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例谈“双减”下初中历史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作者】 郑淑荣
【机构】 福建省漳州市第五中学
【正文】 【摘 要】 “双减”政策的出台和实行,对初中历史教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历史分层教学,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历史课业负担,而且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满足各层学生历史素养发展的需要。文章从设计分层历史教学目标、采用分层授课手段、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分层进行教学辅导、设计分层作业五个方面,阐述基于“双减”政策的历史分层教学策略,旨在为广大历史教师改进历史教学模式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 “双减”政策;初中历史;分层教学
随着“双减”政策的稳步落实,教师积极创建能够为学生减负增效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分层教学的核心理念是立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各层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双减”政策的指导思想十分契合。
一、深入分析教材和学情,设计分层历史教学目标
在“双减”政策下开展初中历史分层教学,教师的首要工作是深入分析历史教材和学情,立足课程要点和各层学生的历史基础、能力,合理设计分层历史教学目标。在分析历史教材和学情时,教师应该通读教材,全面掌握历史课的知识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历史基础、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将学生初步划分为学优生、发展生和基础生三个层次。明确教学总目标和学情后,教师应该为各层学生量身定制历史教学目标。以“远古的传说”一课的教学目标分层为例,对于基础生,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为观察和分析课本插图,理解华夏族的形成和尧舜禹的禅让过程;对于发展生,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为认识尧舜禹禅让的意义,了解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锻炼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思维能力;对于学优生,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为理解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了解上古史传说,以及传说和历史之间的关系。由此,历史教学目标就得到了合理分层。
二、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分层授课手段
基于“双减”政策开展初中历史分层教学的关键点在于充分考虑各层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内在需求,对历史授课手段进行科学分层。教师采取分层授课措施时,应该多创设悬念式的问题情境,或者引入拓展性的史料供学生深度探究,满足该层学生的好奇心和能力训练需求。教师通过对授课手段进行分层,能够激发全体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时,教师应用分层授课手段,在白板上播放“烽火戏诸侯”的视频片段,向基础生和发展生提出思考问题:“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什么关系?烽火戏诸侯之后,政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东周是如何建立的?分为几个阶段?分别叫什么?”基础生和发展生被视频画面所吸引,带着问题预习新课并回答问题。对于学优生,教师在白板上出示历史地图并提问:“齐桓公被称为‘春秋首霸’,他为什么能最先成就霸业?请大家观察历史地图,分析齐桓公具备的优势条件。”学优生观察地图后回答问题。教师采用分层授课手段,让各层学生都体会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并初步了解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史实。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小组探究活动
基于“双减”政策的指导思想开展初中历史分层教学时,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各层学生创造参与历史课堂探究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分层教学模式是相辅相成的,既能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解决历史问题,又能让学生相互学习。例如,在教学“秦统一中国”一课时,教师开展小组式历史探究活动,先根据分层名单和学生的能力特点组建探究小组,再在白板上出示七国争霸、商鞅变法以及长平之战的史料,布置历史探究任务:“同学们,请大家按照分好的小组,与伙伴合作阅读、分析史料,探讨秦完成统一的原因。”各小组投入合作探究活动。教师鼓励各层学生大胆表述个人观点,并与其他小组交流、共享观点。经过几分钟的激烈讨论,各组学生总结答案。通过开展小组式历史探究活动,各层学生顺利突破了这一课的学习难点,提升了史料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分层进行教学辅导
辅导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双减”政策下实施历史分层教学的落脚点。对于教师讲授的历史课程知识,基础生和发展生可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理解障碍,学优生可能会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必须关注各层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辅导环节采取针对性的辅导手段。例如,在“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的辅导环节,部分基础生和发展生无法理解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教师可以进行精细的讲解辅导:“这一政策的目的是统一思想,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所有的贵族子弟接受的都是儒家经典教育,选拔官吏也以儒家学说为标准,会发生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汉朝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将得到维护。”这样基础生和发展生就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有了透彻的理解。有的学优生提出疑问:“老师,为什么秦朝那么短命,汉朝却能实现‘文景之治’呢?”教师给出建议:“该同学的质疑很有价值,老师把电脑提供给你,你可以自主搜索、对比汉文帝和秦始皇修建的陵墓的差异。”学生查阅史料并比较后回答:“秦始皇的陵墓极尽奢华,汉文帝的陵墓就俭朴多了,二者在位时实行的统治政策也不一样。”这样学生的历史分析、比较能力得到强化,同时学生领悟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五、考虑学生的减负需求,设计分层历史作业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优化历史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因此,基于“双减”政策开展初中历史分层教学,教师应该聚焦作业设计,考虑学生的减负需求,设计分层历史作业。教师可以为全体学生布置巩固性作业,同时为各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作业。例如,在教学“原始农耕生活”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为所有学生布置巩固性作业,要求学生画出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活区域,在图上标出距今年代、房屋特点和种植作物品种等信息,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随后,教师出示半坡人、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方面与前人的不同的资料,布置拓展作业:“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资料,总结半坡人、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方式上取得的进步。”教师要求各层学生完成巩固性作业,选做拓展作业,从而扩大各层学生的作业选择余地,同步落实历史分层教学目标和减负目标。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下开展初中历史分层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主动性,而且能实现学生的差异互补,还能实现历史教学的减负增效。教师应该深入分析历史教材和学情,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考虑学生的减负需求,开展分层教学,从而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
参考文献:
[1]黄雅芳.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研究[J].教师,2022(10):36-38.
