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践行教学新理念,互研互学共成长

【作者】 李 丹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一中学



【正文】  【摘 要】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打造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就素质教育根本,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率高起来,信息技术教师要灵动智慧,得心应手,有机地将“精”、“实”、“活”融会贯通,有机整合,恰到好处地渗透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力求授课教学要点内容要“精”,教学形式要“活”,教学目标需要实事求是地落实,真正促使学生达到学有所获,练有所得。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精准施教;求真务实;教学有方

  课堂在于改革,学生在于成长,成功在于实践。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注重打造高效课堂,点燃学生激情,启迪学生智慧。灵活地以“严真细实快”之风,求“精实全准高”之效。切实做到要求要“实”,教法要“活”,效果要“实”,气氛要“活”;“实”是基础知识的认知、基本技能的训练,“活”是创新精神的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是“活”的基础,“活”是“实”的发展,“实”“活”相济,珠联璧合,完美无缺。
  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不登高山,不知天高;不入深谷,不知地厚。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注重实践经验的掌握,实践操作的重要,许许多多的学生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往往总是摔了跟头才感觉痛!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为了实现教学双赢,少走弯路,师生必须踏踏实实训练,老老实实耕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授课,需要精讲,就要讲好重点、讲好难点、注重关键点、讲好规律、讲好方法、讲好易混点、讲好易错点、讲好易漏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作为学生,则要多思考、多训练、多合作、多探究、多比较、多实践,不人云亦云,道听途说,不信谣不传谣,不一知半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切实做到:“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百闻不如一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动一动,练一练,做一做,不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比什么都好。
  好教师都是言行举止,说一不二,亲力亲为的,学生也应该像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师那样精益求精、寻根究底、寻求最佳捷径,不论是授课、还是平时的训练,考试,都要注重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抓经典,抓关键,抓重点。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一门不精,万门难入。精于一艺才有资本。博学是为了精深。精深才会博学。这就是构建高效课堂,应用现代课堂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只有精讲少讲,学生才有独立学习、深度学习的余地。这是新课程理念,是我们减负增效的法宝。如我组织学习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九册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课“认识信息世界”中的“信息及其特征”时,我实施了开放教学,让学生自己总结我们平时得到的新闻有哪些特点,学生一下子争奇斗艳,有说好的,有说坏的。经过大家激烈的争论后,我让学生自己总结,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信息与新闻大同小异,也有优劣。积极影响是:社会飞速发展、科技大大进步、生活与学习便捷、思维方式灵活多样;消极影响是:信息泛滥、垃圾成堆、良莠不分、真假难辨;隐私暴露、信息不安全、身心健康受影响、容易上当受骗……如此这般,因繁就简,教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得牢、记得住、易巩固。
  信息技术一定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简单实用。才能有利于提质增效,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追求无止境,学习无尽期。好的老师教人,坏的老师教书。要想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能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不断推出新颖独到的教学方法,才能成为教学改革的佼佼者,新课程理念下的弄潮人。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深刻认识守正才能正道前行,创新才能永葆活力。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实践操作的技能训练再上新台阶而不懈奋斗,是我们信息技术的光荣职责!
  创新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秘诀。“活”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高效的润滑剂、调味剂、助推器。只有历久弥新的教“活”、学“活”,才有令人羡慕的朝气蓬勃的课堂,名列前茅的喜出望外的成绩。
  改革满堂灌教学,务必在教学理念上要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务必在教学内容上,从“理论”向“实践”转变;在教学设计上,务必从“无趣”向“有趣”转变;在组织教学上,务必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在教学评价上,务必从“教学评价”向“学习效果评价”转变,真正实现“有岗、有趣、有料、有景、有情、有效”的“六有”现代课堂。
  现代信息技术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奠基石。教“活”、学“活”任何教学内容,我们都可以灵活运用“课前预习”、“诱发兴趣”、“找教学目标”来实现。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讲活了。”“活”是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的精髓。
  三、万事离不开方法,世界离不开秩序
  水有源头树有根。日月星辰,天地运行,万物的起源与发展,都在遵循着,属于自己的,那种特有的自然规律,生生不息。顺着生,逆着亡,遵循其规律可更好地繁衍生息;反之,则无法生存,自取灭亡。信息技术是科学,更是有规可循的现代信息阶梯。
  信息技术是人生成长成才的富矿。师生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功能有利于成就自身强大的资本。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丰富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平生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作为学生,既可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素养,又有利于找到未来理想的工作,为美好幸福的生活添砖加瓦,造就人生辉煌旅程!
  科学是开启智慧的钥匙,然后引领我们走向知识的殿堂。学好初中信息技术,要练在实处,巧在方法,妙在技艺。有效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我们将得益匪浅,实惠多多,受益无穷。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力量是无限的,而科学为造福人类的实际应用也同样是无限的。科技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我们要正确引导和应用它,让信息技术为我们的福祉更好地服务。
  夸美纽斯深有感触地说:“要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陶行知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重在善于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叶圣陶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这一系列精辟论述,无一不是强调“导”的重要,“学”的关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好老师,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现代教学要注重最大限度地实现教的最优化,学的最大化。如我组织学习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七年级信息技术第十册(第二版)第二单元的“多媒体素材的加工”中的第四课“认识多媒体”时,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有趣设疑道: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多媒体,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有何特点,多媒体有哪些素材类型?让学生在我的一一启迪下,循序渐进地豁然开朗,一目了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师生共同释疑答惑,一会儿探究,一会儿总结,一会儿实践操作,实现动静结合,合作互助,有机统一。有效进行整合:目标,让学生明确;操作,让学生完成;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难,让学生讨论;思路,让学生讲解;板书,让学生尝试;结论,让学生归纳;学法,让学生迁移;创学,让学生发挥;总结,让学生复述;练习,让学生分层;运用,让学生编题。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信息技术课堂是艺术中的艺术。新的时代,新的课程,新的策略,才能构建梦寐以求的高效课堂,让师生得到双丰收。孔子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是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需要从学生发展的高度出发,既要给学生一座“田园”,让他们育智增才;又要给学生一座“花园”,让他们怡情养性。我们只有相机诱导,善于启迪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睿智,才能增强学生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
  在寻求真理的长途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一览众山小。新课程理念下,只有善于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才能学有所获,练有所得。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时而是一个组织者,时而是一个参与者,时而是一个引导者。不断引领学生去操作、去实践、去探索、去追求、去创新、去设疑,才能真正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与学的双赢。
  总之,教而有研则深,研而有悟则进。教是为了不教。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精”是关键,是提纲挈领,“活”是灵魂,“实”是根基。本人聚焦“学为中心”,践行高效课堂教学,让课堂从以教师为主体发展到以学生为主体,真正的目的是让信息技术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效率“高”起来。只有立足课堂、立足学生,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丽叶,张梅.《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探究》[J]。《新课程》;2020(6);
  [2]李明,张杨.《初中信息技术的“少教多学”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23(1);
  [3]牛正国,王忠明.《初中信息技术要注重实践操作》[J].读写算,20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