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
【作者】 陈 杰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育才小学
【正文】 【摘 要】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先想想整个活动是不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还是仅仅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一时热闹,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情境的有效性体现在明确的目的性,参与的全体性等方面。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那么,在新课程下,教师该如何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呢?
一、创设合作探究型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有利于学生思维开拓,改善数学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作风,从而充分调动学习兴趣。科学的合作既要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又要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团结、密切配合、分工合作、增强集体主义荣誉感等,通过合作教学的情境创设,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交往、协作和竞争能力。在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或者问题解决式的数学教学时,可以多考虑采用合作教学法去开展。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要学生分组合作,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尝试不同的方法来求得一个梯形的面积,让他们在尝试、合作、交流、总结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动态地进行探索性学习,最终找到求梯形面积的最佳方法。学生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有效地建立数学模型。
二、创设观察导入型教学情境
好的导入情境可以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有一些教学内容,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直接给学生展示蕴含一定数学信息的图片或者视频,便于学生较好地观察和发现,尽快激活数学思维。因此,创设情境的素材选择要精心,要有科学性、目的性,要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数学信息,激发他们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尝试性地去解决问题。例如“角的认识”的新课导入,教师可以这样谈话:“请大家随着摄像头到校园走一走,看你有什么发现?”接着视频播放校园内一些存在角的事物的画面,如宣传栏、窗户、五星红旗、水龙头、篮球架等。等学生汇报后,教师引导观察图片,并思考: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随后再抽象出角的本质属性。如此情境,不拖泥带水,干净利落,主题突出,目标明确,既省时又高效。
三、创设音乐渲染型教学情境
数学课是一门单调而抽象的学科,小学生思维天真而又获知欲强。实践证明,音乐也是一种引发小学生注意的一种辅助手段,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针对一些课程,进行音乐融入的设计,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让小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枯燥的数学乐趣。比如,随着教师的讲解,播放轻音乐,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配播儿童轻快乐曲,找出几名学生,对一个单调数学题进行演绎,谁是1,谁是2,谁是答案,教师不断地变换试题,学生按着教师的答案去找自己的位置。教师还可以在数学课结束部分用音乐舞蹈的形式来结束课程。这样除了增加课堂的愉快气氛外,还能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这不仅是优质数学课的需要,也是为了延续下节课做好牵连准备。因此,针对小学数学的单调乏味,教师一定要创设欢乐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数学学习活动。
四、创设数学化的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能充分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及学数学的愿望。但教师要清楚,有些教学内容并不适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而应创设数学化的教学情境,让数字本身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比如计算题中的各种简便运算方法的教学,教师完全可以巧用数字创设简便运算或数学巧算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探究其中的数学奥秘。这样的情境虽然缺乏“生活味”,却是立足数学本身,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上的思考,情境中的“数学味”更浓了。
五、创设实践体验型教学情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之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让学生动手实践、积极思考的学习活动情境,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去研究问题、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获得结论。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教师就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为每组学生分别提供“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底等高”“不等底不等高”等四组圆锥和圆柱学具以及沙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实验,并要求将实验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单里。最后由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归纳圆锥体积计算方法。再如长度单位的认识,教师就应该创设情境,要让学生进行充分地实地测量,通过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形成对不同的长度单位的认识;如果脱离实践活动,一味地讲解或者用课件代替实践,就难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认识,他们的体验也将是肤浅的,久而久之,必将会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弱者。
创设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要具有适度性。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越多越好,一节课创设几个或十几个情境,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关注的只是活动的本身,不是学习的内容,效果可想而知。我们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较为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中来,所以,我认为是否要创设情境、是否要用教材上的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考虑,来设计教学过程。
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富有真实性、有效性、探索性、针对性、适度性的情境,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才能品尝到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那么,在新课程下,教师该如何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呢?
一、创设合作探究型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有利于学生思维开拓,改善数学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作风,从而充分调动学习兴趣。科学的合作既要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又要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团结、密切配合、分工合作、增强集体主义荣誉感等,通过合作教学的情境创设,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交往、协作和竞争能力。在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或者问题解决式的数学教学时,可以多考虑采用合作教学法去开展。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要学生分组合作,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尝试不同的方法来求得一个梯形的面积,让他们在尝试、合作、交流、总结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动态地进行探索性学习,最终找到求梯形面积的最佳方法。学生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有效地建立数学模型。
二、创设观察导入型教学情境
好的导入情境可以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有一些教学内容,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直接给学生展示蕴含一定数学信息的图片或者视频,便于学生较好地观察和发现,尽快激活数学思维。因此,创设情境的素材选择要精心,要有科学性、目的性,要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数学信息,激发他们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尝试性地去解决问题。例如“角的认识”的新课导入,教师可以这样谈话:“请大家随着摄像头到校园走一走,看你有什么发现?”接着视频播放校园内一些存在角的事物的画面,如宣传栏、窗户、五星红旗、水龙头、篮球架等。等学生汇报后,教师引导观察图片,并思考: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随后再抽象出角的本质属性。如此情境,不拖泥带水,干净利落,主题突出,目标明确,既省时又高效。
三、创设音乐渲染型教学情境
数学课是一门单调而抽象的学科,小学生思维天真而又获知欲强。实践证明,音乐也是一种引发小学生注意的一种辅助手段,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针对一些课程,进行音乐融入的设计,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让小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枯燥的数学乐趣。比如,随着教师的讲解,播放轻音乐,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配播儿童轻快乐曲,找出几名学生,对一个单调数学题进行演绎,谁是1,谁是2,谁是答案,教师不断地变换试题,学生按着教师的答案去找自己的位置。教师还可以在数学课结束部分用音乐舞蹈的形式来结束课程。这样除了增加课堂的愉快气氛外,还能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这不仅是优质数学课的需要,也是为了延续下节课做好牵连准备。因此,针对小学数学的单调乏味,教师一定要创设欢乐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数学学习活动。
四、创设数学化的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能充分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及学数学的愿望。但教师要清楚,有些教学内容并不适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而应创设数学化的教学情境,让数字本身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比如计算题中的各种简便运算方法的教学,教师完全可以巧用数字创设简便运算或数学巧算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探究其中的数学奥秘。这样的情境虽然缺乏“生活味”,却是立足数学本身,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上的思考,情境中的“数学味”更浓了。
五、创设实践体验型教学情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之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让学生动手实践、积极思考的学习活动情境,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去研究问题、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获得结论。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教师就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为每组学生分别提供“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底等高”“不等底不等高”等四组圆锥和圆柱学具以及沙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实验,并要求将实验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单里。最后由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归纳圆锥体积计算方法。再如长度单位的认识,教师就应该创设情境,要让学生进行充分地实地测量,通过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形成对不同的长度单位的认识;如果脱离实践活动,一味地讲解或者用课件代替实践,就难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认识,他们的体验也将是肤浅的,久而久之,必将会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弱者。
创设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要具有适度性。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越多越好,一节课创设几个或十几个情境,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关注的只是活动的本身,不是学习的内容,效果可想而知。我们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较为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中来,所以,我认为是否要创设情境、是否要用教材上的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考虑,来设计教学过程。
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富有真实性、有效性、探索性、针对性、适度性的情境,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才能品尝到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