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双减”政策背景下思维导图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王晓菲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实验学校
【正文】 【摘 要】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21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它基于近几年“减负”的教育改革,尝试解决中小学生学习负担重、应试性等问题。在此社会大教育背景之下,为迎接这一变革所带来的挑战,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调整教学行为便显得十分迫切,这也是对我们英语教学提质增效的一次挑战。
【关键词】 “双减”政策;思维导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双减政策主要是减轻学生的家庭作业量,尽量让他们在学校完成作业,另外就是减少课外的辅导,尽量给孩子多一点的自由空间和时间。事实上,双减政策是为了让学生摆脱沉重的学习负担,让学科教育回归校园。其次,双减政策是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题海战术”和校外培训负担的重要政策,这意味着今后的补课机构不能够再为学生补习主要科目。
“双减”政策下,学生的课后负担减轻了,那便更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在我们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上做足文章。抓住教学的重难点,精准施教,力争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吸收和内化所学的英语知识。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不能够像以往一样过于重视对知识的讲解,还需要对学生的这些能力或者品质进行培养。而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点,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一、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主要意义
1.思维导图下的英语阅读模式能激发学生阅读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堂不同活动部分:课前、课中或课后,同时以英语阅读中多种阅读材料的体裁为载体,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类型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有效刺激英语学习的热情。这种模式在读前使用导图设计相关头脑风暴活动,使用丰富的色彩、图形,形象化、直观化地呈现文章的脉络框架、关键词和主要内容,也帮助学生对文本理解、知识吸收和快速记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得到了明显提高。
2.思维导图下的英语阅读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认同。
该模式不仅改善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还易帮助学生形成全局观,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同时,在长期使用该模式情况下,学生会逐步了解、掌握不同体裁阅读材料的特点,逐步降低了他们的阅读难度,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已有图式得到不断刷新,眼界得到打开。
3.思维导图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在该阅读模式的辅助线,学生在制图、读图的过程中,易于回忆起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网络,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对新旧知识进行有效整合。
4.能够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阅读盲点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利用,可以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阅读思维绘制思维导图,而教师通过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就能够了解学生的阅读思路,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阅读策略,以指导学生更加高效的阅读。通过对思维导图的观察,教师可以大概掌握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程度,可以对他们的阅读难点进行掌握,然后才去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阅读难点,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本文以《Bus 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an Old Man》为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叫王平的青年司机和乘客在路边救起一个生病的老人的故事。
1.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阅读之前
在阅读之前,笔者就设计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讨论,If you see an old man lying on the side of the road, will you help him? Why or why not?这个问题一经抛出, 学生都纷纷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We should help him,有的学生则说I don’t know, because I’m afraid to get into trouble .随后,笔者在黑板上绘制以“扶不扶”为主题的思维导图,将学生所想到的有关信息画出来。如下图:
通过这个思维导图,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发散,他们也知道要想了解一件事,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许多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都在想自己所提到的这些内容是否会在接下来的阅读文本中提到,阅读文章又是如何介绍的。
2.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阅读之中
在上面的思维导图的帮助之下,学生能够快速进人到阅读情境之中。在经过大概的阅读之后,学生就可以确定when,where,What,who等可以作为事故的关键词。然后通过这些关键词,学生对文章进行仔细地阅读,寻找这些关键词的重要信息,进一步扩充思维导图。那么通过一般寻找关键信息,一边扩充导图,学生对这些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就会进行思考,这可以帮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3.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阅读之后
当学生绘制了自己的思维导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导图展示出来,通过与其他同学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并讲解自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过程,这样可以实现学生思维的碰撞。当学生之间的理解有冲突时,他们就可以进行讨论,然后找到自己的不足。例如,在views这个环节时,一些学生说“I agree that people often do not help others because they do not want to get into trouble”,但是,有些学生不赞同,于是说出自己的意见。通过两相对比,学生就会发现描述事情发生过程及情感升华的表达方式。最后,教师通过观看学生所制作的思维导图,就会大致了解学生对文章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不足设计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去阅读文章。如此,就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结语
综上,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地引进这一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对该教学模式应用时,教师在阅读之前可以先鼓励学生围绕主题说出文章有可能会提到的题干,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已的猜测去阅读文章,去找寻题干中的信息,并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样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就会更加的深刻。
参考文献:
[1]郭春梅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复习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中学生英语,2019(24):23.
