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作者】 张丽燕
【机构】 陕西省礼泉县第一中学
【正文】 【摘 要】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原有的生物教学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所以,对于生物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的改革,成为我们首要完成的任务,对此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关键词】 高中生物;创新教育
一、高中生物创新教育实行的必要性
美国教育家波亚说过:“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就是自己发现。”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满堂灌”模式一直难以改变,很多教师认为生物的知识点多,学习任务大,时间有限,往往都是填鸭式的教学,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考和做笔记都是围绕着教师进行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不会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导致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往往就是死记硬背,最后出现知识理解方面的欠缺,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慢慢消失,所以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当今新课改的要求,也无法满足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
二、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教育策略
1.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所以教师要更新原有的教学理念,深刻的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时,应把自己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加强教学理念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时聆听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认真的采纳学生的反馈,进行自我剖析,主动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把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式教学,改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的教学。
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的探索和思考,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而衍生的情景式教学,现在已经成为高中各科教学的热门话题之一。情景式教学通过问题情境、生活情景、实验情景及直观情景等四个方面,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疑问,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学习能力,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2.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喜欢生物,才能对生物学科产生兴趣,并积极的学习。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与初中的生物课程不一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知识也在不断的拓展和更新,学生学习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生物又是一门实验学科,根据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实际,以游戏、实验及与生活的联系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理论联系实践中深化知识。比如,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与合作”这一节的学习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就让学生感觉到吃力。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可以采用让学生用彩泥等各种材料建构动植物细胞的物理模型,比较两种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能深刻的理解相关的知识,为后面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奠定了基础。
3. 应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设备逐渐走进了课堂,比如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让课堂教学更加的形象生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一节的学习中,利用多媒体教学中插入动画,展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的复制、联会、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及受精作用过程,并与之前的有丝分裂过程进行比较,使看不见摸不着细胞微观世界通过动画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两种分裂的区别和联系,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拓展知识面。
4.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教学远大于实验教学”现象,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学生记住了课本的知识,但是很多知识要靠实验获得,但是很多内容都无法在实验室中进行验证和探究,所以学生在很多知识掌握上存在死记硬背的情况。因此在有限的条件下,教师尽可能的带学生走进实验室,从实验中深化掌握生物知识。
比如,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酶的特性”这一节的学习中,我们带学生走进实验室,给学生准备多种材料,鼓励他们分组根据自己的思路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最后让各组学生总结自己的实验成功和失败之处,让学生在动脑又动手的同时进行总结和反思,加深了他们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比如“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可以采用分多组,其中一组按照课本介绍的步骤来进行,其他组设置如:将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滤液细线不能保证细直齐、滤纸条一端不剪两角等,通过这几组实验结果比较,来掌握实验中会出现的问题,就能达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就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根据学生的特点,择优选取教学方法,转换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操作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教师也应该不断的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拓展知识面,适应以后的生物教学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家龙.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体温设计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2)
[2]王金灿.高中生物概念教学初探[j].内蒙古教育,2012,(09)
[3]朱小卫.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长三角(教育),2012,11:52-53
[4]徐雪萍.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j].赤子(上中旬),2015,20:294
【关键词】 高中生物;创新教育
一、高中生物创新教育实行的必要性
美国教育家波亚说过:“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就是自己发现。”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满堂灌”模式一直难以改变,很多教师认为生物的知识点多,学习任务大,时间有限,往往都是填鸭式的教学,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考和做笔记都是围绕着教师进行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不会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导致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往往就是死记硬背,最后出现知识理解方面的欠缺,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慢慢消失,所以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当今新课改的要求,也无法满足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
二、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教育策略
1.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所以教师要更新原有的教学理念,深刻的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时,应把自己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加强教学理念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时聆听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认真的采纳学生的反馈,进行自我剖析,主动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把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式教学,改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的教学。
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的探索和思考,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而衍生的情景式教学,现在已经成为高中各科教学的热门话题之一。情景式教学通过问题情境、生活情景、实验情景及直观情景等四个方面,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疑问,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学习能力,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2.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喜欢生物,才能对生物学科产生兴趣,并积极的学习。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与初中的生物课程不一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知识也在不断的拓展和更新,学生学习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生物又是一门实验学科,根据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实际,以游戏、实验及与生活的联系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理论联系实践中深化知识。比如,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与合作”这一节的学习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就让学生感觉到吃力。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可以采用让学生用彩泥等各种材料建构动植物细胞的物理模型,比较两种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能深刻的理解相关的知识,为后面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奠定了基础。
3. 应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设备逐渐走进了课堂,比如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让课堂教学更加的形象生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一节的学习中,利用多媒体教学中插入动画,展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的复制、联会、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及受精作用过程,并与之前的有丝分裂过程进行比较,使看不见摸不着细胞微观世界通过动画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两种分裂的区别和联系,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拓展知识面。
4.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教学远大于实验教学”现象,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学生记住了课本的知识,但是很多知识要靠实验获得,但是很多内容都无法在实验室中进行验证和探究,所以学生在很多知识掌握上存在死记硬背的情况。因此在有限的条件下,教师尽可能的带学生走进实验室,从实验中深化掌握生物知识。
比如,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酶的特性”这一节的学习中,我们带学生走进实验室,给学生准备多种材料,鼓励他们分组根据自己的思路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最后让各组学生总结自己的实验成功和失败之处,让学生在动脑又动手的同时进行总结和反思,加深了他们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比如“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可以采用分多组,其中一组按照课本介绍的步骤来进行,其他组设置如:将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滤液细线不能保证细直齐、滤纸条一端不剪两角等,通过这几组实验结果比较,来掌握实验中会出现的问题,就能达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就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根据学生的特点,择优选取教学方法,转换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操作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教师也应该不断的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拓展知识面,适应以后的生物教学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家龙.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体温设计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2)
[2]王金灿.高中生物概念教学初探[j].内蒙古教育,2012,(09)
[3]朱小卫.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长三角(教育),2012,11:52-53
[4]徐雪萍.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j].赤子(上中旬),2015,20: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