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关键能力培养中的运用

【作者】 王 琼

【机构】 陕西省岐山县凤鸣镇南吴邵小学



【正文】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已经学会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新奇的课堂教学环境,因此文章便是建立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结合小学语文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进行分析。综合逻辑思维能力、总结概括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阐述,意在通过文章论述进一步提升思维导图的语文教学价值,同时也可以强化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思维导图;关键能力

  从基础内涵角度来看,思维导图主要指的是利用树状结构以及网状结构来打造与人脑思维方式相符的客观图形,它可以将人的想象方式进行具象化,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对某一事物的理解;而语文学习关键能力涵盖了自主学习与建构能力、多样化阅读能力、独立思辨能力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对于强化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创建高质量的语文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利用思维导图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是判断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最重要指标。而针对小学生来讲,思辨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否根据客观的学习元素转换思维,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理解,而最典型的便是文字教学。那么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语文基础汉字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可以为后期的语文学习奠定完善的基础。
  汉字与思维导图之间的关联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挖掘,汉字的形成是源于中国的传统象形字,象形字是对具体客观事物以及内涵的一种表现,这种表现便是逻辑转化的成果。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当学习到了难度较高的复杂汉字,教师便可以针对这个汉字来制定思维导图。例如,在学生学习动物儿歌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有关动物的陌生汉字,这些汉字普遍结构较为复杂,例如蜻蜓、蚂蚁等。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分辨每一个汉字的书写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汉字进行拆解,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针对“蜻”的思维导图可以从含义、结构、象形这三个一级分支进行扩散解析,该汉字表现了一种昆虫,那么便是虫字旁,汉字是左右结构,而右侧的“青”正是蜻蜓的象形书写方式,代表了蜻蜓展开的翅膀和肚子上的条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每一个一级分支下,列出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方式,将一个汉字拆解成不同的结构,通过这个结构,进行针对性的思考,学生便可以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这个汉字的形成方式、代表含义以及书写重点,明确了这个逻辑关系之后,学生的记忆更加清晰牢固,不会出现认错写错的现象。
  2.通过思维导图强化学生的多样化阅读能力
  多样化阅读能力主要指的是学生能够根据不同题材和内容的文章实现自主学习,可以快速的归纳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借助教师的帮助来实现文章的整体掌控,但是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期间可能无法定位其中的重点,而多种类型的文章体裁也会干扰学生的认知,会对其文章理解能力造成限制,因此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文章进行精简,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的总结出重点内容,并且利用简短的词语进行概括,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文章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认识不同文章体裁之间的差异性,对于其后期创作来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例如,针对《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文章划定思维导图时,首先该文章是科学科普类文章,其内容通过对某一种自然现象的分析,为学生传达基础知识,那么教师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入手,让学生综合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总结问题及问题拓展这四个方向进行思维导图分析。又比如在针对叙事类文章进行解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建立在文章的具体事件或者主人公的角度来设置思维导图,结合人、事、物之间的关联构建关系网络。而景物描写的文章便可以建立在客观情境和某一项景物元素的基础上来构建思维导图,实现颜色、类别、形态等构建导图分支。让学生学会在第一时间定位文章的重点,然后结合思维导图实现逐步的分层阅读,这样能够快速的提升学生的多样化阅读能力,可以提升对文章质量的掌控。
  3.利用思维导图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构建能力
  自主学习与构建能力主要指的是小学生在达到了一定阶段之后,能够根据教师给出的基础元素,或者结合自己的想法自主的打造语文作品,这对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是一种考验,同时也是对其语言基础进行核实的重点阶段,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性能力。而这种自主学习与构建的能力,与思维导图之间的关联也更为紧密,学生能够按照思维导图实现思维分化,这样可以让自己的语文作品内容更加充实、丰富且有条理。因此我们可以建立在语文写作的基础上分析如何构建思维导图,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构建能力。
  例如针对“神奇的探险之旅”这一主题进行创作时,学生对于探险本身是理解不够的,往往局限在绘本阅读以及动画片观赏中,而探险的对象,也较为抽象,那么针对这一主题绘制思维导图时,核心主题便要与探险有关。首先探险是源于生活的一种行为,其次,探险是针对未知领域的一种挖掘。再者,主题中利用“神奇”作为探险的形容词,那么探险这一行为更要具备超出生活的神奇色彩。那么第二分支的内容可以结合小学生不曾接触的行为、渴望了解的领域、已知的事物、想象力升华这几个方面进行思考。然后将学生思考的结果统一在一起,便能够构成神奇的探险之旅这一行为。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其中的部分分支,教师不必完全为学生提供完善的资料,可以让学生结合当前既有的学习资源体系进行查找补充,共同完善思维导图,这也是学生头脑中进行知识构建的过程。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能够理清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当前最有效率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要认识到思维导图和学生语文关键能力之间的联系,并且结合不同阶段的语文教学开发学生的潜力,实现关键能力教学,文章是结合逻辑思维能力、总结概括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的,教师在借鉴的同时,也可以综合自身的教学规律,从其他角度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要确保思维导图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来,利用多样化的方式强化思维导图的影响力,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季彦辛.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13).
  [2]胡雅茹.思维导图阅读法[M].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3]高建华.论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下),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