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心系未来人,情系留守儿

【作者】 陆 萍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旧莫乡旧莫中心学校



【正文】  【摘 要】 慈心为本,善举为童。关爱儿童,“慈”于心,“善”于行。人民教师要注重呵护留守儿童的奇思妙想,要静待花开,激励留守儿童的点滴进步,让留守儿童能更好地书写未来美好的人生画卷!关爱留守儿童,我们责无旁贷。爱护留守儿童,教育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作表率,为留守儿童办实事,这是一线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嘛!做一片绿叶、一丝春风、一缕阳光,精心浇灌万朵花!
  【关键词】 留守儿童;倾情关爱;用心呵护;构建和谐

  点亮留守儿童未来,一线教师共同的责任。关爱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幸福美满。鲁迅说:“教育就是植根于爱。”冰心老人道:“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我愿化作爱的天使,用真情浇灌留守儿童纯洁无瑕的内心世界。关爱留守儿童,让祖国的明天繁荣昌盛;关爱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笑对生活,热爱学习,快乐成长,健康成长,茁壮成长!
  一、关注留守儿童,施展人文情怀
  关爱留守儿童,让世界充满爱。留守儿童形成的原因既有家庭经济的原因,也有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更有学校教师教育的参差不齐等等原因,真是剪不断、理还乱,一提起留守儿童,就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情趣故事,说道留守儿童,就令一线教师谈虎色变、令人生畏、思绪万千,百思不得其解!鲁迅说:“教育植根于爱。”事实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留守儿童是教师教育的根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留守儿童更是如此,他们心理不同、性格不同、行为不同、接受教育的方式不同,可谓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大相径庭,然而,又是可循可塑、可爱可亲、可圈可点的小不点。只要我们善于根据留守儿童的一系列特点,注重按照他们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些留守儿童也是闪闪发光的金子,将来绝对是祖国的栋梁之才!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留守儿童需要无微不至的关爱。这关爱可以来自生他们养他们的家庭、可以来自纷繁复杂的社会、也可以来自长期相处的学校教师。也就是说,无论家庭、还是社会、学校教育,一切的一切,都是留守儿童成长的不可或缺的动力资源。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家国情怀,缺一不可。
  伟大的中国梦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才能真正实现国富民强,国泰民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其实,有付出才有收获。帮助弱势群体,培养未成年人,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大事。让留守儿童安全有保、亲情有护、心理有依、发展有托,切实增强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是民生、法治、教育需要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职责问题、担当问题。
  关爱,是一片天空,给留守儿童无限的希望;关爱是一片森林,让留守儿童享受鸟语花香,感受芳香四溢;关爱,像一盏明灯,照亮留守儿童前进的方向;关爱,像一个太阳,给予留守儿童无限的温暖;关爱,让留守儿童充满信心、前程似锦、幸福无比……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而现实生活中的留守儿童无一不需要爱。关爱留守儿童,既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教师是工程师,教师是蜡烛,教师是人梯,教师是春蚕,教师是园丁,教师是火种,教师是春天……无数的教师美誉,激励着教师的言行举止,必须堪为人师,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当教师不容易,当好教师更不容易。一个好教师应该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能够处事不惊,灵活应变、智慧育人,敢于开拓创新;特别的爱给予特别的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更是要能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没有一番风霜苦,哪来梅花扑鼻香?面对留守儿童,我们一定要像蜜蜂一样不辞辛劳采花酿蜜,忠诚地采蜜,不知疲倦地飞翔,默默地为留守儿童的幸福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酿蜜”。
  一流教师教人,二流教师教书。要做一流教师,就得对留守儿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付出真情实感、力求真抓实干、注重真才实学、彰显真知灼见!理念上以教师为主导,以留守儿童为主体;教学上“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教师只有注重: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毕恭毕敬地做到:忠——尽己报国的责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诚——求真务实的品质;信——立身兴业的基点;礼——人际文明的规范;义——人间正道的向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才能不负韶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在前列,干在实处,踔厉奋发,教好书育好人。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教师职业是良心职业,我们只有把“爱心”、“耐心”、“细心”献给留守儿童,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留守儿童的闪光点,去肯定、鼓励和帮助留守儿童找回他们自己期望的角色,用心激发留守儿童的“信心”,才能赢得留守儿童的“芳心”!
  三、构建和谐校园,放飞心灵梦想
  办成什么样的学校不是目的,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是根本。如何让我们朝夕相处的留守儿童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花朵,值得我们一线教师认认真真思考,说一千道一万,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常说: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留守儿童,是有道理的。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人为本,和为贵,谐为美,师高弟子强,强将手下无弱兵;减负增效,只有优化教学方法,深入留守儿童实际,善于因材施教,敢于对症下药,才能有所成就,实现素质教育,提高留守儿童的核心素养,铸就留守儿童美好心灵。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温馨教育,对待留守儿童一定要践行新理念,让留守儿童“亲其师,信其道。”帮助留守儿童充分认识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教师只是他们前进道路上一颗颗照亮他们前行的路灯!如此这般认识,留守儿童才会产生学习兴趣的动力,走自己的路,不会一帆风顺,不会风雨无阻,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达到风景秀丽的顶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怎样才能有效教育好留守儿童?本人认为:
  一是“信任”。相信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是好样的,让留守儿童产生自信心,相信自己能行,自信心是衡量一个人成败的必要条件。要想在事业上、生活上、学习上获得成功,就必须使留守儿童有很强的自信心。再说了“天生我材必有用,有志者事竟成”。
  二是“发现”。日本一学者曾说:“发现优点,培养天才;发现缺点,培养庸才。”可见,发现的重要性。教育留守儿童,必须了解留守儿童。了解留守儿童就要认真细心地去发现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三是“支持”。我们无法设计更无法替代留守儿童的成长,我们能做的就是给留守儿童提供一定的帮助与支持。红花还要绿叶衬。
  四是“引导”。帮助留守儿童从不懂到懂,方法是关键。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真理。
  关注留守儿童,用爱呵护成长。“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教育留守儿童的策略不能因循守旧,一成不变,以一变应万变,而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随机应变,灵动智慧,开拓创新,积极引导,有效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生存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生活!我们更需要与家长、与政府、与同事团结协作,齐抓共管,精诚合作,才能行之有效地教育好留守儿童!
  总之,社会要和谐,国家要繁荣,未来是希望,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现实的系统的重点工程。我们一线教师务必要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千方百计、多措并举、认真扎实地成为留守儿童生活与行为方面的引导者,心理上的开导者,学习上的促进者,无微不至地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是留守儿童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关键,我们要对每一个留守儿童一视同仁,努力工作,积极探索,给留守儿童一个美好灿烂的明天。让留守儿童在爱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罗晓丽,肖梅.《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J]。《心理科学进展》;2022(6);
  [2]江明,李杨,郑景.《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援助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2023(1);
  [3]朱正国,孙保明.《关注留守儿童 优化亲子关系》[J].青春期健康,2022(16);
  [4]武斌荣,陆玉芳.《立足健康中国 关注留守儿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