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双减”政策下提高小学数学作业 管理有效性研究与实践

【作者】 郭少敏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杨家畈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 “双减”政策是继“立德树人”要求之后的全新教学定位与育人导向,注重提高教学的精准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实现教学的“减负增效”。“双减”的落实和实施,对于小学数学作业管理的方式和建设,也有了一个新的要求和准确的定位。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管理;有效性

  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的评价是一个多方面、全方位的问题,它既对作业的数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又对课外作业的质量提出了新的定义。“双减”的实施,为新时期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设置和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基础。将“双减”政策逐步迁移至对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并通过对学生数学认知现状的充分了解,对作业的形式、内容、项目等予以重构。使课后作业中涉及的每一道题目,每一个训练,每一项任务,紧密关联学生认知实际,更好服务于学生认知发展。来确保课后作业设计的精准度与有效性,来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在更为科学、高效、多元、丰富的课后作业驱使下,获得认知蜕变,实现素养塑造。
  一、增强课后作业设计的趣味性,来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小学阶段的孩子,普遍在专注度上比较欠缺。若要求其长时间内将精力集中于某一作业领域,其作业完成的质量自然难以保证。久而久之,其作业兴趣也会大打折扣。而趣味性课后作业的设计,则更是对“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且对作业质量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根据小学学生的年龄、身心、认知等特性,教师在开展“双减”政策下的课后作业设计时,应尽量在确保其趣味性上寻求突破。设计出一些具有吸引力、新颖度的作业项目与任务,让学生在课外借此巩固课内所学,夯实自身认知基础。而在诸如猜想类课后作业、故事类课后作业、游戏类课后作业的驱使下,学生的作业兴趣必然会得到充分调动,其在完成作业的态度上,也会显得更加积极主动,课后作业的有效性必然会得到充分保证。
  举个例子来说,当数学老师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数学课之后,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几何图形的知识,加深对几何知识的深入理解,提升学生们善于思考的习惯,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探索。让学生们探究实际生活中哪些运用到的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平正方体。这样学生们在课后对生活中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进行主动思考,培养学生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确保课后作业设计的实践性,来增强作业的效能
  数学与生活本真有着紧密关联,加之其所独具的实践性特性,使得以实践操作、直观体验、探究调研等为引领的课后作业设计,则更为符合“双减”政策要求,也更易确保“减负增效”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可以课内所学为参考,切实强化对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组织学生在课后通过实践与操作,站在全新视觉来审视数学之内涵与实质,来强化其对具体数学公式、概念、定理等的学习与内化,来确保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开展探索活动,增加实际操作作业,按照课程目标,将重点放在数学知识点上,用动手实践和探索的方式,来了解知识的内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精心而巧妙地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作业,与习题作业相比,实践的作业更加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也更加适合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能够让学生们更加沉浸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之中,并从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对数学领域的主动探究的兴趣。
  三、确保课后作业设计的发散性,来凸显作业设计价值
  结合不同学生的认知实际,以及其在思维与理解上所存在的诸多差异,教师应加强对发散性作业的设计。通过对作业形式、内容、项目的逐步优化与即时创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在课后作业内感知数学内涵、领悟数学魅力的机会,来确保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一是通过调查类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后获得对信息的收集、整合、判别、加工、重构意识的提升,来提升课后作业效能。例如,可在完成《统计》教学后,让学生在课后深入社区、街道,来统计周边环境内汽车的数量,蔬菜的价格,人们出行的方式等,来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衔接与关联。二是通过分层类作业的设计,针对学生课内学习情况,让其在教师所设置的作业中自选最为贴近自身“最近发现区”的作业任务,在模拟训练、变式练习、拓展做练等作业中,获得认知需要的满足,来确保对“双减”政策的实施。三是通过阅读性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外去阅读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数学案例、数学读物、数学趣闻、数学史料等素材,来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来感知数学之特色与内涵,以切实拓宽学生的认知视域。此外,还可通过对数学日记、数学游戏、数学魔术等融入,来丰富作业设计形式,为确保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而提供保证。
  “双减”政策的颁布,在课后作业设计的定位与导向上提出了全新要求,且对教师的作业设计指明了方向。其重在以“减负增效”为目标,使作业的形式呈现多样化,作业的项目呈现多样化,作业设计的内容呈现精细化,来减轻由于课后作业数量过多、任务过重而对学生课余时间的大量挤占,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助推学生的认知提升。因此,教师在根据“双减”政策要求来开展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管理时,必须以确保作业的有效性、针对性、延展性、开放性为铺垫,来完善作业体系,重构作业项目。确立长期性作业设计方案,并将其适度衍射至课后作业设计的各个领域,来引领学生在其中开展对课内所学的巩固与强化,为学生的认知需要满足而助力铺路。
  参考文献:
  [1]胡丽美. “双减”政策下如何实施作业管理[N]. 上饶日报,2021-10-22(003).
  [2]“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生作业减负增效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J].新智慧,2021(28):1-3.
  [3]奚晓丽.“双减”落地后首个开学日有何新变化 课后服务、作业管理再升级[J].上海教育,2021(27):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