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主题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作者】 刘 伟

【机构】 新疆沙雅县第七中学(沙雅县实验中学) 



【正文】  【摘 要】 伴随着我国教育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之下,广大教学工作者可以亲身感受到新课改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往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课改的实际要求。在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教学当中,主题式教学的开发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习与掌控地理知识的过程当中发展基本技能,进而有效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培育技能与思维。
  【关键词】 主题式教学;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运用策略;探究

  在地理教学中引入主题式教学主要作用是让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清晰地讲述地理知识的重要部分,能够加速学生们对地理新知识的吸收和长期记忆。当前,主题式的地理教学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欢。在地理教学中,学生们能快速的明白本堂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重点,给教师和学生们更多交流机会,促使学生们和地理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也能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丰富学生们的地理文化知识。初中学校开展了一些的主题式的教学方法指导活动,是的主题式的教学具有更多灵活性、激发出学生们的地理思维意识,让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中积极的表现自己、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一、引入生活案例,提升实践积极性
  初中地理知识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其中涵盖诸多生活知识,也带有比较丰富的地貌与物产等等知识内容,还会涉及到一些地球生态问题。素质教育下,教师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让学生充分掌控地理知识,还需要提升学生的地理素质,完善学生的思维品德。通过生活案例可以增强初中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认知,也可以使得初中生明白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让初中生产生保护生态的想法。比方说,在实际进行“水资源”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向初中生介绍水资源分布的具体状况,阐述有关于水资源储存量以及资源量等等问题,让初中生了解我们国家水资源的具体状况,积极培育初中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避免初中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出现浪费水资源的状况,进一步实现对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培育。虽然教学需要以教学材料为主,但是教材内容始终有限,要想实现初中生地理思维的有效延伸,就需要在协助初中生掌控课本知识的同时,为初中生收集更多有关于课程的信息,并且通过更加全面并且有趣的引导方式,使得初中生可以感受到地理课程知识的魅力,科学并且有意识的将地理课程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进一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引入生活案例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地理课程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得初中生可以产生学习意识,全身心的投入到课程教学活动当中。
  二、提高课堂互动水准,突破学科关键知识
  课堂教学作为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提升课堂互动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为了加强课堂教学互动,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讨论与交流。借助这种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初中地理老师需要对初中生进行一定指导与提问,以此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突破学科关键知识,实现学生高效学习。同时要想更好地提升课堂互动水平,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积极参与到学生交流活动中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以《世界气候》学习为例,初中地理老师可以进行科学分组,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查询和了解世界各个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并对这些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和具体特征进行总结,要求学生采用列表的方式将其整理出来,以此避免出现混淆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并根据学生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另外,教师应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身的看法,并给予一定的点评,帮助学生了解认识自身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实现与学生的互动,教师需要全程参与其中,以此来深化师生之间的交流,确保课堂高效教学。
  三、组织课外考察活动
  地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教师需要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比方说野外考察活动以及社会调查活动等等,进一步拉近初中生与社会、自然之间的距离,使得初中生可以通过实践进一步感受自然环境当中河流、地貌、地形以及气候等等因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地理实践力。比方说,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一教学内容实际进行讲授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考察活动:探究经济发展。初中生在深入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以后,应用所学知识探究家乡发展工业、农业的优势以及劣势。初中生通过问卷调查、走访以及到田野中实地考察等等活动。明确“在家乡城市边缘进行工业发展,可以利用发达的运输方式促进工业厂商的发展,促进工业发展与城乡结合。”“根据不同地理环境选择不同方式的农业发展,比如种植业以及养殖业等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等等家乡发展方式。通过课外考察,初中生可以客观的了解到家乡的地理环境,并且可以结合所学内容为家乡发展提出建议。
  结语
  主题式教学是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在主题教学中教学目标更为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也更为清晰。所以,初中地理老师需要进一步增强对主题式教学的重视程度,通过对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分析,进行主题式教学目标的确定,并且通过围绕教学目标科学的规划教学环节以及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情景式主题教学、优化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熊四华.基于区域认知素养的初中地理主题式教学实践探索——以“地形和四大名山”为例[J].地理教育,2023,No.345(03):54-57.
  [2]曹梅.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式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No.243(02):123-125.
  [3]刘荣.主题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24):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