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

【作者】 敖孔学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长柏镇小学



【正文】  【摘 要】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生活幸福、事业成功必备的内在条件。而少年儿童期是心理变化发展最为迅速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小学阶段,作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理应首先担负起这一重任。
  【关键词】 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有效融合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切地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直接、更有效。下面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浅显认识。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是学生学习的百科全书,既渗透着对学生的智能训练要求,又有对学生的人格要求,一篇篇课文是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例子参照得好,便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在备课与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掘这一资源,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例如:在教学《月球之谜》、《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时可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他们看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从而教育学生要刻苦学习,掌握科学本领,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在教学《小英雄雨来》、《夜莺的歌声》时让学生细细品味,利用文中榜样激励的作用,培养学生大智大勇、遇事冷静、沉着的心理素质;在《晏子使楚》的教学中通过结合具体事例,评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勇敢面对挑战,不屈不挠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释放,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灵空间,为形成良好心理提供土壤
  学生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也有自己的心理负担,这些压力有学习上的,有生活上的,现代心理研究表明,当人的认识活动,情感体验处于和谐状态时,其学习效率最高,学生只有学得主动,学得快乐,才是身心健康的保证,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重视师生交往中的情感因素,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给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灵空间,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为形成良好心理提供土壤。如:课上有些学生的顾虑情绪很严重,不敢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生怕出错,这样教师就要真诚的面对学生,放下教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营造一个积极的、互相帮助的、关怀的环境,以平等的身份去接近学生,相信学生的心理负担也就不存在了,各种学习活动也能顺利开展了。并且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三、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应有各自的规律,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时要根据教材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如故事法、感悟法、情境法、欣赏法、示范法、讨论法等,并加以优化。同时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法的整合,优化教学流程,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唤醒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心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意志,激发学生积极地学习心理,不仅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而且还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所以语文课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品格、良好习惯和健康个性等心理品质方面的要求和培养,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能使学生既有效地掌握学科知识和提高能力,又能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如: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小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渴望与别人沟通思想,渴望得到他人的接受和尊重,渴望在人际交往方面得到成功。因此,人际交往是小学生重要的心理需要,同学间的人际交往对小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在思想、行为、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想到影响作用,对此,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加以正确引导。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加强同学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将学生的交往热情引导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对每个活动小组都要提出具体要求,清楚了解小组活动情况,及时加以指导,适当给予表扬和鼓励,逐渐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健康人”,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更需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开发智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思想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适时地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使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融合,发挥“先入为主”的积极效应,学生定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染和引导,定能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而教育也能真正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