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英语高段课堂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策略研究
【作者】 王佳佳
【机构】 四川天府新区新兴小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英语国际理解教育存在对国际理解教育理论不清晰、对国际理解教育目标不明确、对国际理解教育渗透方法不多元、学生认知能力有限等问题。小学英语高段课堂国际理解教育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促使其有效落实:强化教师培训,研读新课标,培养国际视野;依托主题内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主题情境,坚定文化自信;聚焦主题意义,发展学生认知能力。
【关键词】 国际理解教育;小学英语;课堂渗透
国际理解教育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丰富民族文化意识,了解国外的人文风情、社会风俗等,塑造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开放的文化交往心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突出体现了课程对国家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进一步明确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小学英语教学是国际理解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国际意识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注重语言知识积累,提高语言能力,实施国际理解课程的渗透,英语教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在小学高段课堂渗透国际理解元素,帮助学生建立国际交流意识,理解多元文化,渗透国际认知,以学科渗透为主流,以学生体验为抓手,通过多学科渗透,多范围体验,帮助国际理解教育扎实落地。为此,本文以中国风 川渝篇Pandas’ Hometown 熊猫的家为例,探究小学英语高段课堂国际理解教育。
一、关于小学英语国际理解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对国际理解教育理论不清晰
很多小学英语老师不知道什么是国际理解教育,将国际理解教育简单的理解成外语学习、对国际事情的了解和对外英语交流等。国际理解教育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丰富民族文化意识,了解国外的人文风情、社会风俗等,塑造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开放的文化交往心态。
2.对国际理解教育目标不明确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不知道国际理解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导致其在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环节缺乏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更多的关注知识与技能,而忽视情感态度和人文意识目标。部分老师浅尝辄止,无法精准的把握国际理解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无法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学习国际理解教育,从而影响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效果。
3.对国际理解教育渗透方法不多元
陶行知曾说:“要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通过对英语语言知识点的不断重复教学达到教学效果,无法帮助学生在生活里习得语言,内化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即使在课堂上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也是浅尝辄止,无法真正的深入文本,挖掘文本,开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感知、感受、理解并尊重文化的多元性,无法使学生将课堂和真实的生活场景相结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学生认知能力有限
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导致其对文化体系和文化内涵认知不全面,无法树立正确及完整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观念。因此,小学英语课程教育即应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又应该引入中国本土文化,在不同文化的融会贯通中,提高学生文化鉴别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多角度、多元文化思维能力,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爱国情怀。
二、小学英语高段课堂国际理解教育策略
1.强化教师培训,研读新课标,培养国际视野
国际理解教育工作者包括一线教师、校长、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学生家长,其中,教师和校长的角色最为关键。国际理解教育是有关世界观的教育,教师能否有效地把国际理解观点传递给学生,其自身素养非常重要。在我们平时的英语培训和学习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对小学英语和国际理解这两个学科做一些有实用性的培训,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国际教育,强化教师的国际理解教育意识。新课标在培育文化意识方面指出,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1教师需研究新课标,精心剖析教材,提高小学英语课堂中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策略,才能达到更好的渗透效果。
我以中国风 ?川渝篇Pandas’ Hometown 熊猫的家为例,分析教材如下:Pandas’ Hometown是《中国风·川渝篇》的第一级,具有科普性知识的绘本。讲述了川渝两地的地理知识,渝渝和蓉蓉游览成都大熊猫基地的故事。在游览的过程中,通过渝渝的发问和蓉蓉的细致讲述,我们能学习和了解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喜好等知识。该绘本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以生动可爱的熊猫为线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国宝大熊猫,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
2.依托主题内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在日常的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理念设计单元主题教学活动。我以中国风 ?川渝篇Pandas’ Hometown 熊猫的家为例,以单元内容为依托,去挖掘出其中的主题内涵中国国宝大熊猫,融入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和要求,从课前预习:熊猫知识我想问、熊猫知识我知道,课堂活动:成都大熊猫基地、熊猫文化我了解,课后作业:熊猫故事小能手等多个环节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际理解教育活动课中,让我们的主题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在促进其国际理解能力提升的同时,成为小小中国传统文化宣传使。
