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基于“互动式讨论”的幼儿园项目活动的实践探索——以大班《“纵横交错”玩转皮筋》项目为例

【作者】 罗雪艳 李 璐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十幼儿园



【正文】  【摘 要】 “互动式讨论”是幼儿之间、师幼之间交流过程中的一大特色。在幼儿园的项目活动中,它渗透并影响着项目活动的各个阶段的方方面面,它可以在整个班级、小组或两个幼儿之间进行,幼儿可以和同伴、教师和家人一起参与互动讨论。
  【关键词】 幼儿园;项目活动;互动式;讨论

  项目活动中的互动讨论有别与那集体教学活动中经常进行的全体幼儿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它是幼儿互相之间的交谈,不强求每个幼儿都得到教师的反馈。幼儿学习互相交谈,互相提问,互相评价,并请教师和同伴帮助阐述他们的想法或提供新的信息。这种讨论鼓励幼儿做合作性的发言,并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发现自己的想法,是获得更佳学习效果与加深理解的重要方式。通过“互动式讨论”,帮助幼儿形成同意与反驳、肯定与否定、保留与发挥、判定和补充、提问与回答等的认知表达能力,这种能力对幼儿来说至关重要。下面,以大班《“纵横交错”玩转皮筋》项目为例,谈谈我的实践研究。
  一、关注讨论内容,帮助幼儿确立共同经验
  班级的幼儿几乎每天都会问:“老师,我们今天玩什么游戏呢?什么游戏好玩呢?”老师也反问到:“你们喜欢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的回答几乎都是电子网络游戏。于是老师请幼儿回家问一下爸爸妈妈小时候喜欢玩什么游戏。家长提到喜欢跳皮筋时,孩子们对跳皮筋产生了疑惑?皮筋不就是我们女孩子绑头发的吗?这也太短了吧!不可能吧!一个个问题,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和想要玩跳皮筋游戏的兴趣。
  我们通过游戏讨论:
  1.在同伴面前说说自己喜欢的游戏和了解的爸爸妈妈喜欢的游戏。
  2.根据小朋友们的讨论,孩子们对跳皮筋产生了很多疑惑?
  3.通过了解幼儿浓厚的兴趣和前期幼儿对皮筋的已知经验,我们对活动价值进行了分析。
  从以上讨论中,教师发现了孩子们的共同兴趣或经验皮筋是比较简单的材料,在生活中的用处也很多。跳皮筋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我们可以把跳皮筋游戏和童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个性特点。那对于皮筋的游戏孩子们会如何设计呢?
  二、回应讨论热点,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一)驱动问题:你知道皮筋有哪些秘密吗?
  我请幼儿用绘画的方式把带有皮筋的物品画下来,充分挖掘孩子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开展了第一次儿童会议。通过这个大讨论后,我和孩子们一起进行经验梳理,发现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皮筋,他们有不一样的作用。有的可以捆绑物体,起固定作用;皮筋有弹性,有松紧作用,有的还可以做为玩具。
  (二)实地收集+调查
  利用家园合作,我发放了亲子调查表请家长带着孩子收集生活中的皮筋,完成调查表。她们有的来到超市;裁缝店;幼儿园家庭区等地方进行收集并带到了幼儿园。利用实物和调查表进行分享,幼儿积极的讨论与表达,有的说要有好多皮筋,可以用不同的皮筋跳;有的说要有很大很大的场地;两个皮筋连起来跳,要变成一个十字一样的;可以用自己的跳法,要有规则,不能随便乱跳;跳的时候可以放着音乐,按节奏跳;可以装饰亮片、蝴蝶结、爱心等。看来孩子们通过调查对跳皮筋游戏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涉及了材料、形式、装扮等多方面的内容。
  (三)驱动问题:这么多的皮筋都可以用来跳皮筋吗?为什么?
  孩子们通过看一看、拉一拉、比一比、在小组讨论与探索中发现生活中的皮筋有好多,颜色、形状、长短都不一样。通过探索孩子们在选择皮筋时知道要选择长长的,有弹性的、舒服的;知道一次性皮筋容易断,不好;绑头发的皮筋有硬硬的装饰物,不能用。
  这里孩子们发现问题:看到断开的皮筋时他们产生了分歧。
  一行:这个橡皮筋断开的了,不能用。
  朵朵:可以的,我妈妈教过我打结的方法了,可以接上。
  海泉:可是我们都不会啊,怎么办?
  于是我们开始解决如何连接皮筋的方案。我们用了幼儿互助、教师协助、家长引导、图示法四种支持策略让每个孩子基本都会连接皮筋,但有个别幼儿手法较为生疏,不能完成。
  (四)驱动性问题:皮筋可以怎么跳?
  孩子们开始团讨:
  雅南:可以边唱歌边跳皮筋。先从简单的动作然后越跳越难。
  一一:可以两个人把皮筋套在脚上,然后从低跳到高。
  祺祺:可以三个人的,变成三角形,套在屁股的地方跳。
  1.第一次的初体验
  在第一次尝试中,孩子们发现了一些问题:跳法杂乱无章;脚经常会被皮筋勾住;做桩的小朋友觉得很无聊;跳来跳去只有几个动作,不好玩。
  我们再次进行了儿童会议,孩子们通过看视频、实践、画图纸等方式来学习,最后得出我们可以把很多的动作组合在一起,如:双脚并拢跳,可以踩、越、勾;皮筋的摆放图形可以不一样,可以是三角形、十字形、米字形等;然后跳的时候节奏很重要。
  2.二次尝试
  带着学习的收获我们开始了第二次尝试。
  穆穆:跳的动作多了,但不能巧妙转换。
  一一:人太多,会有干扰。
  蛋蛋:而且每个人喜欢的动作不一样。
  发现这些问题后我们再次开始讨论如何解决:我们可以先分组。那可以怎么分呢?
  米娅:我想和我的好朋友一组。
  欣杨:我们可以按形状来分。
  祺祺:我喜欢多边形的,大家一起跳更开心!
  朵朵:我觉得跳皮筋有点难,我选择简单的长方形。
  最后在孩子的讨论声中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自由组队,并且给自己的队取了好听的名字:荷花组、科技组、中国组、小花组。
  (五)驱动性问题:跳皮筋游戏可以怎么设计?
  孩子们开始分组团讨设计:
