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历史课堂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作者】 龙保尼玛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民族中学



【正文】  【摘 要】 近年来,减负提质正在成为初中历史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理念,在这一背景下,改革传统作业设计模式,减轻学生的课业学习负担势在必行。初中历史教师要认真解读“双减”政策的要求,即在减少作业量的基础上,确保作业内容能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度思考,如此可实现课后作业的真正意义,并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不断提高。
  【关键词】 历史教学;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随着我国教育的进步,教师亟须认识到初中历史这门学科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在开展历史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为学生充分展现其内涵和本质。为了响应“双减”政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初中历史教师要严格审视当前单元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寻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充分发挥单元作业在推动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使初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朝全面化、多层次、减负提质的方向发展。
  一、初中历史课后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量偏大,难度不高
  初中历史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常常只关注重点知识,以提高历史成绩为主,忽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即多数教师通过大量布置作业的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成绩不但不会提高,还会觉得作业是一种压力。有些教师在历史作业的布置上只注重数量,不在乎质量,即大多数历史作业需要学生死记硬背来完成,这种作业形式不仅使学生的历史思维得不到锻炼,还会使学生对历史作业产生厌烦情绪,导致历史作业完成的质量不佳。同时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般是根据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设计的,即忽略了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这既不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又无法实现高效课堂。
  (二)形式设计缺乏创新性
  初中历史课程内容丰富、细节较多、时间跨度大,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初中生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的教学形式吸引。因此,创新作业形式是提高单元作业效率的重要策略。然而,当前部分初中历史教师所布置的单元历史作业,仍以书面作业为主,给学生提供的丰富历史知识的途径也仅限于阅读历史书。在阅读厚厚的历史书的过程中,学生易失去兴趣,且产生做作业枯燥无聊的想法。“双减”政策对完成课后作业的时长做出了要求,对此部分教师只关注到了历史单元作业数量的减少,而忽视了作业形式的创新。其实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与历史知识相关的电影、电视剧、歌曲有很多,这些都可以融入单元作业设计中,以提高学生完成单元作业的积极性。
  二、初中历史有效作业实施策略
  (一)内容分层设计,逐步增强能力
  “双减”政策不主张教师布置机械性的无效且重复的作业,提倡教师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具有层次性的单元作业,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按内容将单元作业分为基础作业、提升作业和探索作业三个部分,基础作业部分和提升作业部分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要完成的,探索作业部分是选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安排来选择做或不做。
  (二)作业设计要注重实践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学生参与的主体性,转变教师教学生学的旧观念,作业评价与设计也是如此,作业设计不仅要紧扣课堂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在注重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体现层次性。依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作业,在注重基础知识落实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判断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基础题全员通过,能力提升题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完成,基础薄弱的同学尝试完成。鼓励学生尽力完成作业,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三)设计个性化作业。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结合教材,设计个性化的历史作业,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善科学理性的作业设计。因此,在初中历史作业设计活动中,教师应整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优化作业设计,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活动,拓展游戏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固化的历史课程教学环节难以给予学生丰富学习体验,也难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历史学习情境,更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会导致整个课程学习过程停留在表面。基于此,在“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师要想确保学生精准掌握历史知识,就必须在落实“双减”政策要求的基础上,将课内文化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融合,一方面,促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将课外活动视为课后延伸教育,在不增加学生学习压力和负担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在课外时间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五)评价多元,提升教学效率
  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只有分数,“双减”政策下新型作业评价标准提倡使用等级制。评价的标准和规则也更加多元,教师可设计“作业评价量表”,包括参与态度、探究过程、呈现效果、体验与收获等指标,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其中,探究过程可从案例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具有典型代表性、史料是否真实、内容是否充实、史料解释说明是否可信、学生是否能从多个角度描述所选物品并对物品所反映的事件、人物、时代特征等进行合理解释。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制定的作业评价标准,要体现规范、详细、易操作与掌握的原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同时,对作业完成得比较优秀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表扬。
  综上所述,优化初中历史作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通过优化作业内容、灵活安排作业形式、加强师生互动和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同时,这些策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明.初中历史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中学教育研究,2018(10):25-30.
  [2]张晓华.“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优化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0-25.
  [3]朱阿环.探究“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J].读与写:中旬,20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