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作者】 王云杰
【机构】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西上庄街道办事处道头小学校
【正文】 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多渠道、多方式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让学习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智慧的灵感和源泉。数学课上我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如引入超市购物、小小邮递员、夺红旗、帮小动物找家、小朋友乘车等情境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各种情境活动中去,开动脑筋,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教学“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我设计了“小朋友乘车”的活动。首先布置班级,精心设置了几个站点。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合作,有的学生扮演司机,有的学生扮演售票员,有的学生扮演上车的乘客,另一部分学生则扮演下车的乘客……这样一来,全体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参与到乘车的学习活动中。通过观察和实际参与情境活动,学生们能够独立地说出不同情境中车上人数的变化,并能正确地列出相应的算式。这样,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孩子们对简单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有了清楚的认识,在轻松的情境表演中体验到了学数学的乐趣。
二、设疑解疑,让问题开放化
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标志。数学课上的老师总是一味地提出条件惟一,方法惟一、答案惟一的问题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努力为学生提供营造开放性的学习氛围和情境,积极启发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经常引导、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答的训练。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新知,掌握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灵活运用新知的能力。如在教学完“9减几”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了一道开放性的趣味题:一个粗心的小猴子去山里采果子,它一共采了9个果子。小猴子把所有的果子装在一个大网袋里背着它往家走。走到半路上,小猴子的网袋破了一个洞。现在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想一想,小猴子回到家后网袋里会剩下几个果子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这道开放性的趣味题激发了学生极大的探究兴趣,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孩子们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跃跃欲试,千方百计地想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有的小朋友说小猴子丢了1个果子,网袋里还剩下8个果子;有的小朋友认为小猴子丢了2个果子,网袋里还剩7个果子……有的小朋友说小猴子太粗心了,9个果子都丢了,网袋里一个果子也没有了;有一个孩子却别出心裁地认为小猴子走着走着感到网袋越来越轻,回头一看,及时发现了破洞,把丢的果子都找回来了,所以小猴子的网袋里还剩9个果子……孩子们的答案既符合实际又新颖别致,并且根据自己的设想分别列出了对应的“9减几”的算式。这道开放地趣味题不仅复习了本节课学习新知识,理解了“9减几”的算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探究思维,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开展活动,让操作自由化
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而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知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创造条件,对数学知识进行“巧妙加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比一比”,“拼一拼”,”折一折”等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到抽象知识的具体化,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尝试计算,主动探究,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一)猜一猜。让学生根据已有图形排列顺序的发展规律,猜一猜接下去排列的是什么图形。(二)摆一摆。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学具材料动手摆一摆,摸索其中的规律。(三)涂一涂。要求学生把形状相同的图形用不同的颜色有规律地表现出来。(四)说一说。鼓励学生说出几种事物的变化规律。通过“猜、摆、涂、说”一步步的操作活动,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获得了探究规律的方法。
四、联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
数学的价值在于学数学、用数学,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因此,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生活中的事物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把局限于课堂,局限于课本的知识扩大到课堂之外的社会生活中去解决。这样既能巩固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又能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实际探究中得到锻炼,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富有个性的发展。例如,教学完“统计”的知识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主收集和整理有关的信息进行统计。同学们有的调查了班级同学的生日;有的调查了周围同学喜欢的体育活动,喜欢吃什么水果;有的学生则关注环保,调查统计了家中每周扔弃的废旧塑料袋的情况……学生们自主收集统计的信息五花八门,这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性活动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知道了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促使了学生实践意识的形成。同时,学生探究的成功,有利于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成功的体验。
总之,数学课堂不应是教师展现个人才华的舞台,应该是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空间。要让学生在表现自我中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无穷乐趣。
一、创设情境,让学习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智慧的灵感和源泉。数学课上我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如引入超市购物、小小邮递员、夺红旗、帮小动物找家、小朋友乘车等情境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各种情境活动中去,开动脑筋,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教学“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我设计了“小朋友乘车”的活动。首先布置班级,精心设置了几个站点。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合作,有的学生扮演司机,有的学生扮演售票员,有的学生扮演上车的乘客,另一部分学生则扮演下车的乘客……这样一来,全体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参与到乘车的学习活动中。通过观察和实际参与情境活动,学生们能够独立地说出不同情境中车上人数的变化,并能正确地列出相应的算式。这样,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孩子们对简单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有了清楚的认识,在轻松的情境表演中体验到了学数学的乐趣。
二、设疑解疑,让问题开放化
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标志。数学课上的老师总是一味地提出条件惟一,方法惟一、答案惟一的问题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努力为学生提供营造开放性的学习氛围和情境,积极启发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经常引导、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答的训练。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新知,掌握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灵活运用新知的能力。如在教学完“9减几”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了一道开放性的趣味题:一个粗心的小猴子去山里采果子,它一共采了9个果子。小猴子把所有的果子装在一个大网袋里背着它往家走。走到半路上,小猴子的网袋破了一个洞。现在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想一想,小猴子回到家后网袋里会剩下几个果子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这道开放性的趣味题激发了学生极大的探究兴趣,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孩子们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跃跃欲试,千方百计地想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有的小朋友说小猴子丢了1个果子,网袋里还剩下8个果子;有的小朋友认为小猴子丢了2个果子,网袋里还剩7个果子……有的小朋友说小猴子太粗心了,9个果子都丢了,网袋里一个果子也没有了;有一个孩子却别出心裁地认为小猴子走着走着感到网袋越来越轻,回头一看,及时发现了破洞,把丢的果子都找回来了,所以小猴子的网袋里还剩9个果子……孩子们的答案既符合实际又新颖别致,并且根据自己的设想分别列出了对应的“9减几”的算式。这道开放地趣味题不仅复习了本节课学习新知识,理解了“9减几”的算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探究思维,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开展活动,让操作自由化
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而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知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创造条件,对数学知识进行“巧妙加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比一比”,“拼一拼”,”折一折”等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到抽象知识的具体化,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尝试计算,主动探究,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一)猜一猜。让学生根据已有图形排列顺序的发展规律,猜一猜接下去排列的是什么图形。(二)摆一摆。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学具材料动手摆一摆,摸索其中的规律。(三)涂一涂。要求学生把形状相同的图形用不同的颜色有规律地表现出来。(四)说一说。鼓励学生说出几种事物的变化规律。通过“猜、摆、涂、说”一步步的操作活动,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获得了探究规律的方法。
四、联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
数学的价值在于学数学、用数学,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因此,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生活中的事物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把局限于课堂,局限于课本的知识扩大到课堂之外的社会生活中去解决。这样既能巩固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又能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实际探究中得到锻炼,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富有个性的发展。例如,教学完“统计”的知识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主收集和整理有关的信息进行统计。同学们有的调查了班级同学的生日;有的调查了周围同学喜欢的体育活动,喜欢吃什么水果;有的学生则关注环保,调查统计了家中每周扔弃的废旧塑料袋的情况……学生们自主收集统计的信息五花八门,这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性活动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知道了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促使了学生实践意识的形成。同时,学生探究的成功,有利于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成功的体验。
总之,数学课堂不应是教师展现个人才华的舞台,应该是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空间。要让学生在表现自我中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