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深度融合:“双减”下数字教材在初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凌彩芬
【机构】 广西那坡县城厢镇初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教材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双减”背景下,数字教材在初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充分发挥出数字教育的优势。在各学科教学中,数字教材的融入,推进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也为课堂教与学提供了信息化技术的支撑。因此,本文从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数字化人机交互;强调资源生成性,体现数字教材兼容性;重视平台开放性,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力三方面对数字教材在初中学科教材中的应用展开了实践探究。
【关键词】 双减;数字教材;初中学科;深度融合
“双减”之下,各学科教学开始在“减负”的基础上寻求“提质增效”的方法。数字教材作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开始在学科教学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使课堂学习更加智慧化。通过对数字教材的应用,教与学的问题得到了明显解决,学生积极性得到调动,从而使得整体教学质量获得明显提升。
一、强调资源生成性,体现数字教材兼容性
数字教材是数字化教学中的基础资源,在各学科教学中均起到重要作用。数字教材支撑资源的上传与共享,强调资源的生成性,使得广大教师成为了资源的制作者、使用者、评价者,充分体现了数字教材的兼容性。因此,初中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数字教材的这一特点,于广袤的数字化资源库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内容,实现实体教材内容与数字教材资源的统一,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在初中生物“遗传”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数字教材搜集诸多相关知识,这些丰富资源的存在突出了数字教材资源的生成性,这也为具体课堂教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出示数字教材“身体性状表现”的表格,为了使表格中的性状对比更加明显,教师还利用生成性资源为表格的每一项加入了图片,使其对比起来更加明显。在这一安排之下,学生可直接看到“有耳垂”与“无耳垂”的对比,看到“拇指能弯”与“拇指不能弯”的对比,看到“食指比无名指长”与“食指比无名指短”的对比,看到“能卷舌”与“不能卷舌”的对比。在对比中,学生可兴趣十足地完成对教材表格的填写,使得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再如:在初中生物新添加教材内容“新发传染病”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数字教材搜集更多的相关知识,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疫情期间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遇到了什么,看见了什么,认识了什么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出示数字教材“新冠肺炎”图片,让学生结合自身三年疫情的所见所闻,谈谈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延伸对新发传染病的新概念的认识,构建新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归纳、关注身边事的能力,让学生从教材走进生活,从生活走进教材,使学习生活化,更容易被接受。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数字化人机交互
数字教材不仅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还兼具数字化人机交互功能。初中学科教学中,教师可基于交互工作设计交互性任务,引领学生在人机交互中有效解决解决问题。为突出人机交互优势,教师需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多样化探究活动的开展,引领学生自主应用电子教材,完成学习活动,这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也可以产生积极影响。
比如:在初中数学“正多边形的性质”的教学中,在学生已初步掌握其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利用数字教材呈现实体教材中的例题,鼓励学生先自主展开探索,突出学生主体性,再以“自我推荐”和“点名”两种形式邀请学生上台进行例题的讲解,并教给学生基本的应用平台资源的方式,尤其是数字教材中的“镶嵌实验室”,可供学生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使教学更加具体。在台上学生讲述的阶段,台下学生也可结合自己的学习与探索情况,对台上学生提出质疑,或做出补充,从而构建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也充分发挥出了交互探究工具的作用。
三、重视平台开放性,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力
数字教材的培养基与应用,不仅仅是为了惠及教师,更应惠及学生。因此,学科教学应重视数字平台的开放性,在突出其教学辅助作用的同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机会,引领学生自主接触平台资源,并基于自身需求完成对平台资源的搜集,有效获取答案,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力,构建探究性课堂学习氛围都可产生积极影响,也可在最大程度上突出学生主体性,使教学质量获得提升。
比如:在初中化学“溶解度”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前安排学习活动,开放数字平台,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资源的获取,在观看教学课件与视频的过程中获得对课程知识的初步把握。这一阶段,教师要引领学生关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再通过课堂“后教”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开放的数字教材,不仅能够为学生构建信息化的“舞台”,还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性,使学生学会基于自身需求进行信息资源的获取,使知识为己所用,这对于初中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学习质量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在“溶解度”的学习中,开放性的平台降低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难度,使大家懂得了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上用溶解度表示这种溶解的限度。
