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
【作者】 张 华
【机构】 新疆沙雅县第七中学(沙雅县实验中学)
【正文】 【摘 要】 调查研究表明,截至目前,因初中生心理不成熟而产生了校园事故层出不穷,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也严重危及到初中生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促使其保持心理健康状态、提升其心理素质已成为现代中学教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首要目标。实践经验证明,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有效干预,能够助力初中生身心健康的茁壮成长。基于此,本文展开如下探究。
【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干预影响;分析探究
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其不仅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及生活经验,也严重缺失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正确的思想观念,这导致初中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而误入歧途、生成不良心理问题及错误行为。教学实践表明,团体心理辅导能够以团体中的所有成员为主要对象、利用针对性较强的干预策略、借助团体交流互动方式促使学生在心理健康干预过程中进行观察、体验、感悟、学习、互相鼓励等行为,能够促使学生更加透彻全面的认知自我、更好的接纳自我,从而使其调整并改善自身与他人的关系,强化自身适应能力、保持心理健康状态、形成正确价值观念。鉴于此,学校及教师应合理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生加以心理健康教育,以促使其能够持续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团体辅导要分阶段进行
为从根本上充分发挥出团体心理辅导的价值,保障初中生能够在团体心理辅导干预过程中改善自身心理状态、形成健全人格,我们应分阶段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首先,团体心理辅导教师应通过多元方式(如近距离观察、询问教师及同学、心理测试等)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及行为发展规律进行透彻全面的了解与掌握,然后对初中生的个性、共性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从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角度出发制定出针对性相对较强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在此基础上,团体心理辅导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承受能力、各方面特点对心理健康干预方案加以完善,以确保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措施完全科学可行、可靠有效。
在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际干预过程中,团体心理辅导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共性化心理健康问题组建干预团体,以此为基础设置后续心理辅导活动及内容。通常情况下,我们可组织两次团体活动,以期通过这种方式从根本上有效消除初中生心理健康干预团体成员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促使其对彼此有大致的了解与认知,从而调动其心理辅导活动参与积极性、为后续心理健康干预活动的有效有序进行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应规避“齐步走、一刀切”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方式的应用,应促使成员共同制定团体规范,以引发初中生的活动参与主动性、促使其有效遵守相应规定;除此之外,团体心理辅导教师应通过多元方式引导初中生对自我进行探索、认知、理解与正视,以期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初中生与自我和解、肯定自我价值,并依据团体成员的不同需求设计、组织心理健康干预活动(通常情况下,我们应组织三次),以期通过这种方式让团体成员更加全面透彻的了解与认知自我、认知他人,能够对自我与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能够进行和谐有效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团体心理辅导教师应注意的是促进团体成员间的交流互动,以确保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成员间的信任度和凝聚力得到有效提升,以便于团体成员能够共同面对问题、共同解决问题;最后,我们可以以回顾为主题,促使团体成员就团体心理健康干预的过程及结果(收获与感悟)进行分享(通常情况下,我们只需设计一次活动即可),以期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效果、促进初中生的茁壮成长。
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实施
为全面保障团体心理辅导的心理健康干预质量及效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健康状况设立目标与主题,然后依据初中生的团内具体表现不断推进后续干预活动进程。
例如,我们可以将“你我相识”作为第一次团体活动的主题,并搭配“有缘相会”、互画自画像、共同制定团体规范与契约等方式拉近团体成员间的距离、深化自我认知、强化团体认同感,促使初中生自觉遵守团体规则;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将“悦纳自我”作为第二次团体活动的主题,以“我是什么样的人”为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活动目标进行教学方案制定,以引导初中生对自我及团体内其他成员进行探索与认知,以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初中生的观察能力、情感感知力,能够更好的认知、接纳自我与他人;第三次活动主题可以设定为“最重要的是……”,可以组织初中生团体进行“人的深度探知”游戏,以促使学生对自我、他人产生强烈兴趣、形成正确认知,并总结分享人的不良情绪及心理问题,明确认知自我价值、学会取悦自我,以强化心理健康状况干预效果;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将“勇敢争取”作为第四次活动主题,设计不同教学场景,引导初中生通过不同方式对相应活动目标进行竞争与获取,以培养初中生形成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作为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状况干预活动的最关键一环,我们可以将“价值领悟”作为第五次活动的主题,可以设定价值拍卖活动,培养初中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及人生观;最后,我们可以将“展望未来”作为活动收尾主题,引导初中生总结心理健康问题、归纳如何改善心理健康状况要素,并引导其对自己的未来成长进行规划。进而通过这种方式让初中生在团体心理辅导之下消除消极心理及自我厌恶心理,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如何正视自我并取悦自我、肯定自我,促使初中生在团体互动过程中获得尊重与理解、鼓励与支持,从而全面强化团体心理辅导的心理健康状况干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全面强化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干预已迫在眉睫。学校及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实际心理健康状况、行为发展特征制定出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案,从而帮助初中生正确认知自我、接纳自我,促使初中生在团体活动中不断强化自身自我意识及自我调节能力,以改善初中生心理健康状态、保障初中生的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魏秀花.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3):34.
