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藏语文教学经验探讨
【作者】 闹日项见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民族中学
【正文】 【摘 要】 初中藏语文教学改革形式良好,在此背景下,以新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前提,鼓励创新教学,不断优化和改善当前落后局面。新的时代背景要求广大初中教师更新观念,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深层次拓宽面对一切学生的教学任务空间,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整体教学成果为目的,实行创新教学。
【关键词】 新课标;藏语;习惯;教学;兴趣
新课标为教育指引了新的方向和目标,语文教育中的文化和道德教育被提到了新的高度,而藏语作为我国一种悠久的民族语言,有着深厚的文化气息和宗教精神,在藏语文教育中,保持藏族儿童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认知热爱,对于保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而汉语作为现代中国的官方语言,在藏语文的教育中,应当甘居次位,作为对藏族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辅助,使藏族儿童更加优秀。本文通过对新课标的充分理解,对藏族语言学习的深刻剖析,提出了一种藏语文学习的方法,对从事藏语文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藏语文的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 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 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
1.1知识和爱共同发展。常见有些学生在学完一门学科考试完毕后就把书扔掉.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些知识毫无感情。在这些学生看来.这些知识只是学校里规定要学的,是强制着学的。学生在勉强学的过程中,虽然也学到一些知识,但更多的是学到了对这门知识的厌恶。我们应该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对所学知识有深厚的感情和浓厚的兴趣。这首先要求教师对所教学科和知识有丰富的感情和强烈的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就是教师对这些知识热爱至深,从而使学生也学会热爱它。教师应以自己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热忱,促使学生热爱知识、勤奋学习。另外教师还应多创设情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成效和获得成功。学生能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效和成功,学习和兴趣也会随之提高,对知识和热爱也会增加。
1.2知识和意义共同发展。知识本身是没有目的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随时指出这些知识的用途、价值、现实意义和跟学生的切身关系。夸美纽斯说:“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它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杜威也说过:“甚至一个被认为是不堪造就的学生,一旦看出某种事物对他所具有的价值,他就可以发生敏捷而有生气的反应。“因此,使学生接受知识,同时也了解有关知识的意义,是激发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1.3知识和方法共同发展。方法是渡河的船、探索的路。学习也要得法。有些学生对学习厌倦.往往是因为他缺乏掌握知识的方法。而长期的死记硬背.终于导致学生生厌。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有了正确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获得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获得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学生如何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即获得知识的知识更有力量。教师给学生以鱼,同时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给学生以金子,又教给学生炼金的本领。这样学生的求知欲一定会大增。
2.藏语文学习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
2.1提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教师讲课时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地接受。 预习可以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学期预习,是在发下新书后,学生们对新书感到特别新鲜,特别好奇的情况下进行,可对课本目录做一个大体的浏览。周预习,学生独立进行,需要特别细致。让学生往后看书,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笔特别标记出来。如果周预习特别细致,那么一般不需要进行日预习。如果周预习比较粗。或者没有进行周预习,则需要进行日预习,一般20分钟即可。
2.2细心观察的习惯。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观察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动物园看动物、出去旅游看风景等,大人在学生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恰到好处提醒、引导他,仔细地观察细部,审视细节,不要只笼统地看大概。引导学生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就让他同鹅进行对比。吃杏时,让学生说说杏与桃子有何异同。其次,课堂中的学习中同样需要细心观察。观察可以从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入手。
2.3勤于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平时读自己的课外书时,让学生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子,让学生边读边动笔。动笔,可以用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他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开始时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选择,选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片断。之后,可以是批注,在自己的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3.实现平等平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 具有最高裁定权,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实质上也漠视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尤其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当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已得到激发,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权交还给他们,激发其活跃的主体意识,感受班集 体内平等、和谐、信赖的自由氛围。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经常把诸如抄写默写背诵等客观作业交给学生自检瓦评,取长补 短。学生在评改时,既能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也感 受到当一回老师的快乐,还把知识又复习了一遍, 一举三得。 作文评改是语文教师的重荷,而往往教师批得辛辛苦苦,学生一看了之,真正的高耗低效。对于作文的评改,笔者经常“放纵“,具体的做法为:将本次作文评分标准板书在黑板上,先由学生独 立评改一篇作文,要求有勾画有旁批有总评有分 数并有签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补充,目的是多多学习他人的作文写法及评法,最后由各组推荐出一两篇优秀作文或评文,借助实物投影仪师 生一起复评,选出最佳作文或评文。当热烈真诚的 掌声伴着笑声在教室里回荡,所有同学都陶醉在 这严肃又活泼、平等与信任的气氛中,眼神中闪烁着主动参与评改的自豪感。
