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研究
【作者】 陈传金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龙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正文】 【摘 要】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桥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语文作业“减量提质”是必然趋势,高质量的语文作业必定以新课标为参照,最终指向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策略研究
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份好的作业,既要体现作业的一般作用和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应该成为拓展学生认识渠道、提升素养的平台。“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要减什么、增哪些?又要如何设计布置作业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语文要“减”简单、重复操练的作业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语文作业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有的老师布置语文作业形式单一,不是抄写生字生词、古诗名句,就是抄文言文原文、译文、注释。学生写作业如同嚼蜡,没什么趣味。有的老师的作业全是硬性规定的,有不少内容都是机械的重复,如默写古诗词或字词,常常是默写好几遍,浪费时间,效率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通常内容杂乱、字迹潦草,作业的数量、质量都无法保证,学生自己也很难提高。这样的语文作业设计多根据书本,重在书面练习,形式单一,内容简单、陷入了机械重复操练的误区,的确很枯燥乏味,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应当“减”。
二、语文要“增”创新性、开放性、实践性的作业
语文作业设计不能片面只重视语文的认知价值,而忽视了其应有的审美价值和发展价值,具体说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样做不利于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高。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设计中,我更加注重增加一些创新性、开放性、实践性的作业,来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同时,从而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这篇课文展现了航天员杨利伟首次在太空一日的飞行经历,充满了紧张和意外。学生都很感兴趣。学完这篇课文后,我趁着这股东风顺水推舟、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交流:(1)太空生活太有趣了,你还想了解些什么?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去了解?(2)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了杨利伟为什么被称为“航天英雄了”吧,假如杨利伟叔叔到咱们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以上两个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了解当今科技成果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了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又如:在三月份的“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中,我设计如下实践作业:第一步,查找关于雷锋的故事,开展“雷锋故事会”;第二步,寻找身边的活雷锋,并引导学生通过日记、手抄报、照片、文字资料来记录活雷锋的事迹;第三步,以“我身边的雷锋”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交流记录下的活雷锋事迹;第四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评价,评选出“活动之星”。
再如:在寒假布置的“过年”这项作业中,我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节日氛围,了解传统知识,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如写日记、拍照片、抄写对联、了解民俗、制作手抄报、写春节见闻……)来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
这样做,就把作业重心由单纯的书面习题训练转移到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做到了语文作业的创新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使学生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同时,语文学习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更浓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当然,语文作业还可以增加更多的、形式多样的创新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类型作业:可以是学生合作的《孔乙己》、《范进中举》的课本剧剧表演、撰写学科拓展报告、爱国主题的演讲比赛、经典诗文的诵读、名著《红岩》的整本书阅读等等。
三、语文还要精心设计分层作业
语文作业设计不能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盲目追求共性,也不能使学习智能强的学生因“吃不饱”而懈怠,智能差的学生因“吃不了”而厌学。
语文学科分层作业涉及A、B、C三层。A层作业以夯实基础为目标;B层作业以基础题为主,适当拓展;C层作业以素质拓展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下面就来和大家加分享一下,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分层作业的几个案例:
案例1:初一面对古诗文默写的背诵与积累,A层学生注重直接性默写的机械记忆;B层学生注重理解性默写的记忆;C层学生可以自行专题性的分类积累。默写检测由C层学生来监督,B层学生加以辅助,A层学生则是重点关注的对象,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去消化。
案例2:阅读名著的读书笔记作业,对A层的要求是:写出所读章节、起止页码,概括主要内容,摘抄好词(10个以上)、好句(5句以上);对B层的要求是:写出所读章节、起止页码,概括主要内容,摘抄好句并赏析(5句以上),简要写阅读感受;对C层的要求是:写出所读章节、起止页码,并写成完整的读后感文章。
案例3:同样是记叙文写作,教师可根据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对A层学生的评价标准是:写完整,即写满五百字,能完整记叙一件事,有一个中心,语句基本通顺;对B层学生的标准是:写具体,即在叙述完整的基础上做到中心较明确,叙事有条理,语句较流畅,内容较具体;对C层学生的要求是:写生动,即要求在记事中融入一定的人物描写及景物描写,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内容充实,无论是哪一层级作业均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可选择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在实施“双减”的要求下,设计语文作业时,更应敢于创新,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开放性、实践性,分层布置作业。这样会有利于学生拓宽语文学习途径,使他们在广阔的时空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玩中学、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兴趣、发展能力。