再如:在初中信息技术“自建平台”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前明确学习平台的功能,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功能分区设计,如:成绩查询、优秀作业展示、作品评价等基本功能。成绩查询功能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每一次作业成绩进行查询,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了解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秀作业作业展示功能为学生学习优秀作品提供了条件,便于学生了解优秀作品的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供技术支持;教师还可通过作品评价进行更全面的评价。
四、以赛促教学,提升数字教材的研究使用
数字教材的广泛应用,不仅仅是在课堂实践,赛课是最好的途径。各学科数字教材的内容和展示方式不一,在使用推进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想要凸显数字教材的优势,赛课无疑是最佳的。
比如:在教学中推进使用“八桂教学通”平台,这个平台对网络数据要求很高,不支持线下使用,且教材版本只要是针对人教版教材撰写,而现实初中教学中,我有很多科目使用的并不是人教版教材,想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该平台的数字教材,存在一定的难度。加上其他的因素,推广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如果进行赛课,在备课、磨课、赛课整个环节中,赛课教师本人、备课组乃至整个教研组都会参与研究在数字教材使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怎样能达到更好的效果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赛课教师本人提升使用数字教材的能力,本组成员从中也掌握数字教材的使用技能,比如资源如何导入、视频使用使用、如何生成八桂教学通课件、八桂教学通的优秀资源如何获取、如何提升课堂效率等。这对于推动、提升使用某项新教学手段的普及具有良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为学科教学带来了诸多的可能性,其中数字教材更是得到了诸多一线教师的认可和青睐。伴随数字教材的普及,初中学科教学在应用其静态课程内容的同时,也充分挖掘其多媒体资源,推进资源的生成,充分发挥出了数字教材的优势。因此,基于“双减”下的学科教学,教要对深入认识和掌握数字教材的应用方法,提升数字教材应用水平,构建新型教与学的体系。
参考文献:
[1]周国华.数字教材助力课堂教学变革[J].中初中数字化教学,2022(10):85-89.
[2]马学清.融入数字教材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转型[J].中初中数字化教学,2021(S1):97-99.
[3]孙少辉.依托数字教材破解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难题[J].中学物理,2021,39(24):22-25.
[4]赵丽红.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资源的合理应用分析[J].信息与电脑(16):243244.
【关键词】 双减;数字教材;初中学科;深度融合
“双减”之下,各学科教学开始在“减负”的基础上寻求“提质增效”的方法。数字教材作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开始在学科教学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使课堂学习更加智慧化。通过对数字教材的应用,教与学的问题得到了明显解决,学生积极性得到调动,从而使得整体教学质量获得明显提升。
一、强调资源生成性,体现数字教材兼容性
数字教材是数字化教学中的基础资源,在各学科教学中均起到重要作用。数字教材支撑资源的上传与共享,强调资源的生成性,使得广大教师成为了资源的制作者、使用者、评价者,充分体现了数字教材的兼容性。因此,初中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数字教材的这一特点,于广袤的数字化资源库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内容,实现实体教材内容与数字教材资源的统一,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在初中生物“遗传”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数字教材搜集诸多相关知识,这些丰富资源的存在突出了数字教材资源的生成性,这也为具体课堂教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出示数字教材“身体性状表现”的表格,为了使表格中的性状对比更加明显,教师还利用生成性资源为表格的每一项加入了图片,使其对比起来更加明显。在这一安排之下,学生可直接看到“有耳垂”与“无耳垂”的对比,看到“拇指能弯”与“拇指不能弯”的对比,看到“食指比无名指长”与“食指比无名指短”的对比,看到“能卷舌”与“不能卷舌”的对比。在对比中,学生可兴趣十足地完成对教材表格的填写,使得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再如:在初中生物新添加教材内容“新发传染病”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数字教材搜集更多的相关知识,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疫情期间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遇到了什么,看见了什么,认识了什么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出示数字教材“新冠肺炎”图片,让学生结合自身三年疫情的所见所闻,谈谈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延伸对新发传染病的新概念的认识,构建新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归纳、关注身边事的能力,让学生从教材走进生活,从生活走进教材,使学习生活化,更容易被接受。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数字化人机交互
