识培养效果,进而进行深层知识的拓展学习活动。B类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基本的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内容,训练学生,逐步提高作业的困难程度。C类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结合生活设计作业
对于初中生物学科而言,其本身就具备较强的专业性,而且大部分知识的来源方向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就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将生活化作业设计进来,让学生从自己最为熟悉的生活角度去完成作业,这样既可以满足双减政策要求,又(下转第92页)(上接第93页)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步提升上来。仍然是以光合作用这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对太阳光的颜色变化和气温的变化对于光合作用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和而探究,也可以结合不同季节进一步探究和分析。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的生物素养全面提升上来。
又如,在对初中生物《动物细胞》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想,积极发掘“动物细胞”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根据《动物细胞》的教学特色和《动物细胞》的教学内容,指导同学们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并指导他们进行猜想,从而使他们的生物学思考得到更好的发挥。在此基础上,生物教师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了初中生在课堂上的经验,使《动物细胞》的组成结构、生物特性等知识能够得到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最后,生物教师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从而使初中生了解《动物细胞》的组织特征,为初中生全面、全面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切实考虑到当下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较重的情况,将一些趣味性和生活化以及体验式的作业设计进来,突破过往的作业局限,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生物知识,实现生物素养的全面提升。与此同时,教师在设计多样化作业的过程中,应始终立足于学生的学,将减负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作业设计进来,并整合多方面内容,不断创新,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齐婷婷.“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作业的优化策略——以“种子的萌发”一课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22,No.127(07):99-102+114.
[2]沈益明,陈秋香.“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科多样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J].中学生物学,2022,38(07):61-63.
[3]鲁航.“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学科线上作业设计研究[J].中学生物学,2022,38(07):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