【关键词】 新课标;藏语;习惯;教学;兴趣
新课标为教育指引了新的方向和目标,语文教育中的文化和道德教育被提到了新的高度,而藏语作为我国一种悠久的民族语言,有着深厚的文化气息和宗教精神,在藏语文教育中,保持藏族儿童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认知热爱,对于保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而汉语作为现代中国的官方语言,在藏语文的教育中,应当甘居次位,作为对藏族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辅助,使藏族儿童更加优秀。本文通过对新课标的充分理解,对藏族语言学习的深刻剖析,提出了一种藏语文学习的方法,对从事藏语文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藏语文的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 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 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
1.1知识和爱共同发展。常见有些学生在学完一门学科考试完毕后就把书扔掉.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些知识毫无感情。在这些学生看来.这些知识只是学校里规定要学的,是强制着学的。学生在勉强学的过程中,虽然也学到一些知识,但更多的是学到了对这门知识的厌恶。我们应该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对所学知识有深厚的感情和浓厚的兴趣。这首先要求教师对所教学科和知识有丰富的感情和强烈的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就是教师对这些知识热爱至深,从而使学生也学会热爱它。教师应以自己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热忱,促使学生热爱知识、勤奋学习。另外教师还应多创设情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成效和获得成功。学生能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效和成功,学习和兴趣也会随之提高,对知识和热爱也会增加。
1.2知识和意义共同发展。知识本身是没有目的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随时指出这些知识的用途、价值、现实意义和跟学生的切身关系。夸美纽斯说:“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它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杜威也说过:“甚至一个被认为是不堪造就的学生,一旦看出某种事物对他所具有的价值,他就可以发生敏捷而有生气的反应。“因此,使学生接受知识,同时也了解有关知识的意义,是激发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1.3知识和方法共同发展。方法是渡河的船、探索的路。学习也要得法。有些学生对学习厌倦.往往是因为他缺乏掌握知识的方法。而长期的死记硬背.终于导致学生生厌。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有了正确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获得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获得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学生如何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即获得知识的知识更有力量。教师给学生以鱼,同时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给学生以金子,又教给学生炼金的本领。这样学生的求知欲一定会大增。
2.藏语文学习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
2.1提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教师讲课时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地接受。 预习可以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学期预习,是在发下新书后,学生们对新书感到特别新鲜,特别好奇的情况下进行,可对课本目录做一个大体的浏览。周预习,学生独立进行,需要特别细致。让学生往后看书,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笔特别标记出来。如果周预习特别细致,那么一般不需要进行日预习。如果周预习比较粗。或者没有进行周预习,则需要进行日预习,一般20分钟即可。
2.2细心观察的习惯。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观察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动物园看动物、出去旅游看风景等,大人在学生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恰到好处提醒、引导他,仔细地观察细部,审视细节,不要只笼统地看大概。引导学生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就让他同鹅进行对比。吃杏时,让学生说说杏与桃子有何异同。其次,课堂中的学习中同样需要细心观察。观察可以从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入手。
2.3勤于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平时读自己的课外书时,让学生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子,让学生边读边动笔。动笔,可以用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他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开始时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选择,选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片断。之后,可以是批注,在自己的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3.实现平等平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 具有最高裁定权,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实质上也漠视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尤其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当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已得到激发,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权交还给他们,激发其活跃的主体意识,感受班集 体内平等、和谐、信赖的自由氛围。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经常把诸如抄写默写背诵等客观作业交给学生自检瓦评,取长补 短。学生在评改时,既能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也感 受到当一回老师的快乐,还把知识又复习了一遍, 一举三得。 作文评改是语文教师的重荷,而往往教师批得辛辛苦苦,学生一看了之,真正的高耗低效。对于作文的评改,笔者经常“放纵“,具体的做法为:将本次作文评分标准板书在黑板上,先由学生独 立评改一篇作文,要求有勾画有旁批有总评有分 数并有签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补充,目的是多多学习他人的作文写法及评法,最后由各组推荐出一两篇优秀作文或评文,借助实物投影仪师 生一起复评,选出最佳作文或评文。当热烈真诚的 掌声伴着笑声在教室里回荡,所有同学都陶醉在 这严肃又活泼、平等与信任的气氛中,眼神中闪烁着主动参与评改的自豪感。