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初中学生如何克服写作的“拦路虎”
【作者】 陈远芳
【机构】 重庆市涪陵第十四中学校
【正文】 【摘 要】 初中学生害怕写作文,而作文在考试当中分数占很大的比列,消除学生恐惧作文的心理负担,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作文教学中的体会。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激发写作兴趣三步:第一,利用好班会课,开好班会课,让学生在主题班会中找到要叙的事,要说的话,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第二,在刺激新鲜的课外活动中寻找作文的素材;第三,请求家长的帮忙。互改互批,调动学生写作主动性。
【关键词】 解决;兴趣;互改互批;拓宽
作文在初中学生当中,绝大多数学生视作文为“拦路虎”。每次布置学生写作文大多数学生都找作文来抄,甚至部分同学根本不写,他们都害怕写作,而作文在考试当中分数占很大的比列,在教学当中我时时注重作文的教学,很多年来都想消除学生恐惧作文的心理负担,也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我就多年来作文教学中的做法谈点体会。
一、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患上“作文恐惧症”除了学生无话可说或有话不会说外,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对作文丧失了最起码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探索动力,有了动力,就有了积极的行动。因此,老师应千方百计地撩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沉睡的作文激情复活过来,增强自我行为的内动力,把作文当作愉快的事情来完成。教师可以有计划的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有意识地让学生在事中求“乐”,乐中识“理”理中成“文”。要不断突破单一的训练模式,不断更新训练形式。如解决学生无话可说或有话不会说的难题。教学中可以利用好班会课,开好班会课,让学生在主题班会中找到要叙的事,要说的话,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另外,在特殊的日子里,在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开好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日后找到写作文的素材。例如,学生在由少先队员成为共青团员的日子里,组织学生开展别开生面的“十四岁生日”的主题班会,那一天教室被彩带、鲜花装饰一新,内容有入团宣誓,集体分发生日蛋糕,同学互赠礼物,互唱最喜欢的歌曲等等,气氛活跃、热烈、让人感动、让人难忘。又如利用学校段考表彰大会,班上也召开了“段考前后的我”主题班会,会上有读决心书的、有表演领奖小品的、有相声的,师生共同联欢,掌声阵阵。这些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学生多次在作文中提到,而且写起来下笔千言,无话不说。可见,好的主题班会为学生找到作文的好素材。
二、家校合力拓宽学生写作视野。
家长是学生最亲密的人,让学生理解家长的工作,从而理解他们,热爱他们,尊重他们,这也是德育工作中育人的需要,也是收集作文素材的好方法。例如,我班学生百分之九十来自初中,在农忙季节,我把学生带到农田,让他们与家长一起参加劳动,让他们体验到粮食来之不易的艰辛。在刺激新鲜的课外活动中寻找作文的素材。学生一天当中只在食堂,宿舍、教室打转,生活太单调,太刻板,不够新鲜刺激,也会使作文没有什么可写,在节假日里,把学生带到公园里举行篝火晚会、烧烤晚会,学生一改往日规规矩矩的学校生活,在晚会、夜会当中,歌声、笑声回荡在空中,星光、月光、灯光、火光交相映辉,浓浓的烧烤香在空中弥漫。学生在写课余生活之类的作文时,都不约而同地把这些活动写进作文,而且非常生动,这就不再为写作无从下笔而烦恼。另外,有一位学生的家长是负责管水电的,我就把平时不注意节约水电的同学带到该学生家去,与这位家长谈心,让他们自己去统计这位家长一年来统计的数字,让他们了解到节约水电的重要性,通过家长的帮助,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积累了大量作文素材,从中对自己的父母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而促进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开展作文互改互批,调动写作主动性。
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后,学生心中就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急着想了解谁的作文写得最好,于是我选择了作文互改互批的方法。其做法如下:作文写好后交上来,老师快速浏览完全部作文,了解掌握这次作文的优缺点,从中找出有代表性的作文分优、中、差三档,准备在批改作文时作为典范之作让学生集体评改。老师对这些作文写作及其组织材料作出批改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批改,然后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自行选出组长一人,由组长负责每人一篇作文进行批改。学生带着一种好奇心和旁窥心理,产生阅读他人文章的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作文的主体,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眼光去品味,去审视别人的文章,从中悟出与自己的差距,便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让作者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构思情况,这样比老师亲口讲写作效果要好得多。在批改过程中,由各组长带头讨论批改作文的情况,并负责综合意见写好评语。使学生从辩论当中找到了自信,也养成了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开拓了学生分散思维的能力。各组长分别发言,找出各组有代表性的文章找出其优缺点,老师对有代表性、实质性的观点或意见作适度点拨,并尽可能地以商量的口气提出见解,由学生有选择性的取舍。各组交流批改,把各组在批改中出现不同看法的地方找出并讨论评判。把作文返还作者,允许作者对评判提出疑义,在作者、改者老师的相互探讨中解决评改中出现的问题。各组推荐佳作,组长上台朗读与同学共同欣赏。这种做法,既能树立榜样,又能鼓励广大同学的写作热情,激发写作兴趣。作文互改互批,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真正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写作方法,而是人人当老师、作评判,热情很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调动。作文在批改过程中,由于学生水平不同,批改中难免出现分歧,老师要及时评价作出疏导,并注意抽查部分学生的批改情况,预防敷衍情况的发生。