【关键词】 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策略研究
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份好的作业,既要体现作业的一般作用和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应该成为拓展学生认识渠道、提升素养的平台。“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要减什么、增哪些?又要如何设计布置作业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语文要“减”简单、重复操练的作业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语文作业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有的老师布置语文作业形式单一,不是抄写生字生词、古诗名句,就是抄文言文原文、译文、注释。学生写作业如同嚼蜡,没什么趣味。有的老师的作业全是硬性规定的,有不少内容都是机械的重复,如默写古诗词或字词,常常是默写好几遍,浪费时间,效率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通常内容杂乱、字迹潦草,作业的数量、质量都无法保证,学生自己也很难提高。这样的语文作业设计多根据书本,重在书面练习,形式单一,内容简单、陷入了机械重复操练的误区,的确很枯燥乏味,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应当“减”。
二、语文要“增”创新性、开放性、实践性的作业
语文作业设计不能片面只重视语文的认知价值,而忽视了其应有的审美价值和发展价值,具体说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样做不利于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高。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设计中,我更加注重增加一些创新性、开放性、实践性的作业,来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同时,从而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这篇课文展现了航天员杨利伟首次在太空一日的飞行经历,充满了紧张和意外。学生都很感兴趣。学完这篇课文后,我趁着这股东风顺水推舟、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交流:(1)太空生活太有趣了,你还想了解些什么?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去了解?(2)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了杨利伟为什么被称为“航天英雄了”吧,假如杨利伟叔叔到咱们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以上两个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了解当今科技成果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了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又如:在三月份的“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中,我设计如下实践作业:第一步,查找关于雷锋的故事,开展“雷锋故事会”;第二步,寻找身边的活雷锋,并引导学生通过日记、手抄报、照片、文字资料来记录活雷锋的事迹;第三步,以“我身边的雷锋”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交流记录下的活雷锋事迹;第四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评价,评选出“活动之星”。
再如:在寒假布置的“过年”这项作业中,我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节日氛围,了解传统知识,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如写日记、拍照片、抄写对联、了解民俗、制作手抄报、写春节见闻……)来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
这样做,就把作业重心由单纯的书面习题训练转移到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做到了语文作业的创新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使学生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同时,语文学习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更浓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当然,语文作业还可以增加更多的、形式多样的创新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类型作业:可以是学生合作的《孔乙己》、《范进中举》的课本剧剧表演、撰写学科拓展报告、爱国主题的演讲比赛、经典诗文的诵读、名著《红岩》的整本书阅读等等。
三、语文还要精心设计分层作业
语文作业设计不能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盲目追求共性,也不能使学习智能强的学生因“吃不饱”而懈怠,智能差的学生因“吃不了”而厌学。
语文学科分层作业涉及A、B、C三层。A层作业以夯实基础为目标;B层作业以基础题为主,适当拓展;C层作业以素质拓展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下面就来和大家加分享一下,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分层作业的几个案例:
案例1:初一面对古诗文默写的背诵与积累,A层学生注重直接性默写的机械记忆;B层学生注重理解性默写的记忆;C层学生可以自行专题性的分类积累。默写检测由C层学生来监督,B层学生加以辅助,A层学生则是重点关注的对象,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去消化。
案例2:阅读名著的读书笔记作业,对A层的要求是:写出所读章节、起止页码,概括主要内容,摘抄好词(10个以上)、好句(5句以上);对B层的要求是:写出所读章节、起止页码,概括主要内容,摘抄好句并赏析(5句以上),简要写阅读感受;对C层的要求是:写出所读章节、起止页码,并写成完整的读后感文章。
案例3:同样是记叙文写作,教师可根据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对A层学生的评价标准是:写完整,即写满五百字,能完整记叙一件事,有一个中心,语句基本通顺;对B层学生的标准是:写具体,即在叙述完整的基础上做到中心较明确,叙事有条理,语句较流畅,内容较具体;对C层学生的要求是:写生动,即要求在记事中融入一定的人物描写及景物描写,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内容充实,无论是哪一层级作业均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可选择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在实施“双减”的要求下,设计语文作业时,更应敢于创新,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开放性、实践性,分层布置作业。这样会有利于学生拓宽语文学习途径,使他们在广阔的时空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玩中学、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兴趣、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