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以《1000以内数的认识》为例
【作者】 张小莲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南荣路小学
【正文】 【摘 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本文以《1000以内数的认识》为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践行新课标,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实素养。
【关键词】 数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教学要求强调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下面以《1000以内数的认识》为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践行新课标,培养学生的“四基”“四能”。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之上,是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是从“百”跨入“万”的一个重要的衔接点,也是学生接触大数的一个敲门砖,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为以后的学习,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是该节课在设计整个教学环节时着重思考的。
一、“由表及里”重视学生数感培养。
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时半会就培养得起来的,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本节课利用猜一猜小方块引出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到第二次猜测小方块的个数,从无序到有序,让学生体会数的大小等一系列数学学习活动,在现实背景下充分感受与体验,把数感的培养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数数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接近整百,整十的数数时最难数。在教学中我借助了计数器。利用计数器一方面给了学生数数的拐棍,另一方面给了学生直观的解释。让学生在数数中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也是解决连续进位这个难点的切入点。我通过师拨生数,1号2号互数等辅放结合的方式,在数的过程中结合对应操作来解释为什么199后边是200,999后面是1000,使中下学生们也能理解掌握接近整百数的数法。
二、“数形结合”发展思维能力
让学生感受更大计数单位即千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比较抽象,我利用小方块,猜一猜小方块,引出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体验到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和其相应数位的对应,并让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千位,了解到了1000的书写,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在课堂中孩子看到了“1000里有1000个十,1000里有1000个一”,说明孩子把数和物体结合起来,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数学活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课件直观演示培养观察分析能力。数数拐弯处是学生最容易出错处,利用计数器动态直观形象地突破这一难点,让孩子结合计数器的展示,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也让学生为以后多位数“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做好铺垫,让学生对这句话有一种直观的理解。
拨数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老师拨珠学生数数的活动结束后,再由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拨数,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操作的活动中,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满十进一”道理,逐步活动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形象积极探索的态度和行为,逐步形成核心素养。
飞镖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关注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的信息”,“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最后一个教学活动环节,我设计了飞镖游戏,学生通过鼠标,点出飞镖打中了哪个区域,获得了多少分,巩固数的组成,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在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字有数学。
四、“语言表述”促进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
“同学互说”积累数学语言。新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学会:“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描绘世界”。教会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描绘世界,就得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数学语言。本堂课,我想积累学生的数学语言,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我设计了“1号说给2号听,2号补充或者评价”、“2号说给1号听,1号补充或者评价”、“谁能说给全班听”这些“说话”环节,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评价能力。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通过观察我发现,1号2号互动环节,说的学生说得认真,听的学生听得认真,有少数学生评价互动,说明学生在知识的交流方面是很积极的。
“语言激励”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及时恰当地评价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延续。一二年级我们用的最多的是“他说得真好,表扬他”,然后学生就鼓掌。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当我说“他说得真好,表扬他”,我发现学生拍手说得很敷衍。后来表扬学生时,我就说“他说得既响亮,还正确”“他说得既大声,还很完整”我发现被表扬的孩子神情严肃,小眼睛晶亮,其他孩子的眼神也充满了渴望,学生的拍掌表扬就真诚了很多,课堂也热烈了很多。有个孩子说了“0的作用”的时候,我用了“数学家也是这样想的”,“又一个数学家”,孩子们答问就更热烈了。后来孩子的班主任告诉我,有的孩子说他举手了老师没有抽他答问,很失望。一节课,老师不可能让每位孩子起立答问,但是从孩子们想独立答问,侧面反应如果老师的评价“夸在孩子们的心坎上”,孩子对数学学习的欲望就会点燃。所以,评价恰到好处,落到点子上,学生才会被激励。
总之,数学教学应该致力于实现义务教学阶段的培养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小学数学教与学》 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3]《我这样教数学的》 华应龙 著
【关键词】 数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教学要求强调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下面以《1000以内数的认识》为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践行新课标,培养学生的“四基”“四能”。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之上,是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是从“百”跨入“万”的一个重要的衔接点,也是学生接触大数的一个敲门砖,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为以后的学习,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是该节课在设计整个教学环节时着重思考的。
一、“由表及里”重视学生数感培养。
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时半会就培养得起来的,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本节课利用猜一猜小方块引出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到第二次猜测小方块的个数,从无序到有序,让学生体会数的大小等一系列数学学习活动,在现实背景下充分感受与体验,把数感的培养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数数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接近整百,整十的数数时最难数。在教学中我借助了计数器。利用计数器一方面给了学生数数的拐棍,另一方面给了学生直观的解释。让学生在数数中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也是解决连续进位这个难点的切入点。我通过师拨生数,1号2号互数等辅放结合的方式,在数的过程中结合对应操作来解释为什么199后边是200,999后面是1000,使中下学生们也能理解掌握接近整百数的数法。
二、“数形结合”发展思维能力
让学生感受更大计数单位即千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比较抽象,我利用小方块,猜一猜小方块,引出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体验到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和其相应数位的对应,并让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千位,了解到了1000的书写,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在课堂中孩子看到了“1000里有1000个十,1000里有1000个一”,说明孩子把数和物体结合起来,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数学活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课件直观演示培养观察分析能力。数数拐弯处是学生最容易出错处,利用计数器动态直观形象地突破这一难点,让孩子结合计数器的展示,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也让学生为以后多位数“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做好铺垫,让学生对这句话有一种直观的理解。
拨数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老师拨珠学生数数的活动结束后,再由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拨数,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操作的活动中,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满十进一”道理,逐步活动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形象积极探索的态度和行为,逐步形成核心素养。
飞镖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关注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的信息”,“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最后一个教学活动环节,我设计了飞镖游戏,学生通过鼠标,点出飞镖打中了哪个区域,获得了多少分,巩固数的组成,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在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字有数学。
四、“语言表述”促进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
“同学互说”积累数学语言。新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学会:“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描绘世界”。教会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描绘世界,就得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数学语言。本堂课,我想积累学生的数学语言,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我设计了“1号说给2号听,2号补充或者评价”、“2号说给1号听,1号补充或者评价”、“谁能说给全班听”这些“说话”环节,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评价能力。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通过观察我发现,1号2号互动环节,说的学生说得认真,听的学生听得认真,有少数学生评价互动,说明学生在知识的交流方面是很积极的。
“语言激励”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及时恰当地评价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延续。一二年级我们用的最多的是“他说得真好,表扬他”,然后学生就鼓掌。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当我说“他说得真好,表扬他”,我发现学生拍手说得很敷衍。后来表扬学生时,我就说“他说得既响亮,还正确”“他说得既大声,还很完整”我发现被表扬的孩子神情严肃,小眼睛晶亮,其他孩子的眼神也充满了渴望,学生的拍掌表扬就真诚了很多,课堂也热烈了很多。有个孩子说了“0的作用”的时候,我用了“数学家也是这样想的”,“又一个数学家”,孩子们答问就更热烈了。后来孩子的班主任告诉我,有的孩子说他举手了老师没有抽他答问,很失望。一节课,老师不可能让每位孩子起立答问,但是从孩子们想独立答问,侧面反应如果老师的评价“夸在孩子们的心坎上”,孩子对数学学习的欲望就会点燃。所以,评价恰到好处,落到点子上,学生才会被激励。
总之,数学教学应该致力于实现义务教学阶段的培养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小学数学教与学》 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3]《我这样教数学的》 华应龙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