总之,学生既能在写作中有话可说,无话不说,就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调动,那么学生在写作中就不再惧怕作文,而是作为一件快乐的事来完成,这样作文就不再被视作“拦路虎”,相反,学生个个都变成了“武松”。
参考文献:
[1]《广西教育》 2009年8期
[2]《中学语文报》2004年6期
【关键词】 解决;兴趣;互改互批;拓宽
作文在初中学生当中,绝大多数学生视作文为“拦路虎”。每次布置学生写作文大多数学生都找作文来抄,甚至部分同学根本不写,他们都害怕写作,而作文在考试当中分数占很大的比列,在教学当中我时时注重作文的教学,很多年来都想消除学生恐惧作文的心理负担,也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我就多年来作文教学中的做法谈点体会。
一、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患上“作文恐惧症”除了学生无话可说或有话不会说外,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对作文丧失了最起码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探索动力,有了动力,就有了积极的行动。因此,老师应千方百计地撩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沉睡的作文激情复活过来,增强自我行为的内动力,把作文当作愉快的事情来完成。教师可以有计划的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有意识地让学生在事中求“乐”,乐中识“理”理中成“文”。要不断突破单一的训练模式,不断更新训练形式。如解决学生无话可说或有话不会说的难题。教学中可以利用好班会课,开好班会课,让学生在主题班会中找到要叙的事,要说的话,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另外,在特殊的日子里,在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开好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日后找到写作文的素材。例如,学生在由少先队员成为共青团员的日子里,组织学生开展别开生面的“十四岁生日”的主题班会,那一天教室被彩带、鲜花装饰一新,内容有入团宣誓,集体分发生日蛋糕,同学互赠礼物,互唱最喜欢的歌曲等等,气氛活跃、热烈、让人感动、让人难忘。又如利用学校段考表彰大会,班上也召开了“段考前后的我”主题班会,会上有读决心书的、有表演领奖小品的、有相声的,师生共同联欢,掌声阵阵。这些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学生多次在作文中提到,而且写起来下笔千言,无话不说。可见,好的主题班会为学生找到作文的好素材。
二、家校合力拓宽学生写作视野。
家长是学生最亲密的人,让学生理解家长的工作,从而理解他们,热爱他们,尊重他们,这也是德育工作中育人的需要,也是收集作文素材的好方法。例如,我班学生百分之九十来自初中,在农忙季节,我把学生带到农田,让他们与家长一起参加劳动,让他们体验到粮食来之不易的艰辛。在刺激新鲜的课外活动中寻找作文的素材。学生一天当中只在食堂,宿舍、教室打转,生活太单调,太刻板,不够新鲜刺激,也会使作文没有什么可写,在节假日里,把学生带到公园里举行篝火晚会、烧烤晚会,学生一改往日规规矩矩的学校生活,在晚会、夜会当中,歌声、笑声回荡在空中,星光、月光、灯光、火光交相映辉,浓浓的烧烤香在空中弥漫。学生在写课余生活之类的作文时,都不约而同地把这些活动写进作文,而且非常生动,这就不再为写作无从下笔而烦恼。另外,有一位学生的家长是负责管水电的,我就把平时不注意节约水电的同学带到该学生家去,与这位家长谈心,让他们自己去统计这位家长一年来统计的数字,让他们了解到节约水电的重要性,通过家长的帮助,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积累了大量作文素材,从中对自己的父母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而促进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开展作文互改互批,调动写作主动性。
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后,学生心中就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急着想了解谁的作文写得最好,于是我选择了作文互改互批的方法。其做法如下:作文写好后交上来,老师快速浏览完全部作文,了解掌握这次作文的优缺点,从中找出有代表性的作文分优、中、差三档,准备在批改作文时作为典范之作让学生集体评改。老师对这些作文写作及其组织材料作出批改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批改,然后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自行选出组长一人,由组长负责每人一篇作文进行批改。学生带着一种好奇心和旁窥心理,产生阅读他人文章的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作文的主体,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眼光去品味,去审视别人的文章,从中悟出与自己的差距,便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让作者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构思情况,这样比老师亲口讲写作效果要好得多。在批改过程中,由各组长带头讨论批改作文的情况,并负责综合意见写好评语。使学生从辩论当中找到了自信,也养成了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开拓了学生分散思维的能力。各组长分别发言,找出各组有代表性的文章找出其优缺点,老师对有代表性、实质性的观点或意见作适度点拨,并尽可能地以商量的口气提出见解,由学生有选择性的取舍。各组交流批改,把各组在批改中出现不同看法的地方找出并讨论评判。把作文返还作者,允许作者对评判提出疑义,在作者、改者老师的相互探讨中解决评改中出现的问题。各组推荐佳作,组长上台朗读与同学共同欣赏。这种做法,既能树立榜样,又能鼓励广大同学的写作热情,激发写作兴趣。作文互改互批,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真正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写作方法,而是人人当老师、作评判,热情很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调动。作文在批改过程中,由于学生水平不同,批改中难免出现分歧,老师要及时评价作出疏导,并注意抽查部分学生的批改情况,预防敷衍情况的发生。
总之,学生既能在写作中有话可说,无话不说,就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调动,那么学生在写作中就不再惧怕作文,而是作为一件快乐的事来完成,这样作文就不再被视作“拦路虎”,相反,学生个个都变成了“武松”。
参考文献:
[1]《广西教育》 2009年8期
[2]《中学语文报》2004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