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英语“读-赏-析-写”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 武 芳
【机构】 山西省晋城市凤鸣中学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英语课程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读写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层次却不甚关注。高质量的写作生成需要充分的信息输入,教师不仅要强化学生的语言知识和阅读能力,更要提升他们的写作策略和思维品质。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文本的内在资源,根据学生的思维认知发展,优化教学设计,与学生一起记忆、理解、应用、评价和创新,引导学生在分析文本、写作创新的过程中,以读促写、以写促思。
二、初中英语“读-赏-析-写”四步教学模式
要提高初中英语读写教学质量,可采用“语境设置—范文欣赏一习作自析一习作改写”的四步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的优质读写教学。以人教版初中英语Go for it!教材八年级下 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Section B的阅读语篇为例,开展读写结合的实践探索。
(一)语境设置,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朝着多种方向去思考,从而探索出不同方法和途径的思维方式。最常见的思维发散可视化就是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零散的知识通过内在的关联连成一个整体进行认知和记忆。以八下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the room?的Section B2b为例,教材里讲到Ms Miller 和Mr. Smith 对于学生是否要做家务有着不同的观点。在上课时,创设出思维导图呈现不同的家务以及大家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为学生学习生词,储备短语做出准备。
(二)范文欣赏,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抽象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是以分析、比较、概括等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语篇作为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传递的不仅是信息和语言知识,还包括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准确而有创造性地解读范文:Read for structure(结构)、Read for content(内容)、Read for language(语言表达)。
1. Read for structure
Read for structure的目的是从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出发,分析总结出写作所需要的框架,激活学生的分析思维。以八下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the room?的Section B2b为例,教材提供了两篇较长的语篇向我们展示了书写观点性文章的基本结构。在解读这样的文本时,可以从agree和disagree两种观点,以及从opinion,reasons,conclusion三个方面画出结构图,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厘清线索,培养逻辑思维。
熟悉文本的语篇和段落结构能够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文章脉络,为后续写作的谋篇布局做好铺垫。因此,教师要把文本文脉分析和逻辑思维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
2. Read for content
Read for content的目的是根据教材语篇内容,参照中考读写综合题型设计信息差活动,让学生在熟悉读写综合题型答题技巧的同时,掌握写作思路,学习必要的词汇,激活分析、比较、推断、归纳的思维能力。还以八下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the room?的Section B2b为例,教材提供了两篇书信。细读语篇,学生可以发现其共同点,都是从opinion, reasons, conclusion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从而分析出观点性文章的基本构成。在英语读写教学中,需要教师巧设问题,带着学生深入剖析、解读文本,进而对信息进行重组、整合,从而锻炼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以及信息查找、归纳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 Read for language
Read for language的目的是“学中用,用中学”,从单词、词组到句子,一步步搭建写作的脚手架,给予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完成挑战的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活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如何把这些词汇和句式融入到语篇中去运用呢?教师可以设置从单词、词组到句子的练习。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单词、词组还是句子的练习都应该在语篇中呈现。这不仅为写作提供更多的输入,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写作的框架结构。
(三)习作自析,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指能够辨别、比较、评价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的异同或高下的能力。通过比较和评价,学生深入思考范文和自己习作之间的结构异同,直观地反思自己习作内容的优缺点,了解自己习作中存在的语言问题,确定修改的方向。通过比较和评价,学生能更透彻地解读评价标准,领悟写作技巧。
在英语读写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关注思维、内容和语言三者的统一。写作前的阅读为三者的整合做了必要的铺垫和充分的输入,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时得出的语篇结构、内容构成和语言进行“仿写”。仿写可以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在思维上实现从借鉴到创新的迁移。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技能再现与运用。先模仿后超越,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其写作热情。
(四)习作改写,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指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运用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得出富有创造性的方案。同一篇范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参考价值,写作应源于范文,又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与创新。学生不仅要模仿运用所学语言,而且要根据个人实际创造生成新的语言表达。
学生可以依据评价标准进行自查:结构是否有三部分,内容是否包括 Introduction/Problems/Solution 三方面,句子是否使用新学到的句式等。但对于语言更高阶的运用,可能需要借鉴同伴的资源,打开思路,实现共同提升;也可以通过小组共同观察、修订,更全面地发现问题,获得更丰富的素材;还有,教师的点评也会使文章更有深度和厚度。
经过修订,学生的创新点明显体现在:内容更加丰富、增加了连接词、文章更加通顺完整。因此,自查评价标准、比较同伴作品和教师点评,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写作素养。
三、结语