[2]杨少青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中学生英语,2019(24):48.
[3]林卫华 《核心素养视角下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6):105+107.
【关键词】 “双减”政策;思维导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双减政策主要是减轻学生的家庭作业量,尽量让他们在学校完成作业,另外就是减少课外的辅导,尽量给孩子多一点的自由空间和时间。事实上,双减政策是为了让学生摆脱沉重的学习负担,让学科教育回归校园。其次,双减政策是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题海战术”和校外培训负担的重要政策,这意味着今后的补课机构不能够再为学生补习主要科目。
“双减”政策下,学生的课后负担减轻了,那便更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在我们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上做足文章。抓住教学的重难点,精准施教,力争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吸收和内化所学的英语知识。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不能够像以往一样过于重视对知识的讲解,还需要对学生的这些能力或者品质进行培养。而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点,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一、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主要意义
1.思维导图下的英语阅读模式能激发学生阅读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堂不同活动部分:课前、课中或课后,同时以英语阅读中多种阅读材料的体裁为载体,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类型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有效刺激英语学习的热情。这种模式在读前使用导图设计相关头脑风暴活动,使用丰富的色彩、图形,形象化、直观化地呈现文章的脉络框架、关键词和主要内容,也帮助学生对文本理解、知识吸收和快速记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得到了明显提高。
2.思维导图下的英语阅读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认同。
该模式不仅改善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还易帮助学生形成全局观,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同时,在长期使用该模式情况下,学生会逐步了解、掌握不同体裁阅读材料的特点,逐步降低了他们的阅读难度,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已有图式得到不断刷新,眼界得到打开。
3.思维导图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在该阅读模式的辅助线,学生在制图、读图的过程中,易于回忆起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网络,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对新旧知识进行有效整合。
4.能够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阅读盲点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利用,可以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阅读思维绘制思维导图,而教师通过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就能够了解学生的阅读思路,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阅读策略,以指导学生更加高效的阅读。通过对思维导图的观察,教师可以大概掌握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程度,可以对他们的阅读难点进行掌握,然后才去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阅读难点,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本文以《Bus 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an Old Man》为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叫王平的青年司机和乘客在路边救起一个生病的老人的故事。
1.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阅读之前
在阅读之前,笔者就设计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讨论,If you see an old man lying on the side of the road, will you help him? Why or why not?这个问题一经抛出, 学生都纷纷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We should help him,有的学生则说I don’t know, because I’m afraid to get into trouble .随后,笔者在黑板上绘制以“扶不扶”为主题的思维导图,将学生所想到的有关信息画出来。如下图:
通过这个思维导图,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发散,他们也知道要想了解一件事,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许多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都在想自己所提到的这些内容是否会在接下来的阅读文本中提到,阅读文章又是如何介绍的。
2.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阅读之中
在上面的思维导图的帮助之下,学生能够快速进人到阅读情境之中。在经过大概的阅读之后,学生就可以确定when,where,What,who等可以作为事故的关键词。然后通过这些关键词,学生对文章进行仔细地阅读,寻找这些关键词的重要信息,进一步扩充思维导图。那么通过一般寻找关键信息,一边扩充导图,学生对这些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就会进行思考,这可以帮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3.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阅读之后
当学生绘制了自己的思维导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导图展示出来,通过与其他同学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并讲解自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过程,这样可以实现学生思维的碰撞。当学生之间的理解有冲突时,他们就可以进行讨论,然后找到自己的不足。例如,在views这个环节时,一些学生说“I agree that people often do not help others because they do not want to get into trouble”,但是,有些学生不赞同,于是说出自己的意见。通过两相对比,学生就会发现描述事情发生过程及情感升华的表达方式。最后,教师通过观看学生所制作的思维导图,就会大致了解学生对文章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不足设计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去阅读文章。如此,就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结语
综上,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地引进这一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对该教学模式应用时,教师在阅读之前可以先鼓励学生围绕主题说出文章有可能会提到的题干,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已的猜测去阅读文章,去找寻题干中的信息,并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样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就会更加的深刻。
参考文献:
[1]郭春梅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复习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中学生英语,2019(24):23.
[2]杨少青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中学生英语,2019(24):48.
[3]林卫华 《核心素养视角下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6):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