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中职德育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路径探索
【作者】 张红令
【机构】 河北省赵县职业中专学校
【正文】 【摘 要】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要突出道德与劳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职学校要以这个目标为基础,对其进行更新、整合,并将其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相结合,以提高其教学效果。中职教育具有十分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教师应把“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融入道德教育,并在学校开展有关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把劳动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以达到协同育人的作用,使劳动精神真正地显现出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职的道德教育与劳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老师们应该自觉地把这两种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道德与劳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中职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职;德育;劳动教育;协同育人;路径
“立德树人”是当代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思想,它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主要内容包括:指导学生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端正学生的政治立场。而在劳动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对劳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到劳动的伟大意义,让他们对劳动和劳动人民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情,让他们对劳动的意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劳动教育也是学习的一部分,让他们了解到自己未来要承担的建设使命。中职学校的道德与劳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交叉,但又存在着互补的关系,如果能够实现两者的共同育人,将会大大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中职德育与劳动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流于形式的“快餐德育”
第一,因为对年轻人的心理特征缺乏足够的了解,过于注重德育的理论性,而思政课教师在社会资源和地方文化资源的整合上又有一定的缺陷,再加上课堂讲授缺乏目的性和趣味性,上课时,学生要么集体沉默,要么“心领神会”,配合教师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自我展示,造成了部分学生对思政课的厌恶。
第二,德育工作与实践脱节,德育工作流于形式,过度重视德育工作的精益求精和创新;在对上级德育政策文件和活动方案的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创意的改进意见,然后由学生进行组织并进行修改,最后将其提交到学校,这种看似新颖、形式丰富、过程有迹可循的德育活动形式。“有营养”这一论断,实际上就是违背了学生的实际学习与生活实际的“快餐德育”。
这种“快餐德育”只能给初中生带来一时的心理安慰,却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初中生的道德品质,反而会把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向德性的本源目标。
(二)心灵教育与身体脱节
“具身德育”是建立在具身性知识的基础上,倡导“德之根本,人之根本”,把德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去感受和体悟,把它具体化、体验化、实践化,重视自己的身体力行,对身体和精神上的感悟,从而达到“以德立德,以德树人”的目的。另一方面,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并未顾及到中职学生的认知发展程度与个人认知的差异,大都是从社会需求的视角,对其进行单向的教育和灌输,想象着能把道德准则和道德准则如计算机文档的拷贝粘贴在学生的脑子里。
(三)浅薄的“口号劳动教育”
在中职学生中,要以“劳动”为主体,从“锻炼”走向“解放”,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体验”,在“思想”与“劳动”之间进行“沟通”,获得“积极情绪体验”;在工作中,我们能分享快乐,也能享受工作的乐趣。从当前的中职教育实践来看,还存在着形式僵化,机制虚化,内容狭隘等诸多问题。
二、中职劳动与道德共同培养学生能力的初步探索
(一)教育资源的合作发展
在实训过程中,应注意教学资源的整合,使实训过程更具可行性。将道德教育的内容融入到资源的开发中,把道德与劳动放在一起来考虑,确保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从而更好地达到道德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目标。例如,在“每个人都是雷锋”这样的活动中,通过对他们的劳动教育,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参加到他们的实践中。在实习中,要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在实习中养成良好的性格。在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的时候,不能拘泥于学校的现有资源,要以校园为基础,尽可能地拓展教育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参加社会活动,让他们尽快地适应社会环境。
(二)共同做好课程的准备
道德教育课与劳动教育课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每个学科的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我们主张“由专家来做专家”,以提高教学质量。中职学校没有多少专职的劳工班,聘请的外聘教师数量也很少,而且外聘的外聘老师主要集中在技术课程的授课上。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不同于静止不动的课堂教学。而且,由于劳动教育课程的不可控制性较强,仅靠一名老师是很难控制好教学进度的。这是一个涉及到多个老师的过程,也是一个有待于深入研究的过程。从备课阶段着手,教师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尽可能在有关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劳动活动的设计,从而将德育与劳动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三)实习教学的协调发展
中职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的文化程度不同,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能力也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情境多种多样。以学生为对象,开展协同管理,这样才能在道德与劳动的协同育人模式中,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推动他们的和谐发展。实施协同管理,要求老师与班主任之间要密切配合,通过设计个性化的计划,达到对学生个人进行协同管理的目的,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每个学生的热爱劳动的意识,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社会竞争能力。
(四)实践教育的协同发展
中职学校在进行道德与劳动的协同育人过程中,应注意对实践教学的设计与组织,使学生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不能偏袒任何一方,使二者有机结合,达到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目的。
实践活动不仅包含在学校中,也包含在学校中,通过在学校中开展的各种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合作与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协同教育的效果,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老师应与学生共同进行总结,使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的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使学生明白这个活动的真实含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与劳动教育是五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劳动教育能够提高德育的实践性、针对性、丰富性,同时,德育也能够体现出劳动教育的价值,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能够实现应有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中职素质教育的质量。中等职业学校和教师要正确认识这一点,并在构建课程教学体系、组建和加强师资队伍、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等方面,拓宽和充实道德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合作方式,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德玲.劳动教育在中职语文学科中的渗透策略[J].学周刊,2022(12):96-98.