通过读写“四步”教学模式进行读写综合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普遍反映写作有了章法,下笔更有自信了,习作也是可圈可点。读写“四步”教学模式从语境导人,通过解读范文、赏析范文、修订范文,为最后写作的输出做铺垫;上一个活动服务于下一个活动,下一个活动是上一个活动的提升,各环节紧紧相扣,融为一体,最后水到渠成。这样的设计和安排循序渐进、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英语课程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读写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层次却不甚关注。高质量的写作生成需要充分的信息输入,教师不仅要强化学生的语言知识和阅读能力,更要提升他们的写作策略和思维品质。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文本的内在资源,根据学生的思维认知发展,优化教学设计,与学生一起记忆、理解、应用、评价和创新,引导学生在分析文本、写作创新的过程中,以读促写、以写促思。
二、初中英语“读-赏-析-写”四步教学模式
要提高初中英语读写教学质量,可采用“语境设置—范文欣赏一习作自析一习作改写”的四步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的优质读写教学。以人教版初中英语Go for it!教材八年级下 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Section B的阅读语篇为例,开展读写结合的实践探索。
(一)语境设置,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朝着多种方向去思考,从而探索出不同方法和途径的思维方式。最常见的思维发散可视化就是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零散的知识通过内在的关联连成一个整体进行认知和记忆。以八下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the room?的Section B2b为例,教材里讲到Ms Miller 和Mr. Smith 对于学生是否要做家务有着不同的观点。在上课时,创设出思维导图呈现不同的家务以及大家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为学生学习生词,储备短语做出准备。
(二)范文欣赏,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抽象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是以分析、比较、概括等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语篇作为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传递的不仅是信息和语言知识,还包括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准确而有创造性地解读范文:Read for structure(结构)、Read for content(内容)、Read for language(语言表达)。
1. Read for structure
Read for structure的目的是从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出发,分析总结出写作所需要的框架,激活学生的分析思维。以八下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the room?的Section B2b为例,教材提供了两篇较长的语篇向我们展示了书写观点性文章的基本结构。在解读这样的文本时,可以从agree和disagree两种观点,以及从opinion,reasons,conclusion三个方面画出结构图,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厘清线索,培养逻辑思维。
熟悉文本的语篇和段落结构能够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文章脉络,为后续写作的谋篇布局做好铺垫。因此,教师要把文本文脉分析和逻辑思维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
2. Read for content
Read for content的目的是根据教材语篇内容,参照中考读写综合题型设计信息差活动,让学生在熟悉读写综合题型答题技巧的同时,掌握写作思路,学习必要的词汇,激活分析、比较、推断、归纳的思维能力。还以八下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the room?的Section B2b为例,教材提供了两篇书信。细读语篇,学生可以发现其共同点,都是从opinion, reasons, conclusion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从而分析出观点性文章的基本构成。在英语读写教学中,需要教师巧设问题,带着学生深入剖析、解读文本,进而对信息进行重组、整合,从而锻炼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以及信息查找、归纳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 Read for language
Read for language的目的是“学中用,用中学”,从单词、词组到句子,一步步搭建写作的脚手架,给予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完成挑战的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活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如何把这些词汇和句式融入到语篇中去运用呢?教师可以设置从单词、词组到句子的练习。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单词、词组还是句子的练习都应该在语篇中呈现。这不仅为写作提供更多的输入,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写作的框架结构。
(三)习作自析,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指能够辨别、比较、评价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的异同或高下的能力。通过比较和评价,学生深入思考范文和自己习作之间的结构异同,直观地反思自己习作内容的优缺点,了解自己习作中存在的语言问题,确定修改的方向。通过比较和评价,学生能更透彻地解读评价标准,领悟写作技巧。
在英语读写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关注思维、内容和语言三者的统一。写作前的阅读为三者的整合做了必要的铺垫和充分的输入,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时得出的语篇结构、内容构成和语言进行“仿写”。仿写可以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在思维上实现从借鉴到创新的迁移。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技能再现与运用。先模仿后超越,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其写作热情。
(四)习作改写,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指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运用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得出富有创造性的方案。同一篇范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参考价值,写作应源于范文,又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与创新。学生不仅要模仿运用所学语言,而且要根据个人实际创造生成新的语言表达。
学生可以依据评价标准进行自查:结构是否有三部分,内容是否包括 Introduction/Problems/Solution 三方面,句子是否使用新学到的句式等。但对于语言更高阶的运用,可能需要借鉴同伴的资源,打开思路,实现共同提升;也可以通过小组共同观察、修订,更全面地发现问题,获得更丰富的素材;还有,教师的点评也会使文章更有深度和厚度。
经过修订,学生的创新点明显体现在:内容更加丰富、增加了连接词、文章更加通顺完整。因此,自查评价标准、比较同伴作品和教师点评,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写作素养。
三、结语
通过读写“四步”教学模式进行读写综合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普遍反映写作有了章法,下笔更有自信了,习作也是可圈可点。读写“四步”教学模式从语境导人,通过解读范文、赏析范文、修订范文,为最后写作的输出做铺垫;上一个活动服务于下一个活动,下一个活动是上一个活动的提升,各环节紧紧相扣,融为一体,最后水到渠成。这样的设计和安排循序渐进、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