3.丰富主题情境,坚定文化自信
我以中国风 川渝篇Pandas’ Hometown 熊猫的家为例,在课前,教师剖析教材,让学生进行熊猫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分类与比较,打开学生的文化视野和世界格局,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课中,教师需要考虑学情、学生吸收知识的进度和理解能力,利用真实的生活场景——成都熊猫基地之行,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真实的呈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讨论问题,通过表演活动让每个学生进入主题情境,在参与中输出语言,习得语言,促进其国际理解能力的提升。在课后,通过向家人和朋友讲述中国国宝大熊猫故事和传统文化,录制小视频,鼓励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喜欢中国,让更多的人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语言学习成就感和兴趣,学生在了解祖国、认识祖国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文化理解和认同的同时也坚定文化自信。
4.聚焦主题意义,发展学生认知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小学生由于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我们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同时应聚焦主题意义,发掘内涵,通过文本的梳理、情景的创设帮助学生发展认知能力,发现和判断其背后的态度和价值观。并通过分析和思辨,评价作者或主人公的观点和行为,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进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方法策略和思想观念,多角度认识和理解世界,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理性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2
我以中国风 ?川渝篇Pandas’ Hometown 熊猫的家为例,通过渝渝和蓉蓉的大熊猫之旅,让学生聚焦主题大熊猫,了解其背后的大熊猫文化和寓意,从文化渗透方面,为学生补充分享熊猫具有增进各国间友谊外交的意义,以不同的方式,受到外国友人的追捧;再引入大熊猫电影、熊猫列车、熊猫站台、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蓉宝等让学生为拥有国宝大熊猫而感到自豪,并传递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意识;了解中国文化,介绍中国文化,从感兴趣—喜欢—喜爱—热爱—实践输出等一系列转变中发展其认知能力。
英语教材中隐藏着许多文化元素,教师应强化自身素养,认读研读教材和新课标,有效保证英语课堂上国际理解教育渗透的效率;以教材为依托,创设主题情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深研英语课堂,开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感知、感受、理解并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国际意识,坚定文化自信;聚焦主题意义,认知推进,发展学生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转变。我相信:只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思考、不断挖掘、不断实践定能研究出更好更高效的国际理解教育渗透策略,让国际理解教育与小学英语的实践体会、思维创新、能力迁移更好的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世界多元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使学生建立广阔的视野,培养学生参与、沟通、合作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养成开阔的国际视野、多元文化意识。
【关键词】 国际理解教育;小学英语;课堂渗透
国际理解教育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丰富民族文化意识,了解国外的人文风情、社会风俗等,塑造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开放的文化交往心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突出体现了课程对国家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进一步明确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小学英语教学是国际理解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国际意识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注重语言知识积累,提高语言能力,实施国际理解课程的渗透,英语教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在小学高段课堂渗透国际理解元素,帮助学生建立国际交流意识,理解多元文化,渗透国际认知,以学科渗透为主流,以学生体验为抓手,通过多学科渗透,多范围体验,帮助国际理解教育扎实落地。为此,本文以中国风 川渝篇Pandas’ Hometown 熊猫的家为例,探究小学英语高段课堂国际理解教育。
一、关于小学英语国际理解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对国际理解教育理论不清晰
很多小学英语老师不知道什么是国际理解教育,将国际理解教育简单的理解成外语学习、对国际事情的了解和对外英语交流等。国际理解教育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丰富民族文化意识,了解国外的人文风情、社会风俗等,塑造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开放的文化交往心态。
2.对国际理解教育目标不明确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不知道国际理解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导致其在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环节缺乏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更多的关注知识与技能,而忽视情感态度和人文意识目标。部分老师浅尝辄止,无法精准的把握国际理解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无法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学习国际理解教育,从而影响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效果。
3.对国际理解教育渗透方法不多元
陶行知曾说:“要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通过对英语语言知识点的不断重复教学达到教学效果,无法帮助学生在生活里习得语言,内化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即使在课堂上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也是浅尝辄止,无法真正的深入文本,挖掘文本,开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感知、感受、理解并尊重文化的多元性,无法使学生将课堂和真实的生活场景相结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学生认知能力有限
