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寻根求源创情境,构建灵动新课堂
【作者】 徐文粉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思源实验学校
【正文】 【摘 要】 没有思维,就没有数学。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美国数学家哈莫尔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巧设情境就是“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求互动之效。”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有效情境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自身情感体验去获取知识。
【关键词】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引入生活;设疑问难
情为境生,境为情设。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我们的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情境中,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教是为了不教,教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让师生在合作互助中积极探究,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强化数学应用技能。
一、巧设教学情境,注重激思启智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要在学习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如果说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充满智慧,那么,启发学生的思维则是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提倡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几乎是古今中外教育家们共同的教学主张,而善于启发诱导、激思启智,则是出奇制胜的教学法宝。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施教之攻,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情境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块“绿洲”。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情境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给学生带来生机,给教师带来希望。从教学需要出发,巧设精彩、高效、愉悦的数学情境,让我们的学生“美美地想,快乐地做,天天都有小进步。”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般情况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情境包括: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多媒体情境,操作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等等。前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备课,想方设法,努力创设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初中数学知识的教学情境,让初中生感受到初中数学的有趣、严谨和科学!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如我组织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的第五节“有理数的乘方”时,拿一张大大的《云南日报》,面对学生,饶有兴趣地说,请大家猜一猜,这张《云南日报》报纸可以折叠多少次,这时,学生一个个七嘴八舌,有的说可以折叠11次,有的说可以折叠20次,有的说可以折叠35次,还有的说可以折叠120次,答案多如牛毛,要多少有多少,好玩极了。这时,我说,百闻不如一见,请大家试一试,答案便出来了。看到学生一个个忙得不可开交,这样折叠,那样折叠,不亦乐乎!结果,许多学生折叠来折叠去,折叠到第七次,就感觉不是那么容易了,为此,学生都疑惑不解,我将折叠报纸与有理数的乘方高度整合,学生印象深刻,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专心致志了。
我们只有善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注重适时诱导,注重启迪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睿智,才能有效构建初中数学的高效。
二、巧设生活情境,构建活力课堂
现代教学需要我们与时俱进,践行新课改理念,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勇于自主学习,敢于合作学习,乐于探究学习,注重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精神,适时利用生活情境,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探究技能。
初中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课堂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有时自主学习,有时合作学习,有时探究学习。具体选择哪种学习方式,不能一概而论,要灵活运用。数学源于生活,引入生活情境的数学深受学生青睐,有效将数学知识置身于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情境中,有利于学生享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更有利于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生活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只要我们善于运用生活情境,注重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就会马到成功,水到渠成。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生活情境可以是新课导入的“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讲解的“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作业训练的“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素材,让学生在生活中有效学习数学,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一定会精彩纷呈,成绩斐然。
数学奥妙无穷,往往使人沉醉其中。如我组织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时,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相交线和平行线的联系与区别。我引导学生观察课桌的两条“长”和两条“宽”,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开展看得到、摸得着、可以测量的操作实践,学生很快就知道了两条“长”和两条“宽”之间是平行线关系,“长”与“宽”之间就是相交线关系。如此这般,鼓励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相交线与平行线,多思考、多探索,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生活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注重设疑问难,构建活力课堂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师教得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有趣。使学生在知识获得的同时,能力有所发展,体会到学习是快乐的,进而达到乐学、会学、学会。
课堂教学要注重突破常规,努力构建师生互动的、开放的、真实的、多维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最终使学生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健康、愉悦地成长。讲究问题策略特别强调重视提问方式,要求师生在探究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有效展示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既长知识又长才干,使学生真正经历“感知——概括——应用”的认识过程,进而实现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形成。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一切数学知识的获得都需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解决、去获得。因此,“教”是引导,是点拨,是手段,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实现有效的“学”。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赞可夫还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法宝”。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力求使学生做到“想问”、“敢问”、“会问”、“善问”、“巧问”,让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能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产生新的思路,彰显问题技能,一方面要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问;另一方面也要不断丰富数学教学活动,注重多措并举,使学生“会”问;再次要善于实施合理评价,促使学生“愿”问。
说一千,道一万,只有注重“化繁为简,提高学生兴趣度;层次分明,提高学生参与度;触类旁通,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由易到难,促使学生深入学习;拓展思维,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把握时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妙问,才是艺术有效的提问。
高效课堂,巧问是基石,效率是关键。在长期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条不紊地呈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我组织学习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三章的第二节“画轴对称图形”时,引导学生动手做活动:先让学生用四张正方形纸片合成不同的图形,再让学生展示成果、交流,最后思考:你拼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这些图形都可以看成是由一个正方形纸片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你有不同于课本上的拼法吗?如此这般,有效抓住重难点,让学生发现并感受平移、翻折、旋转三种变换在设计图形中的作用,使课堂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目了然。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艺术中的艺术。高效课堂的提问,首先,问题要有启发性,不能泛泛而谈;其次,问题的设置要有梯度,要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再次,提问要把握恰当的时机;第四,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人人都能学有所获。
提问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如何让学生爱上我们的数学课堂,可以从提问入手。“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总之,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有效创设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有利于增强学生乐于参与、关注活动的兴趣;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潜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数学教师要注重灵动智慧,灵活运用,一切为了高效课堂,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芳.初中数学巧设情境教学更高效[J].中华少年,2021(3);