[2]周颖.“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的优化策略[J].学苑教育,2023(03):75-77.
【关键词】 “双减”政策;初中历史;分层教学
随着“双减”政策的稳步落实,教师积极创建能够为学生减负增效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分层教学的核心理念是立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各层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双减”政策的指导思想十分契合。
一、深入分析教材和学情,设计分层历史教学目标
在“双减”政策下开展初中历史分层教学,教师的首要工作是深入分析历史教材和学情,立足课程要点和各层学生的历史基础、能力,合理设计分层历史教学目标。在分析历史教材和学情时,教师应该通读教材,全面掌握历史课的知识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历史基础、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将学生初步划分为学优生、发展生和基础生三个层次。明确教学总目标和学情后,教师应该为各层学生量身定制历史教学目标。以“远古的传说”一课的教学目标分层为例,对于基础生,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为观察和分析课本插图,理解华夏族的形成和尧舜禹的禅让过程;对于发展生,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为认识尧舜禹禅让的意义,了解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锻炼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思维能力;对于学优生,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为理解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了解上古史传说,以及传说和历史之间的关系。由此,历史教学目标就得到了合理分层。
二、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分层授课手段
基于“双减”政策开展初中历史分层教学的关键点在于充分考虑各层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内在需求,对历史授课手段进行科学分层。教师采取分层授课措施时,应该多创设悬念式的问题情境,或者引入拓展性的史料供学生深度探究,满足该层学生的好奇心和能力训练需求。教师通过对授课手段进行分层,能够激发全体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时,教师应用分层授课手段,在白板上播放“烽火戏诸侯”的视频片段,向基础生和发展生提出思考问题:“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什么关系?烽火戏诸侯之后,政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东周是如何建立的?分为几个阶段?分别叫什么?”基础生和发展生被视频画面所吸引,带着问题预习新课并回答问题。对于学优生,教师在白板上出示历史地图并提问:“齐桓公被称为‘春秋首霸’,他为什么能最先成就霸业?请大家观察历史地图,分析齐桓公具备的优势条件。”学优生观察地图后回答问题。教师采用分层授课手段,让各层学生都体会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并初步了解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史实。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小组探究活动
基于“双减”政策的指导思想开展初中历史分层教学时,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各层学生创造参与历史课堂探究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分层教学模式是相辅相成的,既能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解决历史问题,又能让学生相互学习。例如,在教学“秦统一中国”一课时,教师开展小组式历史探究活动,先根据分层名单和学生的能力特点组建探究小组,再在白板上出示七国争霸、商鞅变法以及长平之战的史料,布置历史探究任务:“同学们,请大家按照分好的小组,与伙伴合作阅读、分析史料,探讨秦完成统一的原因。”各小组投入合作探究活动。教师鼓励各层学生大胆表述个人观点,并与其他小组交流、共享观点。经过几分钟的激烈讨论,各组学生总结答案。通过开展小组式历史探究活动,各层学生顺利突破了这一课的学习难点,提升了史料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分层进行教学辅导
辅导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双减”政策下实施历史分层教学的落脚点。对于教师讲授的历史课程知识,基础生和发展生可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理解障碍,学优生可能会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必须关注各层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辅导环节采取针对性的辅导手段。例如,在“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的辅导环节,部分基础生和发展生无法理解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教师可以进行精细的讲解辅导:“这一政策的目的是统一思想,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所有的贵族子弟接受的都是儒家经典教育,选拔官吏也以儒家学说为标准,会发生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汉朝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将得到维护。”这样基础生和发展生就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有了透彻的理解。有的学优生提出疑问:“老师,为什么秦朝那么短命,汉朝却能实现‘文景之治’呢?”教师给出建议:“该同学的质疑很有价值,老师把电脑提供给你,你可以自主搜索、对比汉文帝和秦始皇修建的陵墓的差异。”学生查阅史料并比较后回答:“秦始皇的陵墓极尽奢华,汉文帝的陵墓就俭朴多了,二者在位时实行的统治政策也不一样。”这样学生的历史分析、比较能力得到强化,同时学生领悟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五、考虑学生的减负需求,设计分层历史作业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优化历史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因此,基于“双减”政策开展初中历史分层教学,教师应该聚焦作业设计,考虑学生的减负需求,设计分层历史作业。教师可以为全体学生布置巩固性作业,同时为各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作业。例如,在教学“原始农耕生活”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为所有学生布置巩固性作业,要求学生画出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活区域,在图上标出距今年代、房屋特点和种植作物品种等信息,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随后,教师出示半坡人、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方面与前人的不同的资料,布置拓展作业:“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资料,总结半坡人、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方式上取得的进步。”教师要求各层学生完成巩固性作业,选做拓展作业,从而扩大各层学生的作业选择余地,同步落实历史分层教学目标和减负目标。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下开展初中历史分层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主动性,而且能实现学生的差异互补,还能实现历史教学的减负增效。教师应该深入分析历史教材和学情,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考虑学生的减负需求,开展分层教学,从而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
参考文献:
[1]黄雅芳.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研究[J].教师,2022(10):36-38.
[2]周颖.“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的优化策略[J].学苑教育,2023(03):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