  科技组:组长提前在家做好了设计方案,组员一起团讨细节,进度较快,很快就商量出采用三角形,需要音乐《爱如火》,做桩的人一起拍手等。在分组尝试的过程中他们遇到的问题:同伴之间不商量,想靠组长一个人来完成。再次尝试依然没有呈现完整的游戏。
  荷花组:孩子们开始小组讨论,自由表达想法,一起合作设计方案也有分工贡献想法,绘画,拿工具等等。他们也较快设计出摆放六边形形状,利用音乐《热爱105°的你》进行动作创编。在初次小组尝试时他们更改了摆放形状为长方形,开始动作创编与组合。他们发现的问题:有的人不想当桩;祺祺在练习时老是说肚子痛。在小组展示时提出问题,同伴评价后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大家轮流做桩;熟练的小朋友当老师教别人,再多练习。问题解决后孩子们合着音乐呈现了自己设计的跳皮筋游戏。
  中国组:孩子们一起讨论方案,大家一起绘画解决。她们分享方案,安排人员分工,都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初次尝试并展示时提出她们的问题:跳起来椅子要倒;有同伴还不会跳。大家提出的解决办法是皮筋不能绷太紧,大家要多加练习。最后她们也是利用椅子当桩摆出正方形形状,通过学习童谣《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和练习动作较完整的呈现了跳皮筋游戏。
  小花组: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画出各自的方案,通过投票选出了一个方案后决定她们会结合古诗《春晓》来跳皮筋。她们初次尝试,练习并展示成果时提出的问题是:长方形的边不一样长导致动作不统一;做桩的人会无聊。最后的解决办法是:形状调整成正方形;跳到桩那儿交换。经过多次练习也呈现了自己设计的跳皮筋游戏。
  在分组团讨设计,每组的设计流程都差不多,先团讨确定自己组的图形和形式,然后初步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接着小组展示,同伴评价,小组调整再次展示。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是小老师,把自己组的动作教给其他人,孩子们学习的速度快,效果也不错。
  学习是社会化和互动的过程。在这段的讨论中,教师发现孩子们与小班时有很大的不同在于:体现了强烈的合作意识,孩子们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学习。他们能够基于实际的问题来进行思考(小班时这个过程中常会与想象混淆),孩子们既是提问者又是解答者,在“提问”与“解答”的过程中不断反复更新自己原有的经验与想法,在思考和验证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观点。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倾听彼此的意见并做出回应,同时还会受到他人(同伴和教师)思想的影响,对彼此的挂点提出质疑并真诚的合作以找出解决方案。
  教师通过让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与幼儿进行讨论,有意促使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刺激他们形成探究的问题,鼓励他们检验自己的想法和假设的正确性。幼儿在互动讨论中表述的自己应对问题的方法、策略,有助于幼儿深入探究,同时可以提醒他们注意学习各种不同的方法。教师鼓励、挖掘孩子们智慧的火花,提供机会让这些不同的想法展示在每个孩子的面前,引起他们的综合思考,并促使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实践,解决问题。这种小组讨论的形式帮助孩子清晰概自己的工作,有目的的使用工具与材料,有选择的采取自己喜欢或是合适的方法。
  三、回顾讨论过程,支持幼儿认知发展
  认知是思考和推理的能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聚焦于儿童是如何思考的。他认为儿童通过直接观察和经验建构来获取知识,而不是通过被动的观察。驱动性问题:设计好的皮筋游戏如何展示?
  朵朵:我们要有一个大的,适合的场地跳给别人看。
  蛋蛋:我们要设计好看的海报,让别人看了也可以来跳。
  经过孩子们的讨论我们开始了规划场地选择了三楼平台操场;设计海报画出了组名和跳法,规则;宣传展示是由每组一个代表到其他班进行了宣传并邀请她们来观看展示。展示后她们还邀请别人加入跳皮筋游戏再次当起了小老师。在讨论—实践—再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整个过程,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思维发现,将小组内的探讨扩展到整个班级。
  结语:
  好的项目教学有赖于教师明智而审慎的组织,互动式讨论是教师开展迎合幼儿兴趣和学习需求的有效方式之一,它在项目的启动阶段,可以显示出幼儿对项目内容的熟悉程度,帮助教师观测到他们对特定内容表现出来的兴趣与经验;在项目进程中,通过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分享他们的思想和经历,促进他们对后续探索内容进一步的兴趣。教师应创造机会鼓励幼儿去和同伴、教师展开互动讨论,去倾听彼此,去反思自己的假定,调整自己的行为内容与方向,使幼儿成为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知识经验的建构者。
  参考文献:
  [1]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裘迪 哈里期 赫尔姆,丽莲 凯兹.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M].林育玮、洪尧群、陈淑娟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丽莲 凯兹,西尔维亚 查德.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项目教学法[M].胡美华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