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率
【作者】 王晋霞
【机构】 山西省晋城市星河学校
【正文】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承载着落实国家育人目标的责任。核心素养作为“国家教育总目标的具体体现”,在教育目标系统的层次结构中居于国家教育总目标与课程目标之间,发挥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义务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宏观的育人目标明确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关键问题。可是,由于许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常常偏离和违背了这一教学的总目标,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道德与法治》课所担任的教学任务极不相符,严重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那么,新课标下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率呢?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谈几点看法:
一、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课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提高认识,就要求学校管理部门从思想上重视,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安排专职教师从事《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同时更要求任课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让《道德与法治》课触及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针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青少年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青少年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求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亲自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作用。
二、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介入
小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了单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要改变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推行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就是以多方位多角度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渠道,以主体参与贯彻始终,以提高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我认为开放性的道法教学模式有下面几个方面:
1.广阔的教学阵地。开放性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里教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如《平安回家》一课,就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去实地了解交通标志、交通信号、交通标线,走进生活的教学要比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死啃书本强得多。
2.交互的动态讨论。“在教学时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究,使课堂成为信息交流所。
3.多样的情景表演。采取讲故事、听歌曲、情景朗读、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受学生欢迎。这种教学形式学生能充分参与、积极表现,潜移默化中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意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
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教材有内在的兴趣。可见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抽象的观点、道德观点形象化,能将枯燥的定义、理论化为美好的形象,电教媒体能以它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将图片、视频、声音有机结合展示,为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供很大的方便条件,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行为的育人作用。以“孝敬父母”为例,教学中,我交排学生们听一段截至网上的录音《给妈妈的一封信》,在时而深沉舒缓,时而高亢铿锵的钢琴中,对母亲那深情的话语字字句句责人心弦妈妈,那记载着辛勤劳动的白发和皱纹过早地爬上了你的头和脸。而那讨厌的病魔也终于缠上了你……。当录首机中传出《世上只有妈妈好》时,学生们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课堂氛围也推上了高潮。所以,发挥先进教学手段的作用,往往能激发学生向上的信心和力量,在有情趣的教学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满足。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是小学开设的一门以青少年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教师要通过适当适量的社会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开阔学生的视野,更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进而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
一、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课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提高认识,就要求学校管理部门从思想上重视,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安排专职教师从事《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同时更要求任课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让《道德与法治》课触及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针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青少年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青少年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求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亲自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作用。
二、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介入
小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了单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要改变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推行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就是以多方位多角度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渠道,以主体参与贯彻始终,以提高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我认为开放性的道法教学模式有下面几个方面:
1.广阔的教学阵地。开放性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里教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如《平安回家》一课,就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去实地了解交通标志、交通信号、交通标线,走进生活的教学要比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死啃书本强得多。
2.交互的动态讨论。“在教学时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究,使课堂成为信息交流所。
3.多样的情景表演。采取讲故事、听歌曲、情景朗读、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受学生欢迎。这种教学形式学生能充分参与、积极表现,潜移默化中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意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
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教材有内在的兴趣。可见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抽象的观点、道德观点形象化,能将枯燥的定义、理论化为美好的形象,电教媒体能以它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将图片、视频、声音有机结合展示,为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供很大的方便条件,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行为的育人作用。以“孝敬父母”为例,教学中,我交排学生们听一段截至网上的录音《给妈妈的一封信》,在时而深沉舒缓,时而高亢铿锵的钢琴中,对母亲那深情的话语字字句句责人心弦妈妈,那记载着辛勤劳动的白发和皱纹过早地爬上了你的头和脸。而那讨厌的病魔也终于缠上了你……。当录首机中传出《世上只有妈妈好》时,学生们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课堂氛围也推上了高潮。所以,发挥先进教学手段的作用,往往能激发学生向上的信心和力量,在有情趣的教学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满足。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是小学开设的一门以青少年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教师要通过适当适量的社会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开阔学生的视野,更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进而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