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
【作者】 唐镭鸣
【机构】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城北小学校
【正文】 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新世纪新型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如何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呢?
学习气氛中的创新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此外要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教师的感染力就是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
解题中的创新
在教学中,通过多角度思考,获得多种解题途径,可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可出示这样一题:“某校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0%,问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并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求解。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下,经过讨论,很快列出了不同的算式:(1)因为男生人数为单位“1”,因此女生人数为:1-20%=80%,因此男生比女生人数多:(1-80%)÷80%=25%。(2)同上,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20%=80%,又因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0%,因此可得,男生比女生人多:20%÷80%=25%。(3)同上,因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4/5,即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4∶5,因此可得,因此男生比女生人数多:(5-4)÷4=25%。
通过一题多解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增加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通过总结,可揭示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达到增长学生智能的目的。
兴趣中的创新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长方形的面积”教学时,先安排了一个抢答,展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竞赛。
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l平方厘米,那么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回答前三个小题,学生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到第4小题时,大部分同学闭而不答、只有少数同学说是1平方厘米,此时教室里很安静,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师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想!”,老师继续说:“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发现这个规律。”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进入了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们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归纳中的创新
在数学教学中,既能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发现,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后,学生掌握了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可启发学生能否将圆面积的推导公式和圆柱体的侧面积推导公式的过程进行联想和联系,概括出求圆柱体表面积的公式。学生经过讨论并用学具操作,很快想出,因为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这近似长方形的长即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宽即是圆柱体的底面圆的半径,因此,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即可为:S=2πΥ×(Υ+H)。
联想中的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如让学生能针对某一问题,通过类比思维去解决,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了比的知识后,可出示了这样一句数量关系句:“某工厂男工人的人数比女工人的人数多1/4”,我要求学生根据这一句数量关系句进行联想,改变成内容不变但叙述方法不同的数量关系句,学生经过讨论,即很快能说出:(1)、男工人的人数是女工人的人数的1+1/4=5/4;(2)、某工厂男工人的人数与女工人的人数的比是5∶4;(3)、某工厂女工人的人数与男工人的人数的比是4∶5;(4)、某工厂女工人的人数是男工人的人数的4/5,(5)、某工厂男工人的人数占全厂工人的人数的5/9;(6)、某工厂女工人的人数占全厂工人的人数的4/9;(7)、某工厂女工人的人数比男工人的人数少1/5。这样学生很快能将比与分数进行融会贯通,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上所知,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首先应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品质。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教师自己能够打破传统定势,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才能更加灵活的去引导学生的发展,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学习气氛中的创新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此外要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教师的感染力就是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
解题中的创新
在教学中,通过多角度思考,获得多种解题途径,可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可出示这样一题:“某校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0%,问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并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求解。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下,经过讨论,很快列出了不同的算式:(1)因为男生人数为单位“1”,因此女生人数为:1-20%=80%,因此男生比女生人数多:(1-80%)÷80%=25%。(2)同上,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20%=80%,又因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0%,因此可得,男生比女生人多:20%÷80%=25%。(3)同上,因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4/5,即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4∶5,因此可得,因此男生比女生人数多:(5-4)÷4=25%。
通过一题多解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增加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通过总结,可揭示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达到增长学生智能的目的。
兴趣中的创新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长方形的面积”教学时,先安排了一个抢答,展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竞赛。
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l平方厘米,那么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回答前三个小题,学生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到第4小题时,大部分同学闭而不答、只有少数同学说是1平方厘米,此时教室里很安静,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师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想!”,老师继续说:“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发现这个规律。”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进入了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们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归纳中的创新
在数学教学中,既能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发现,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后,学生掌握了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可启发学生能否将圆面积的推导公式和圆柱体的侧面积推导公式的过程进行联想和联系,概括出求圆柱体表面积的公式。学生经过讨论并用学具操作,很快想出,因为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这近似长方形的长即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宽即是圆柱体的底面圆的半径,因此,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即可为:S=2πΥ×(Υ+H)。
联想中的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如让学生能针对某一问题,通过类比思维去解决,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了比的知识后,可出示了这样一句数量关系句:“某工厂男工人的人数比女工人的人数多1/4”,我要求学生根据这一句数量关系句进行联想,改变成内容不变但叙述方法不同的数量关系句,学生经过讨论,即很快能说出:(1)、男工人的人数是女工人的人数的1+1/4=5/4;(2)、某工厂男工人的人数与女工人的人数的比是5∶4;(3)、某工厂女工人的人数与男工人的人数的比是4∶5;(4)、某工厂女工人的人数是男工人的人数的4/5,(5)、某工厂男工人的人数占全厂工人的人数的5/9;(6)、某工厂女工人的人数占全厂工人的人数的4/9;(7)、某工厂女工人的人数比男工人的人数少1/5。这样学生很快能将比与分数进行融会贯通,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上所知,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首先应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品质。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教师自己能够打破传统定势,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才能更加灵活的去引导学生的发展,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