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者】 周 平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城关镇第三完全小学
【正文】 【摘 要】 教育要适度超前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是关键。要在语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营造一种“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的教学理念。教育是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 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培养;主动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近年来笔者作了初步的探索,总结了以下三点做法和体会:
一、语文教学中育人思路要革新观念
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成为按固定尺度铸造标准件的“铸工”,学生成了按标准加工的“原件”和被任意摆布的“木偶”,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低下。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才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领悟教育方式手段的创新,由经验型的传授知识转向研究型的学法指导。授之以“渔”,交给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培养创新思维习惯。
二、语文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创主动思维
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去激发学生探索、研究、发现和运用学科知识的兴趣,并使之成为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发展他们的个性特征,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只有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才能够充分想象、自由思考,学生才会对复杂的客观对象作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大胆提出新思想、新方法、新问题,让学生成为科学知识的再发现者。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不要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更不能用简单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流行着“教师布置习作题目——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样一种僵化的教学模式。表面看,这种教学模式似乎也尽到了教师的“责任”,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的学生,不但不能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而且已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也会熄灭。
三、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常创常新的能力
教师培养了学生学法的创新,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形成了创造性思维品质,使他们在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中,养成善思考、务创新的定势,可以受益终身。但创新的道路并不会一帆风顺,有时甚至走进死胡同,这就需要教师用名人创新的典型事例激励学生,培养他们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要有百折不牢的顽强毅力,不怕创新过程中的错误和困难的精神品质。诺贝尔偌若在几百次试验的失败中,若是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而悲观泄气,发明炸药就不会成功;法拉第假如惧怕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就不会开创电磁学的新领域……这样促使学生在新的实践中树立信心,排除万难,去常创常新。
总之,素质教育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摇篮。只要教师教学方法得当、引导得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廖良志《新课程·教育学术》
[2]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
[3]《语文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 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培养;主动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近年来笔者作了初步的探索,总结了以下三点做法和体会:
一、语文教学中育人思路要革新观念
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成为按固定尺度铸造标准件的“铸工”,学生成了按标准加工的“原件”和被任意摆布的“木偶”,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低下。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才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领悟教育方式手段的创新,由经验型的传授知识转向研究型的学法指导。授之以“渔”,交给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培养创新思维习惯。
二、语文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创主动思维
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去激发学生探索、研究、发现和运用学科知识的兴趣,并使之成为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发展他们的个性特征,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只有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才能够充分想象、自由思考,学生才会对复杂的客观对象作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大胆提出新思想、新方法、新问题,让学生成为科学知识的再发现者。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不要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更不能用简单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流行着“教师布置习作题目——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样一种僵化的教学模式。表面看,这种教学模式似乎也尽到了教师的“责任”,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的学生,不但不能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而且已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也会熄灭。
三、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常创常新的能力
教师培养了学生学法的创新,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形成了创造性思维品质,使他们在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中,养成善思考、务创新的定势,可以受益终身。但创新的道路并不会一帆风顺,有时甚至走进死胡同,这就需要教师用名人创新的典型事例激励学生,培养他们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要有百折不牢的顽强毅力,不怕创新过程中的错误和困难的精神品质。诺贝尔偌若在几百次试验的失败中,若是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而悲观泄气,发明炸药就不会成功;法拉第假如惧怕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就不会开创电磁学的新领域……这样促使学生在新的实践中树立信心,排除万难,去常创常新。
总之,素质教育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摇篮。只要教师教学方法得当、引导得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廖良志《新课程·教育学术》
[2]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
[3]《语文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