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物理有效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作者】 李积兰
【机构】 青海省都兰县第二中学
【正文】 【摘 要】 在“双减”等政策渐渐推行的背景下,落实好减负提质教育任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物理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布置作业是教师检验其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方法。初中物理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物理教学;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作业是物理教学的一部分,作业质量关系着学生学习能力。作为物理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怎样布置务实、有用的作业一直以来都被教师关注。“双减”工作要求教师不断提升作业设计水平,提高作业质量。教师应深入研究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策略,充分发挥作业的作用,使其不仅用于巩固知识,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深入分析当前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提出改进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指向明确,服务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要有明确指向,以巩固课堂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检测学习效果为目的,同时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作业设计的目标基础。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避免盲目性,摒弃“题海战术”的陈旧思维,增强作业设计的向心力,明确作业设计的目的性,从而保证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初中物理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深度研究教学内容,准确定位作业目标,依据教学重难点设计课后作业。以“认识电路”为例,在课程结束后,可设计探究式课后作业“分析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中解决问题,最终以微报告的样式呈现。就此项作业而言,作业目标设定如下:一是应用电流与电路的相关物理知识解决问题;二是要分析准确,论证合理,表达清楚。作业目标的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任务时有了参考依据,避免了盲目行为的发生,同时也有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作业的完成更加高效。
2、分层布置作业,促进全面发展
班中的每位同学由于性格差异、能力不同等原因对课堂内容的吸收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教师为做到不让班级任何一位同学落伍,优化班级整体水平,开展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来服务于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调动其主动性是十分必要的。分层作业是根据不同学生发展有所差异而设计的作业布置方式。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差异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如果物理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广泛地面对全班学生的,这样没有梯度的家庭作业会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无法进一步锻炼思维,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只能完成基础部分,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分层作业让每位学生基于自身学习所需完成练习任务,这样一来,能力较弱的学生不会掉队,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能够通过练习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以“分子动理论”作业为例,对于“分子动理论”这节课作业内容的设计而言,一方面需要注意有利于学生加深和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展相关的能力和技巧。另一方面,作业的构思要精心,作业的形式要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确保教学品质的基础上,着力做到量少但质精。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创设了必做和选做题型。必做题型旨在每位学生都能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落实双基。选做题型给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激励他们勇于克服有难度的习题,全面发展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适当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认识到作业的质量远比数量更为重要。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长不仅仅受制于完成作业的数量,更受制于作业的质量。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教师需要特别关注作业的设计和质量。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需要更加精心地设计作业,确保其质量和合理性。教师应该从国家课标要求出发,结合各知识点在章节和学科中的地位,进行优化取舍和聚合拓展,以设计出高质量的作业。这种作业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教师需要更加注重作业的合理性和适度性。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教师应该合理设计作业,使学生既能够学到知识,又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的难度应该适中,应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但不至于让他们感到过于困惑。这有助于学生逐渐养成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确保作业是有益的学习补充,而不是学习的负担。作业应该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通过合理设计作业,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
4、构建多元作业形式
一般情况下,作业以巩固课堂知识为主,内容局限于基础题、拓展训练题,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学习效果直线下降。为了优化这一情况,教师要巧设多元作业。例如在“磁与电”单元的学习中,教师便要设计阅读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作业,然后将自己的阅读感悟写下来。当然,为了深化学生对电磁感应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有效性。为了将学生从课堂引向课下,教师还可以设计开放性的作业,以在提升学生提取、分析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满足感。如“若电磁感应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出现怎样的现象,请举例说明”。在开放性的作业中,学生需要先利用文献、网络或自我的观察寻找生活中的电磁感应现象,然后思考它起到怎样的作用,再借助自己的想象分析如若失去后会有怎样的结果,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作为物理学科的一大特点,通过实践类作业的设计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力。如指导学生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自制金属探测仪,关于材料的选择、制作的方案全部由学生一个人完成。
5、根据初中生的记忆规律来设计作业
从课本上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知识,都不是学生自己的东西,容易被遗忘,所以需要温故而知新。初中生的记忆规律也是这样,今天记住的知识,一般过了三天以后就需要再复习,只有通过反复地复习,直到完全消化、掌握,变成自己的东西,知识才能不被学生抛之脑后。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时间精力有限和记忆规律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以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例如,在“欧姆定律”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可以把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知识点穿插进去,让学生回忆并且翻阅以前的课堂笔记,再一次温故而知新。这是因为在“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的课时中,还会用到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知识点,这也可以看出物理知识总是一环扣着一环的,需要教师利用作业设计,将新旧知识有效串联起来,如利用思维导图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掌握探究新知识的技巧是非常关键的,有助于学生串联起整个知识结构框架,快速掌握新知识。
6、采取积极的评价方式
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开展评价中,不能以结果为标准,更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优秀表现给予激励。同时评价还要让学生和家长参与进来,避免教师直观判断让评价失去公允,更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物理作业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多项能力,更能培养学生认真求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这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
结束语
总之,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设计富有情景化和针对性的分层次作业,避免作业题重复和学生机械刷题,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吃饱”,让优等学生“吃好”,充分发挥初中物理作业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雪巍.初中物理家庭实验设计与应用的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22:23.