[2]武在琳.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灵活运用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2(18);
[3]李晓慧.巧设情境,让初中数学充满生机与活力[J].新课程学习,2023(12)。
【关键词】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引入生活;设疑问难
情为境生,境为情设。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我们的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情境中,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教是为了不教,教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让师生在合作互助中积极探究,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强化数学应用技能。
一、巧设教学情境,注重激思启智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要在学习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如果说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充满智慧,那么,启发学生的思维则是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提倡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几乎是古今中外教育家们共同的教学主张,而善于启发诱导、激思启智,则是出奇制胜的教学法宝。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施教之攻,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情境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块“绿洲”。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情境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给学生带来生机,给教师带来希望。从教学需要出发,巧设精彩、高效、愉悦的数学情境,让我们的学生“美美地想,快乐地做,天天都有小进步。”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般情况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情境包括: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多媒体情境,操作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等等。前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备课,想方设法,努力创设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初中数学知识的教学情境,让初中生感受到初中数学的有趣、严谨和科学!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如我组织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的第五节“有理数的乘方”时,拿一张大大的《云南日报》,面对学生,饶有兴趣地说,请大家猜一猜,这张《云南日报》报纸可以折叠多少次,这时,学生一个个七嘴八舌,有的说可以折叠11次,有的说可以折叠20次,有的说可以折叠35次,还有的说可以折叠120次,答案多如牛毛,要多少有多少,好玩极了。这时,我说,百闻不如一见,请大家试一试,答案便出来了。看到学生一个个忙得不可开交,这样折叠,那样折叠,不亦乐乎!结果,许多学生折叠来折叠去,折叠到第七次,就感觉不是那么容易了,为此,学生都疑惑不解,我将折叠报纸与有理数的乘方高度整合,学生印象深刻,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专心致志了。
我们只有善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注重适时诱导,注重启迪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睿智,才能有效构建初中数学的高效。
二、巧设生活情境,构建活力课堂
现代教学需要我们与时俱进,践行新课改理念,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勇于自主学习,敢于合作学习,乐于探究学习,注重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精神,适时利用生活情境,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探究技能。
初中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课堂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有时自主学习,有时合作学习,有时探究学习。具体选择哪种学习方式,不能一概而论,要灵活运用。数学源于生活,引入生活情境的数学深受学生青睐,有效将数学知识置身于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情境中,有利于学生享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更有利于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生活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只要我们善于运用生活情境,注重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就会马到成功,水到渠成。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生活情境可以是新课导入的“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讲解的“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作业训练的“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素材,让学生在生活中有效学习数学,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一定会精彩纷呈,成绩斐然。
数学奥妙无穷,往往使人沉醉其中。如我组织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时,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相交线和平行线的联系与区别。我引导学生观察课桌的两条“长”和两条“宽”,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开展看得到、摸得着、可以测量的操作实践,学生很快就知道了两条“长”和两条“宽”之间是平行线关系,“长”与“宽”之间就是相交线关系。如此这般,鼓励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相交线与平行线,多思考、多探索,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生活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注重设疑问难,构建活力课堂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师教得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有趣。使学生在知识获得的同时,能力有所发展,体会到学习是快乐的,进而达到乐学、会学、学会。
课堂教学要注重突破常规,努力构建师生互动的、开放的、真实的、多维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最终使学生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健康、愉悦地成长。讲究问题策略特别强调重视提问方式,要求师生在探究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有效展示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既长知识又长才干,使学生真正经历“感知——概括——应用”的认识过程,进而实现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形成。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一切数学知识的获得都需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解决、去获得。因此,“教”是引导,是点拨,是手段,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实现有效的“学”。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赞可夫还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法宝”。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力求使学生做到“想问”、“敢问”、“会问”、“善问”、“巧问”,让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能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产生新的思路,彰显问题技能,一方面要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问;另一方面也要不断丰富数学教学活动,注重多措并举,使学生“会”问;再次要善于实施合理评价,促使学生“愿”问。
说一千,道一万,只有注重“化繁为简,提高学生兴趣度;层次分明,提高学生参与度;触类旁通,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由易到难,促使学生深入学习;拓展思维,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把握时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妙问,才是艺术有效的提问。
高效课堂,巧问是基石,效率是关键。在长期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条不紊地呈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我组织学习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三章的第二节“画轴对称图形”时,引导学生动手做活动:先让学生用四张正方形纸片合成不同的图形,再让学生展示成果、交流,最后思考:你拼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这些图形都可以看成是由一个正方形纸片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你有不同于课本上的拼法吗?如此这般,有效抓住重难点,让学生发现并感受平移、翻折、旋转三种变换在设计图形中的作用,使课堂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目了然。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艺术中的艺术。高效课堂的提问,首先,问题要有启发性,不能泛泛而谈;其次,问题的设置要有梯度,要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再次,提问要把握恰当的时机;第四,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人人都能学有所获。
提问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如何让学生爱上我们的数学课堂,可以从提问入手。“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总之,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有效创设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有利于增强学生乐于参与、关注活动的兴趣;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潜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数学教师要注重灵动智慧,灵活运用,一切为了高效课堂,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芳.初中数学巧设情境教学更高效[J].中华少年,2021(3);
[2]武在琳.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灵活运用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2(18);
[3]李晓慧.巧设情境,让初中数学充满生机与活力[J].新课程学习,20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