数字教材不仅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还兼具数字化人机交互功能。初中学科教学中,教师可基于交互工作设计交互性任务,引领学生在人机交互中有效解决解决问题。为突出人机交互优势,教师需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多样化探究活动的开展,引领学生自主应用电子教材,完成学习活动,这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也可以产生积极影响。
比如:在初中数学“正多边形的性质”的教学中,在学生已初步掌握其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利用数字教材呈现实体教材中的例题,鼓励学生先自主展开探索,突出学生主体性,再以“自我推荐”和“点名”两种形式邀请学生上台进行例题的讲解,并教给学生基本的应用平台资源的方式,尤其是数字教材中的“镶嵌实验室”,可供学生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使教学更加具体。在台上学生讲述的阶段,台下学生也可结合自己的学习与探索情况,对台上学生提出质疑,或做出补充,从而构建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也充分发挥出了交互探究工具的作用。
三、重视平台开放性,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力
数字教材的培养基与应用,不仅仅是为了惠及教师,更应惠及学生。因此,学科教学应重视数字平台的开放性,在突出其教学辅助作用的同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机会,引领学生自主接触平台资源,并基于自身需求完成对平台资源的搜集,有效获取答案,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力,构建探究性课堂学习氛围都可产生积极影响,也可在最大程度上突出学生主体性,使教学质量获得提升。
比如:在初中化学“溶解度”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前安排学习活动,开放数字平台,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资源的获取,在观看教学课件与视频的过程中获得对课程知识的初步把握。这一阶段,教师要引领学生关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再通过课堂“后教”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开放的数字教材,不仅能够为学生构建信息化的“舞台”,还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性,使学生学会基于自身需求进行信息资源的获取,使知识为己所用,这对于初中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学习质量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在“溶解度”的学习中,开放性的平台降低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难度,使大家懂得了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上用溶解度表示这种溶解的限度。
再如:在初中信息技术“自建平台”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前明确学习平台的功能,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功能分区设计,如:成绩查询、优秀作业展示、作品评价等基本功能。成绩查询功能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每一次作业成绩进行查询,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了解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秀作业作业展示功能为学生学习优秀作品提供了条件,便于学生了解优秀作品的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供技术支持;教师还可通过作品评价进行更全面的评价。
四、以赛促教学,提升数字教材的研究使用
数字教材的广泛应用,不仅仅是在课堂实践,赛课是最好的途径。各学科数字教材的内容和展示方式不一,在使用推进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想要凸显数字教材的优势,赛课无疑是最佳的。
比如:在教学中推进使用“八桂教学通”平台,这个平台对网络数据要求很高,不支持线下使用,且教材版本只要是针对人教版教材撰写,而现实初中教学中,我有很多科目使用的并不是人教版教材,想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该平台的数字教材,存在一定的难度。加上其他的因素,推广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如果进行赛课,在备课、磨课、赛课整个环节中,赛课教师本人、备课组乃至整个教研组都会参与研究在数字教材使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怎样能达到更好的效果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赛课教师本人提升使用数字教材的能力,本组成员从中也掌握数字教材的使用技能,比如资源如何导入、视频使用使用、如何生成八桂教学通课件、八桂教学通的优秀资源如何获取、如何提升课堂效率等。这对于推动、提升使用某项新教学手段的普及具有良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为学科教学带来了诸多的可能性,其中数字教材更是得到了诸多一线教师的认可和青睐。伴随数字教材的普及,初中学科教学在应用其静态课程内容的同时,也充分挖掘其多媒体资源,推进资源的生成,充分发挥出了数字教材的优势。因此,基于“双减”下的学科教学,教要对深入认识和掌握数字教材的应用方法,提升数字教材应用水平,构建新型教与学的体系。
参考文献:
[1]周国华.数字教材助力课堂教学变革[J].中初中数字化教学,2022(10):85-89.
[2]马学清.融入数字教材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转型[J].中初中数字化教学,2021(S1):97-99.
[3]孙少辉.依托数字教材破解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难题[J].中学物理,2021,39(24):22-25.
[4]赵丽红.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资源的合理应用分析[J].信息与电脑(16):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