[2]张贵鹏.现代科技融入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J].学周刊,2023(36):55-57
【关键词】 物理教学;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作业是物理教学的一部分,作业质量关系着学生学习能力。作为物理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怎样布置务实、有用的作业一直以来都被教师关注。“双减”工作要求教师不断提升作业设计水平,提高作业质量。教师应深入研究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策略,充分发挥作业的作用,使其不仅用于巩固知识,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深入分析当前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提出改进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指向明确,服务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要有明确指向,以巩固课堂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检测学习效果为目的,同时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作业设计的目标基础。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避免盲目性,摒弃“题海战术”的陈旧思维,增强作业设计的向心力,明确作业设计的目的性,从而保证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初中物理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深度研究教学内容,准确定位作业目标,依据教学重难点设计课后作业。以“认识电路”为例,在课程结束后,可设计探究式课后作业“分析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中解决问题,最终以微报告的样式呈现。就此项作业而言,作业目标设定如下:一是应用电流与电路的相关物理知识解决问题;二是要分析准确,论证合理,表达清楚。作业目标的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任务时有了参考依据,避免了盲目行为的发生,同时也有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作业的完成更加高效。
2、分层布置作业,促进全面发展
班中的每位同学由于性格差异、能力不同等原因对课堂内容的吸收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教师为做到不让班级任何一位同学落伍,优化班级整体水平,开展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来服务于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调动其主动性是十分必要的。分层作业是根据不同学生发展有所差异而设计的作业布置方式。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差异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如果物理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广泛地面对全班学生的,这样没有梯度的家庭作业会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无法进一步锻炼思维,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只能完成基础部分,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分层作业让每位学生基于自身学习所需完成练习任务,这样一来,能力较弱的学生不会掉队,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能够通过练习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以“分子动理论”作业为例,对于“分子动理论”这节课作业内容的设计而言,一方面需要注意有利于学生加深和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展相关的能力和技巧。另一方面,作业的构思要精心,作业的形式要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确保教学品质的基础上,着力做到量少但质精。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创设了必做和选做题型。必做题型旨在每位学生都能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落实双基。选做题型给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激励他们勇于克服有难度的习题,全面发展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适当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认识到作业的质量远比数量更为重要。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长不仅仅受制于完成作业的数量,更受制于作业的质量。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教师需要特别关注作业的设计和质量。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需要更加精心地设计作业,确保其质量和合理性。教师应该从国家课标要求出发,结合各知识点在章节和学科中的地位,进行优化取舍和聚合拓展,以设计出高质量的作业。这种作业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教师需要更加注重作业的合理性和适度性。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教师应该合理设计作业,使学生既能够学到知识,又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的难度应该适中,应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但不至于让他们感到过于困惑。这有助于学生逐渐养成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确保作业是有益的学习补充,而不是学习的负担。作业应该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通过合理设计作业,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
4、构建多元作业形式
一般情况下,作业以巩固课堂知识为主,内容局限于基础题、拓展训练题,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学习效果直线下降。为了优化这一情况,教师要巧设多元作业。例如在“磁与电”单元的学习中,教师便要设计阅读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作业,然后将自己的阅读感悟写下来。当然,为了深化学生对电磁感应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有效性。为了将学生从课堂引向课下,教师还可以设计开放性的作业,以在提升学生提取、分析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满足感。如“若电磁感应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出现怎样的现象,请举例说明”。在开放性的作业中,学生需要先利用文献、网络或自我的观察寻找生活中的电磁感应现象,然后思考它起到怎样的作用,再借助自己的想象分析如若失去后会有怎样的结果,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作为物理学科的一大特点,通过实践类作业的设计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力。如指导学生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自制金属探测仪,关于材料的选择、制作的方案全部由学生一个人完成。
5、根据初中生的记忆规律来设计作业
从课本上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知识,都不是学生自己的东西,容易被遗忘,所以需要温故而知新。初中生的记忆规律也是这样,今天记住的知识,一般过了三天以后就需要再复习,只有通过反复地复习,直到完全消化、掌握,变成自己的东西,知识才能不被学生抛之脑后。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时间精力有限和记忆规律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以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例如,在“欧姆定律”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可以把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知识点穿插进去,让学生回忆并且翻阅以前的课堂笔记,再一次温故而知新。这是因为在“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的课时中,还会用到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知识点,这也可以看出物理知识总是一环扣着一环的,需要教师利用作业设计,将新旧知识有效串联起来,如利用思维导图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掌握探究新知识的技巧是非常关键的,有助于学生串联起整个知识结构框架,快速掌握新知识。
6、采取积极的评价方式
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开展评价中,不能以结果为标准,更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优秀表现给予激励。同时评价还要让学生和家长参与进来,避免教师直观判断让评价失去公允,更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物理作业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多项能力,更能培养学生认真求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这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
结束语
总之,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设计富有情景化和针对性的分层次作业,避免作业题重复和学生机械刷题,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吃饱”,让优等学生“吃好”,充分发挥初中物理作业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雪巍.初中物理家庭实验设计与应用的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22:23.
[2]张贵鹏.现代科技融入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J].学周刊,2023(36):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