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推理意识的有效培养

【作者】 周丽春

【机构】 重庆市大渡口区马王小学校



【正文】  【摘 要】 推理意识的培养是数学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份内任务”。本文探讨了激发学生推理兴趣、利用几何公式推导、引导学生猜想发现和促进数学语言表达等四种培养推理意识的方法。
  【关键词】 核心素养;推理意识;小学生;培养;有效

  推理意识是促进思维在已知事实或原理基础上作猜想或下结论的逻辑推断的大脑行为。良好的数学推理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进行数学结论推断,可以让学生在大脑中找到与现实世界相关的逻辑关联,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利用数学眼光、数学语言、数学思维来与现实世界建立起逻辑联系。因此,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导向的新课标践行背景下加强学生推进意识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小学阶段,推理意识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成员”,是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发展推理能力的必要基础。因此,在大力促进学生发展“四能”形成“三会”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策略让学生在发展核心素养的同时也迎来高质量的推理意识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推理兴趣培养推理意识
  数学推理有着严密操作逻辑,其方式也是相当高深的。大多数的小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数学接触推理的时候,都是一脸的茫然,完全不知道在已知事实与未知结论之间能发现什么。而在经历了问题解决的问题与结论之间进行实践的一段时间以后,就可以发现一些推理方法,就可以在已知事实或一些命题的基础上通过恰当的推理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发现等得出新的结论或看法,这样他们就能对所学的内容从思维上建构并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甚至能进行合理地解释,即数学语言的掌握与运用。有了这样的收获作体验,不仅有利于学习热情和信心提升,而且还能增强主体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可以降低内容的理解难度,利用浅显的推理方法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从提升兴趣出发,让他们在成功推理的触动下有信心去发展推理意识。特别是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规则或法则以及逻辑推理方式之后,他们就可以慢慢地从各种各样的推理实践中吸收到利用规则和方法去展开结论推断的实践,从而对自己所参与的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几何公式推导培养推理意识
  几何公式推导是促进学生发展推理意识的范本教学,学生在其中不仅可以看到教师的推导过程,还能体验到推理方法、数学法则在推理中的运用,并且还可以获得数学思想,为自己的推理实践指明方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几何公式的得到大多是基于推导行为而实现的。如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得到就是采用与长方形面积公式相同的数方格的方式得来的,实际上就是相同方法进行类推理的使用。而后学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是在长方形的基础上展开推理的,三角形、梯形又基于平行四边形或者长方形等图形面积推导方法进行获取的。而圆锥体积同样是推导过程的再现获得、圆的面积更不用说。正是这样的推导实践,让学生在推理过程的亲眼目睹甚至亲历的过程中自然就获得了一些推理所依据的思想和方法,如归纳、转化等,这样也就在心中滋生了推理意识。
  当然,数学中的学生运算能力培养也有很多因推理而来的方法和公式,如加(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可能性大小以及数线段的方法、连续自然数相加的方法等都是从现有现象中推断归纳出来的。也就是说,推理意识培养在小学阶段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引导和积极组织,让学生有意识地经历推理实践,那他们的推理意识就会早早形成。
  三、引导学生猜想发现培养推理意识
  引导学生在现有命题或者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发现,是促进学生推理意识发展的又一重要路径。要知道,敢想是小学生的固有天性,但很多时候他们的敢想是没有依据的,也不是多角度的。针对这一现状,培养学生推理意识就可以在教学中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现有事实去猜想可以得出哪些结果。例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一概念教学中就可以创设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思考“如何分”以及“有几种分法”。在学生开始试分的时候大多学生只能想到“约数分”的方法,如12个苹果他们想到的方法就是分成2份、3份、4份、6份、12份等几种分法,他们很难想到分成1份或者100份、1000份这样的分法,甚至还可以从质量、大小等方面思考分法。这时我们在学生能够想到的分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打破从个数上去分的思维局限,可以从更多路径上去思考。这时他们就可以从我们列出的分法依据中去推理“平均分”的方法。经常引导这样猜想,学生不仅能获得推理意识这样的素养培养,还可以为以后实验探究意识、推理能力以及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多帮助。
  四、促进数学语言表达培养推理意识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促进学生建构良好的数学语言是核心素养导向下数学教学追求的目标。而严谨的数学语言又是数学思维变成思想和方法指导下的数学实践的重要载体。一个人的推理过程是否严谨考究的是思维的条理性,而数学语言就是逻辑语言,是严谨推理的有效载体。在课堂上重视学生数学语言培养就为学生发展推理意识和进行推理实践提供了良好帮助。所以,作为执教者就应该将促进学生数学语言表达作为数学目标达成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发展数学语言的同时发展数学思维和推理意识。
  当然,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在达成学生推理意识培养目标中寻找到更多有效方法。特别是在“双减”推进的今天,我们每个教师都担当着教育提效提质任务,教育能不能提质或者增质是我们每堂课前都应思考的问题。而推理意识的培养是数学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份内任务”,使之达到高质量育人效果仍然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学人的应担之责,不可忽视更不能推脱,必须加大力度使之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沈科,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推理能力培养[J].数学教学通讯,2018年。
  [2]秦瑶,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行动研究[J].考试周刊,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