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

【作者】 薛继华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实验小学



【正文】  数学符号简洁、抽象、准确、清晰,具有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便于交流的功能。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会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进行数学思考。符号感是指主动地、有意识地感受和运用数学符号的态度和意识符号感是数学新课程的核心概念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感。本文试图通如何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呢?我认为,学生符号感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引“生活之水”唤醒符号意识
  挖掘学生已有经验中潜在的符号意识。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符号化”的世界,生活中处处体现着符号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事实上,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前,早已感知到生活中的符号,已经具有一定的符号意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结合具体情境,就能充分激活学生潜藏的“符号意识”,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重要基础。在实际情境中帮助学生建立符号意识。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要解决数学符号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多为学生创设一些应用数学知识的情境。
  二、行“有效之法”理解符号含义
  数学符号有自己的思想内容,它可以按一定的规则组织起來,并能简洁地反映事物的内在木质。它准确、清晰,具有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便于交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通过逐步渗透,注重体验,主动构建的方式来让学生理解符号的含义,从而达到内化与发展。
  1、逐步渗透。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必须有月的、有计划、有步骤渗透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在低年级数的计算教学中,就用()、口、(0A、?等代替未知数X让学生在其中填数,例如3+4二0,6+ ()二8.到了中年级,在教学“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时,出现用字母x表示数,如求x+15二40中的未知数x。到了高年级,可以通过激发联想活动,提高学牛驾驭数学符号的能力。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解决小学数学中的复合应用题;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用自创符号(图形、标记〉来表达题意,以便于解答:还可以不断加大数学语言符号与口常语言符号的互译等。总之,采取逐步渗透的方法培养符号感,应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科学顺序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措施逐步渗透。
  2、注重体验,学生学习数学符号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会存在许多障碍和困难,除学生主观原因外,客观上数学符号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在其过于形式化也是导致学生理解数学符号较为困难的另种原因。教学中以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符号的价值。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学习一个数学符号起始阶段,教师应给数学符号赋子具体的内容,通过借助一定的活动材料,在实际问题情境中结合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的意义。
  三、用“有机之材”——深化符号认识
  数学符号的功能是用符号的形式代表符号所表达的丰富内容,虽然数学符号是抽象的,但它充满生机,有其数学思取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索材,使学习活动尽可能处于其中,是增强学生数学符号感的有效途径之一提供操作型素材。数学符号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感性一理性f运用”的辩证过程。将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操作转化为对符号的操作,有利于增强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不是枯燥的。在运算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符号工具,数学符号的发明及使用比数字要晚,但其数量却超过了数字。现在我们常用的数学符号已超过了200个,其中,每一个符号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教师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选择一些典型例题与练习题,让学生体验这样“有趣的经历”从而来培养学生将问题符号化的能力,让学生在符号运算和推理的过程中。体检到数学符号作为解题的重要工具所呈现的优越性。
  例如:在“多边形面积”这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方式,并且引导学生用数学符号来书写计算公式,用数学符号来阐述多边形图形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思考如何通过数学符号来表示多边形的计算公式,理解其中不同符号代表的含义,同时促进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深入理解。
  总之,学生符号感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教师要对学生符号感和符号意识的培养加以重视,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强化学生的符号意识,在实际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在开放拓展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