[2]黄雅芳.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思考[J].成才之路,2023(21):85-88.
[3]严加梅.中职劳动教育融入德育课程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2023(09):75-77.
【关键词】 中职;德育;劳动教育;协同育人;路径
“立德树人”是当代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思想,它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主要内容包括:指导学生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端正学生的政治立场。而在劳动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对劳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到劳动的伟大意义,让他们对劳动和劳动人民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情,让他们对劳动的意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劳动教育也是学习的一部分,让他们了解到自己未来要承担的建设使命。中职学校的道德与劳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交叉,但又存在着互补的关系,如果能够实现两者的共同育人,将会大大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中职德育与劳动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流于形式的“快餐德育”
第一,因为对年轻人的心理特征缺乏足够的了解,过于注重德育的理论性,而思政课教师在社会资源和地方文化资源的整合上又有一定的缺陷,再加上课堂讲授缺乏目的性和趣味性,上课时,学生要么集体沉默,要么“心领神会”,配合教师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自我展示,造成了部分学生对思政课的厌恶。
第二,德育工作与实践脱节,德育工作流于形式,过度重视德育工作的精益求精和创新;在对上级德育政策文件和活动方案的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创意的改进意见,然后由学生进行组织并进行修改,最后将其提交到学校,这种看似新颖、形式丰富、过程有迹可循的德育活动形式。“有营养”这一论断,实际上就是违背了学生的实际学习与生活实际的“快餐德育”。
这种“快餐德育”只能给初中生带来一时的心理安慰,却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初中生的道德品质,反而会把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向德性的本源目标。
(二)心灵教育与身体脱节
“具身德育”是建立在具身性知识的基础上,倡导“德之根本,人之根本”,把德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去感受和体悟,把它具体化、体验化、实践化,重视自己的身体力行,对身体和精神上的感悟,从而达到“以德立德,以德树人”的目的。另一方面,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并未顾及到中职学生的认知发展程度与个人认知的差异,大都是从社会需求的视角,对其进行单向的教育和灌输,想象着能把道德准则和道德准则如计算机文档的拷贝粘贴在学生的脑子里。
(三)浅薄的“口号劳动教育”
在中职学生中,要以“劳动”为主体,从“锻炼”走向“解放”,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体验”,在“思想”与“劳动”之间进行“沟通”,获得“积极情绪体验”;在工作中,我们能分享快乐,也能享受工作的乐趣。从当前的中职教育实践来看,还存在着形式僵化,机制虚化,内容狭隘等诸多问题。
二、中职劳动与道德共同培养学生能力的初步探索
(一)教育资源的合作发展
在实训过程中,应注意教学资源的整合,使实训过程更具可行性。将道德教育的内容融入到资源的开发中,把道德与劳动放在一起来考虑,确保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从而更好地达到道德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目标。例如,在“每个人都是雷锋”这样的活动中,通过对他们的劳动教育,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参加到他们的实践中。在实习中,要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在实习中养成良好的性格。在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的时候,不能拘泥于学校的现有资源,要以校园为基础,尽可能地拓展教育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参加社会活动,让他们尽快地适应社会环境。
(二)共同做好课程的准备
道德教育课与劳动教育课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每个学科的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我们主张“由专家来做专家”,以提高教学质量。中职学校没有多少专职的劳工班,聘请的外聘教师数量也很少,而且外聘的外聘老师主要集中在技术课程的授课上。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不同于静止不动的课堂教学。而且,由于劳动教育课程的不可控制性较强,仅靠一名老师是很难控制好教学进度的。这是一个涉及到多个老师的过程,也是一个有待于深入研究的过程。从备课阶段着手,教师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尽可能在有关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劳动活动的设计,从而将德育与劳动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三)实习教学的协调发展
中职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的文化程度不同,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能力也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情境多种多样。以学生为对象,开展协同管理,这样才能在道德与劳动的协同育人模式中,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推动他们的和谐发展。实施协同管理,要求老师与班主任之间要密切配合,通过设计个性化的计划,达到对学生个人进行协同管理的目的,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每个学生的热爱劳动的意识,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社会竞争能力。
(四)实践教育的协同发展
中职学校在进行道德与劳动的协同育人过程中,应注意对实践教学的设计与组织,使学生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不能偏袒任何一方,使二者有机结合,达到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目的。
实践活动不仅包含在学校中,也包含在学校中,通过在学校中开展的各种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合作与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协同教育的效果,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老师应与学生共同进行总结,使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的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使学生明白这个活动的真实含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与劳动教育是五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劳动教育能够提高德育的实践性、针对性、丰富性,同时,德育也能够体现出劳动教育的价值,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能够实现应有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中职素质教育的质量。中等职业学校和教师要正确认识这一点,并在构建课程教学体系、组建和加强师资队伍、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等方面,拓宽和充实道德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合作方式,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德玲.劳动教育在中职语文学科中的渗透策略[J].学周刊,2022(12):96-98.
[2]黄雅芳.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思考[J].成才之路,2023(21):85-88.
[3]严加梅.中职劳动教育融入德育课程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2023(09):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