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导致其对文化体系和文化内涵认知不全面,无法树立正确及完整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观念。因此,小学英语课程教育即应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又应该引入中国本土文化,在不同文化的融会贯通中,提高学生文化鉴别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多角度、多元文化思维能力,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爱国情怀。
二、小学英语高段课堂国际理解教育策略
1.强化教师培训,研读新课标,培养国际视野
国际理解教育工作者包括一线教师、校长、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学生家长,其中,教师和校长的角色最为关键。国际理解教育是有关世界观的教育,教师能否有效地把国际理解观点传递给学生,其自身素养非常重要。在我们平时的英语培训和学习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对小学英语和国际理解这两个学科做一些有实用性的培训,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国际教育,强化教师的国际理解教育意识。新课标在培育文化意识方面指出,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1教师需研究新课标,精心剖析教材,提高小学英语课堂中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策略,才能达到更好的渗透效果。
我以中国风 ?川渝篇Pandas’ Hometown 熊猫的家为例,分析教材如下:Pandas’ Hometown是《中国风·川渝篇》的第一级,具有科普性知识的绘本。讲述了川渝两地的地理知识,渝渝和蓉蓉游览成都大熊猫基地的故事。在游览的过程中,通过渝渝的发问和蓉蓉的细致讲述,我们能学习和了解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喜好等知识。该绘本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以生动可爱的熊猫为线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国宝大熊猫,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
2.依托主题内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在日常的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理念设计单元主题教学活动。我以中国风 ?川渝篇Pandas’ Hometown 熊猫的家为例,以单元内容为依托,去挖掘出其中的主题内涵中国国宝大熊猫,融入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和要求,从课前预习:熊猫知识我想问、熊猫知识我知道,课堂活动:成都大熊猫基地、熊猫文化我了解,课后作业:熊猫故事小能手等多个环节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际理解教育活动课中,让我们的主题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在促进其国际理解能力提升的同时,成为小小中国传统文化宣传使。
3.丰富主题情境,坚定文化自信
我以中国风 川渝篇Pandas’ Hometown 熊猫的家为例,在课前,教师剖析教材,让学生进行熊猫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分类与比较,打开学生的文化视野和世界格局,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课中,教师需要考虑学情、学生吸收知识的进度和理解能力,利用真实的生活场景——成都熊猫基地之行,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真实的呈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讨论问题,通过表演活动让每个学生进入主题情境,在参与中输出语言,习得语言,促进其国际理解能力的提升。在课后,通过向家人和朋友讲述中国国宝大熊猫故事和传统文化,录制小视频,鼓励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喜欢中国,让更多的人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语言学习成就感和兴趣,学生在了解祖国、认识祖国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文化理解和认同的同时也坚定文化自信。
4.聚焦主题意义,发展学生认知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小学生由于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我们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同时应聚焦主题意义,发掘内涵,通过文本的梳理、情景的创设帮助学生发展认知能力,发现和判断其背后的态度和价值观。并通过分析和思辨,评价作者或主人公的观点和行为,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进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方法策略和思想观念,多角度认识和理解世界,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理性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2
我以中国风 ?川渝篇Pandas’ Hometown 熊猫的家为例,通过渝渝和蓉蓉的大熊猫之旅,让学生聚焦主题大熊猫,了解其背后的大熊猫文化和寓意,从文化渗透方面,为学生补充分享熊猫具有增进各国间友谊外交的意义,以不同的方式,受到外国友人的追捧;再引入大熊猫电影、熊猫列车、熊猫站台、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蓉宝等让学生为拥有国宝大熊猫而感到自豪,并传递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意识;了解中国文化,介绍中国文化,从感兴趣—喜欢—喜爱—热爱—实践输出等一系列转变中发展其认知能力。
英语教材中隐藏着许多文化元素,教师应强化自身素养,认读研读教材和新课标,有效保证英语课堂上国际理解教育渗透的效率;以教材为依托,创设主题情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深研英语课堂,开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感知、感受、理解并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国际意识,坚定文化自信;聚焦主题意义,认知推进,发展学生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转变。我相信:只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思考、不断挖掘、不断实践定能研究出更好更高效的国际理解教育渗透策略,让国际理解教育与小学英语的实践体会、思维创新、能力迁移更好的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世界多元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使学生建立广阔的视野,培养学生参与、沟通、合作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养成开阔的国际视野、多元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