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一年级小学生的数学适应性教学分析

【作者】 陈 怡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椑木中心学校



【正文】  【摘 要】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数学适应性教学也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本文以一年级小学生的数学适应性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数学适应性教学的目的、原则、方法和效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学适应性教学;一年级小学生;目的;原则;方法;效果

  一、数学适应性教学的目的
  数学适应性教学旨在针对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和需求,通过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基础知识扎实、能力素质提高的目的。
  二、数学适应性教学的原则
  (一)差异化原则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不同,成长环境不同,知识积累量也存在显著差异。如果采取“一刀切”的原则,只能满足多数学生(中等生)的发展需求。对于优等生或学困生,则非常“不公平”。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差异化原则,兼顾每位学生的客观需要。
  (二)个性化原则
  我们要充分了解学情,尤其是学生的性格、兴趣、特长和需求,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比如,有的学生比较外向,善于和他人沟通,针对这类学生,要鼓励其积极发言。或者在小组中兼任“发言人”的角色。
  (三)综合性原则
  我们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注重实践与应用的结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里的综合性从两个角度出发,其一,是从“人”的角度出发,针对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其二,是从教材出发,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前后衔接,要做到循序渐进,温故知新。
  三、数学的适应性教学方法
  (一)成对辅导法
  成对辅导法是一种常见的数学适应性教学方法,非常适合一年级小学生。其基本思想是将学生分为不同水平的小组,由相邻两个水平差不多的学生成对协作,使较慢的学生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并加强与同伴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具体实施该方法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将学生按照数学学习情况分组。根据考试成绩或者其他评估方式,将学生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的组别,使每个组成员的数学学习水平相近似。
  (2)确定成对辅导关系。在每个组别内,建立对应的辅导关系,让高水平的同学与低水平的同学成为一组,并根据需要进行相互辅导。同时,每个学生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重新分组,以便更好地发挥相互辅导的作用。
  (3)安排活动并指导学生。为了更好地开展成对教学,可以安排和制定一些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活动,如创编故事、绘制图画、做游戏等。同时,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事前指导,并在活动过程中及时检查和纠正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综合评价成果。在一组的学习活动结束之后,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但不限于学习成果、参与度、主动性、完成度、合作能力等方面。并及时纠正不足之处,以期更好地实现数学适应性教学效果。
  (二)小组合作法
  小组合作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协调小组中的个性化差异的同时,促进学习效果。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做出及时调整。通过小组合作法,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可以获得更加丰富、互动和有趣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具体实施该方法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根据学生特点分组。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学习水平等特点,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尽量水平相当,以便发挥小组的协作作用。
  (2)制定小组合作计划。制定适合小组学习的计划和教学方案,包括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资源需求。
  (3)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安排小组学生针对特定主题或问题进行合作学习,比如做游戏、做绘本、角色扮演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沟通、领导和团队精神。
  (4)检查后给予反馈。学生开展活动后,老师需要检查各组在活动中的表现,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鼓励他们努力进步。
  (三)教材辅导法
  该方法操作性强、重复性佳,很好地保证了教学效果。在实践过程中,老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灵活调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具体实施该方法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章节顺序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教学方法和资源的选择。
  (2)展开教学。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示范、实践、游戏、评价等,辅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比如,老师在讲解一个概念时,可以涉及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在讲解公式和运算时,可以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组织复习。由于小学生的记忆时间相对较短,需要安排不同的复习环节,巩固学生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地回顾、总结和复习已学的知识点。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的复习工具和方式,如卡片游戏、动画视频、小测验等。
  (4)展开提高。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后,老师需要逐步引导学生走向更高的阶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练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可以使用一些难度适当的练习题和作业等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水平。
  结语
  数学适应性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运用数学适应性教学策略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