[2]王立芳.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分析[J].新课程(下),2019(11):308-309.
【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干预影响;分析探究
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其不仅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及生活经验,也严重缺失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正确的思想观念,这导致初中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而误入歧途、生成不良心理问题及错误行为。教学实践表明,团体心理辅导能够以团体中的所有成员为主要对象、利用针对性较强的干预策略、借助团体交流互动方式促使学生在心理健康干预过程中进行观察、体验、感悟、学习、互相鼓励等行为,能够促使学生更加透彻全面的认知自我、更好的接纳自我,从而使其调整并改善自身与他人的关系,强化自身适应能力、保持心理健康状态、形成正确价值观念。鉴于此,学校及教师应合理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生加以心理健康教育,以促使其能够持续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团体辅导要分阶段进行
为从根本上充分发挥出团体心理辅导的价值,保障初中生能够在团体心理辅导干预过程中改善自身心理状态、形成健全人格,我们应分阶段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首先,团体心理辅导教师应通过多元方式(如近距离观察、询问教师及同学、心理测试等)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及行为发展规律进行透彻全面的了解与掌握,然后对初中生的个性、共性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从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角度出发制定出针对性相对较强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在此基础上,团体心理辅导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承受能力、各方面特点对心理健康干预方案加以完善,以确保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措施完全科学可行、可靠有效。
在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际干预过程中,团体心理辅导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共性化心理健康问题组建干预团体,以此为基础设置后续心理辅导活动及内容。通常情况下,我们可组织两次团体活动,以期通过这种方式从根本上有效消除初中生心理健康干预团体成员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促使其对彼此有大致的了解与认知,从而调动其心理辅导活动参与积极性、为后续心理健康干预活动的有效有序进行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应规避“齐步走、一刀切”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方式的应用,应促使成员共同制定团体规范,以引发初中生的活动参与主动性、促使其有效遵守相应规定;除此之外,团体心理辅导教师应通过多元方式引导初中生对自我进行探索、认知、理解与正视,以期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初中生与自我和解、肯定自我价值,并依据团体成员的不同需求设计、组织心理健康干预活动(通常情况下,我们应组织三次),以期通过这种方式让团体成员更加全面透彻的了解与认知自我、认知他人,能够对自我与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能够进行和谐有效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团体心理辅导教师应注意的是促进团体成员间的交流互动,以确保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成员间的信任度和凝聚力得到有效提升,以便于团体成员能够共同面对问题、共同解决问题;最后,我们可以以回顾为主题,促使团体成员就团体心理健康干预的过程及结果(收获与感悟)进行分享(通常情况下,我们只需设计一次活动即可),以期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效果、促进初中生的茁壮成长。
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实施
为全面保障团体心理辅导的心理健康干预质量及效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健康状况设立目标与主题,然后依据初中生的团内具体表现不断推进后续干预活动进程。
例如,我们可以将“你我相识”作为第一次团体活动的主题,并搭配“有缘相会”、互画自画像、共同制定团体规范与契约等方式拉近团体成员间的距离、深化自我认知、强化团体认同感,促使初中生自觉遵守团体规则;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将“悦纳自我”作为第二次团体活动的主题,以“我是什么样的人”为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活动目标进行教学方案制定,以引导初中生对自我及团体内其他成员进行探索与认知,以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初中生的观察能力、情感感知力,能够更好的认知、接纳自我与他人;第三次活动主题可以设定为“最重要的是……”,可以组织初中生团体进行“人的深度探知”游戏,以促使学生对自我、他人产生强烈兴趣、形成正确认知,并总结分享人的不良情绪及心理问题,明确认知自我价值、学会取悦自我,以强化心理健康状况干预效果;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将“勇敢争取”作为第四次活动主题,设计不同教学场景,引导初中生通过不同方式对相应活动目标进行竞争与获取,以培养初中生形成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作为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状况干预活动的最关键一环,我们可以将“价值领悟”作为第五次活动的主题,可以设定价值拍卖活动,培养初中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及人生观;最后,我们可以将“展望未来”作为活动收尾主题,引导初中生总结心理健康问题、归纳如何改善心理健康状况要素,并引导其对自己的未来成长进行规划。进而通过这种方式让初中生在团体心理辅导之下消除消极心理及自我厌恶心理,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如何正视自我并取悦自我、肯定自我,促使初中生在团体互动过程中获得尊重与理解、鼓励与支持,从而全面强化团体心理辅导的心理健康状况干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全面强化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干预已迫在眉睫。学校及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实际心理健康状况、行为发展特征制定出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案,从而帮助初中生正确认知自我、接纳自我,促使初中生在团体活动中不断强化自身自我意识及自我调节能力,以改善初中生心理健康状态、保障初中生的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魏秀花.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3):34.
[2]王立芳.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分析[J].新课程(下),2019(11):3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